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的逃生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53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强度的逃生管道,包括管体、承头段以及插头段,所述管体的一端延伸形成承头段,管体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插头段;所述承头段的内径大于插头段的外径;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均布间隔一体制有九条螺纹槽,所述管体的内表面均布间隔轴向制有十二条竖直槽,管体的管壁截面成蜂窝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管体的管壁一体制成蜂窝状结构,不仅质量轻,而且耐高冲击性能好,抗堆压性能好,并且通过承头段和插头段的定位插槽和定位插块的设置,实现相邻管体之间的定位承插拼接。

A kind of high strength escape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的逃生管道
本技术属于管材领域,涉及逃生管道技术,尤其是一种高强度的逃生管道。
技术介绍
在隧道或者矿井这种工作环境来说,非常容易发生塌方事故,当出现塌方事故时,现场人员需要通过逃生管道逃离事故现场,而逃生管道容易在事故中出现变形、弯曲等问题,从而使得逃生人员往往在事故现场无法逃离并及时到达安全地带。目前常见的逃生管道有金属管道、水泥管道等。金属管道重量大、时间长了容易生锈、耐腐蚀性能差,水泥逃生管道成本较低,然后重量大、抗压性能差,安全系数低,在施工过程中要求逃生管道的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成本低等诸多要求,显然无论是金属逃生管道还是水泥逃生管道均无法满足这些需求。通过检索发现如下与本申请相关的专利文献,具体公开内容如下:1、FRP波纹管型隧道施工逃生管道(CN209053635U),所述FRP波纹管型隧道施工逃生管道由FRP波纹管节段经其管端FRP法兰盘螺栓连接组成;所述FRP波纹管节段的管壁为FRP梯形波纹管壁,所述FRP梯形波纹管壁由沿管轴向呈间断型圆柱面的波峰外管壁和波谷内管壁及连接二者的斜波管壁组成。2、一种逃生管道(CN208546187U),包含管头、管身、连接弯头,凹槽、凸边、密封装置、大头、小头,所述管头为管身的一端制作而成,管头的直径大于管身的直径;管头内圈设置有凹槽,凹槽突出至管头外表面形成凸边,密封装置镶嵌安装在凹槽内;所述的连接弯头一端为大头,连接弯头另一端为小头,大头为喇叭口结构,小头伸入管头中连接,并通过密封装置密封,管身另一端伸入大头连接。3、一种高强度隧道逃生管道结构(CN208934737U),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延伸形成承头段,管体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插头段;所述承头段的内径大于插头段的外径;所述的管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表层、夹芯层、内表层,所述的外表层、内表层均为玻璃钢层,所述的夹芯层为树脂粘结陶粒层,所述的承头段、插头段均由玻璃钢制成;所述内表层的内壁设有若干环形凸肋,所述的环形凸肋与内表层为一体式结构。通过技术特征的对比,上述公开专利文献与本技术的技术结构不相同,不会影响本技术申请的创造性及新颖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隧道逃生管道重量大、抗压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质量轻、耐高冲击性能好,抗堆压性能好的高强度的逃生管道。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强度的逃生管道,包括管体、承头段以及插头段,所述管体的一端延伸形成承头段,管体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插头段;所述承头段的内径大于插头段的外径;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均布间隔一体制有九条螺纹槽,所述管体的内表面均布间隔轴向制有十二条竖直槽,管体的管壁截面成蜂窝状结构。而且,所述螺纹槽和竖直槽的横截面均为弧形。而且,所述插头段的内径和管体的内径相同。而且,所述管体、承头段以及插头段均由高分子聚乙烯材料一体制成。而且,所述管体的内径为0.65m-0.7m,管体的整体壁厚为25㎜,所述螺纹槽的槽口为60㎜,进深10㎜;所述竖直槽的槽口为80㎜,进深为10㎜。而且,所述承头段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间隔一体制有若干个定位插槽,所述插头段外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间隔一体制有与承头段定位插槽数量相同、相适配的定位插块。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技术在管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交错设置有螺纹槽和竖直槽,将管体的管壁截面一体形成蜂窝状结构,不仅减轻了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抗压性能、耐高冲击性能以及抗堆压性能并且通过承头段和插头段的定位插槽和定位插块的设置,实现相邻管体之间的定位承插拼接。2、本技术的螺纹槽和竖直槽的横截面均为弧形。弧形能减小应力集中,整体抗压性能更好。3、本技术的所述承头段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间隔一体制有若干个定位插槽,所述插头段外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间隔一体制有与承头段定位插槽数量相同、相适配的定位插块,所述插头段的的内径和管体内径相同,其内表面与管体内表面为一体结构,均一体制有竖直槽,两根逃生管连接时,一根逃生管的插头段插入另一根逃生管的承头段内,定位插块与定位插槽配合后再通过可抱箍连接,从而快速实现两根逃生管道的稳定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A-A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高强度的逃生管道,包括管体4、承头段6以及插头段1,所述管体的一端延伸形成承头段,管体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插头段;所述承头段的内径大于插头段的外径;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均布间隔一体制有九条螺纹槽5,所述管体的内表面均布间隔轴向制有十二条竖直槽3,所述螺纹槽和竖直槽的横截面均为弧形,弧形能减小应力集中,所述螺纹槽与竖直槽分别交错设置在管道的外侧和内侧,将管体的管壁截面形成蜂窝状结构,不仅减轻了管道整体重力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整体管壁的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为高分子聚乙烯管道,管体的内径为0.65m-0.7m,管体的整体壁厚为25cm,所述螺纹槽的槽口为60㎜,进深10㎜;所述竖直槽的槽口为80㎜,进深为10㎜。所述承头段的内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间隔一体制有若干个定位插槽7,所述插头段外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间隔一体制有与承头段定位插槽数量相同、相适配的定位插块2,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插块和定位插槽均为十二条,所述插头段的十二条定位插块与承头段的十二条定位插槽相适配,可实现承插对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插块径向向外凸起6㎜,相对应的定位插槽径向向外凹进6㎜。所述插头段的的内径和管体内径相同,其内表面与管体内表面为一体结构,均一体制有竖直槽,使得逃生管在承插时,其管体内结构相同,提高逃生速度。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两根逃生管道连接时,一根逃生管道的插头段插入另一根逃生管道的承头段内,定位插块与定位插槽配合后再通过可抱箍连接,从而快速实现两根逃生管道的稳定连接,按照上述方式将若干根逃生管道连接形成连续的逃生通道,隧道施工时将逃生通道接入隧道中,当隧道发生塌翻时,施工人员第一时间进入逃生通道内并沿着逃生通道逃生到地面上。本技术中的逃生管整体耐高冲击性能好,抗堆压性能好、质量轻、耐腐蚀,安装、拆卸均非常方便,可以重复使用,整体成本较低。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技术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的逃生管道,包括管体、承头段以及插头段,所述管体的一端延伸形成承头段,管体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插头段;所述承头段的内径大于插头段的外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均布间隔一体制有九条螺纹槽,所述管体的内表面均布间隔轴向制有十二条竖直槽,管体的管壁截面成蜂窝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的逃生管道,包括管体、承头段以及插头段,所述管体的一端延伸形成承头段,管体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插头段;所述承头段的内径大于插头段的外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均布间隔一体制有九条螺纹槽,所述管体的内表面均布间隔轴向制有十二条竖直槽,管体的管壁截面成蜂窝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的逃生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槽和竖直槽的横截面均为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的逃生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段的内径和管体的内径相同。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温学付崇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润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