【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化尾气可调节控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尾气制热和制冷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净化尾气可调节控温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对于公交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公交车保有量也越来越大,公交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很重的比例。这也是导致现在公交车尾气排放量逐渐增大的直接原因。一方面,公交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及能源浪费问题。另一方面,目前公交车内的制冷及制热均消耗石油和电能,而且空调的运转是一个机械过程,石油和电能还需要转化为机械能,这个过程运转起来能量损失大、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净化尾气可调节控温装置,用以解决公交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浪费问题,解决目前公交车制冷制热时运转过程复杂以及耗能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净化尾气可调节控温装置,它是由管道1号,蛇形管,管道2号,气动安全阀,管道3号,尾气压缩泵,管道4号,尾气处理器,管道5号,分离器,管道6号,集气罐,管道7号,安全阀,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化尾气可调节控温装置,它是由管道1号,蛇形管,管道2号,气动安全阀,管道3号,尾气压缩泵,管道4号,尾气处理器,管道5号,分离器,管道6号,集气罐,管道7号,安全阀,管道8号,直动式单电控电磁阀,管道9号,管道14号,管道10号,管道12号,管道15号,管道11号,管道13号,供热丝,通风管,冷凝管,管道17号,扶手,压力开关,隔热板,太阳能电池板,控制箱,蓄电池,压缩机,风泵,管道16号,单向气体通过瓣膜1号,单向气体通过瓣膜2号,单向气体通过瓣膜3号,单向气体通过瓣膜4号,单向气体通过瓣膜5号,温度传感器1号,温度传感器2号,温度传感器3号,温度传感器4号,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尾气可调节控温装置,它是由管道1号,蛇形管,管道2号,气动安全阀,管道3号,尾气压缩泵,管道4号,尾气处理器,管道5号,分离器,管道6号,集气罐,管道7号,安全阀,管道8号,直动式单电控电磁阀,管道9号,管道14号,管道10号,管道12号,管道15号,管道11号,管道13号,供热丝,通风管,冷凝管,管道17号,扶手,压力开关,隔热板,太阳能电池板,控制箱,蓄电池,压缩机,风泵,管道16号,单向气体通过瓣膜1号,单向气体通过瓣膜2号,单向气体通过瓣膜3号,单向气体通过瓣膜4号,单向气体通过瓣膜5号,温度传感器1号,温度传感器2号,温度传感器3号,温度传感器4号,电磁阀5号,电磁阀6号,电磁阀2号,电磁阀1号,电磁阀4号,电磁阀3号,开关1号,开关2号,开关3号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蛇形管(2)置于管道1号(1)的右侧并与管道2号(3)相连接;所述的气动安全阀(4)置于管道2号(3)的右侧并与管道3号(5)相连接;所述的尾气压缩泵(6)置于管道3号(5)的右侧并与管道4号(7)相连接;所述的尾气处理器(8)置于管道4号(7)右侧并与管道5号(9)相连接;所述的分离器(10)置于管道5号(9)的右侧并与管道6号(11)相连接;所述的集气罐(12)置于管道6号(11)的上方并与管道7号(13)相连接;所述的安全阀(14)置于管道7号(13)的上方并与管道8号(15)相连接;所述的直动式单电控电磁阀(16)置于管道8号(15)的右端,直动式单电控电磁阀(16)的右上端和右下端,分别与管道9号(17)和管道11号(22)的左端相连接;所述的管道9号(17)内设有单向气体通过瓣膜1号(37);所述的温度传感器1号(42)置于管道9号(17)和管道12号(20)左下方相接处;所述的电磁阀5号(46)置于管道9号(17)和管道14号(18)左下方的相接处;所述的管道10号(19)左上端与管道14号(18)右下方相连接,右侧与管道16号(36)相连接;所述的供热丝(24)缠绕于管道14号(18)的外壁上;所述的温度传感器2号(43)位于管道10号(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斅,于凤梅,杨晓文,唐晓丹,刘孟,王志猛,王俊,凡林,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