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弹复合装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0473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41
一种防弹复合装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陶瓷与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该防弹复合装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B

Bulletproof composite armor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弹复合装甲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与金属基复合新材料制备技术。具体是一种防弹复合装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碳化硼优异的性能,使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例如在申请号为CN200910180582.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复合陶瓷,通过将碳化硼与碳纤维复合,提高了碳化硼陶瓷的硬度;虽然通过与其他材料复合提升了碳化硼陶瓷的硬度,但仍难以实现防弹的效果。申请号为200510086629.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钢蜂窝陶瓷夹心复合防弹装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防弹钢板制备蜂窝,填充陶瓷芯片,胶合钎焊形成复合防弹装甲。该复合防弹装甲使用CrMo合金框架,防弹板过重,无法满足轻量化防护甲板的面密度限制。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由此而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防弹复合装甲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有效抑制陶瓷裂纹的扩散,提高防弹复合装甲抵御穿甲弹、穿甲燃烧弹多次打击的能力。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弹复合装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按重量份数将100份B4C粉体、5~15份纳米碳纤维、1~5份水溶性酚醛树脂与一定量水混合均匀得到陶瓷浆料,而后喷雾干燥得到生料,再冷压成正六边形生坯;步骤2,将步骤1制得的正六边形生坯放入蜂窝状碳纤维网袋的蜂巢内,再用相同材质碳纤维布覆盖蜂巢,接着在温度1800~2200℃,压力30~60MPa条件下,真空热压烧结10~30min,形成整体复合陶瓷板;步骤3,将纳米碳纤维与高纯铝粉均匀混合,经粉末冶金、锻造成型,再经微弧氧化处理形成铝合金防弹背板;步骤4,将步骤2制得的复合陶瓷板与步骤3制得的铝合金防弹背板热等静压复合、得到防弹复合装甲。优选地,正六边形生坯的压实密度为1.5~2.0g/cm3,厚度为5~30mm,底面为平面,上表面为平面或弧面;正六边形高度为50~100mm。优选地,蜂窝状碳纤维网袋采用上层蜂巢与下层蜂巢错位设置的两层结构。进一步优选地,蜂窝状碳纤维网袋由碳纤维斜纹编织而成,其中,碳纤维轴向导热系数大于30W/m·k、弹性模量大于310GPa;蜂窝芯孔孔径等于生坯正六边形高度,蜂窝深度为生坯厚度的50%~85%;蜂窝壁厚为0.05~0.30mm。优选地,铝合金防弹背板为纳米碳纤维增韧铝合金板,该板由纳米碳纤维与高纯铝粉按照重量比(5~30):100的比例均匀混合、经粉末冶金、锻造成型、再微弧氧化处理得到。优选地,粉末冶金温度为500~700℃、压力为30~60MPa;锻造压力为5000~10000吨。优选地,微弧氧化处理采用的电解液包括:5~10g/L的K2SiO3,4~6g/L的NaAlO2,0.5~1g/L的NaF,2~3g/L的CH3COONa和1~3g/L的Na3VO3;电解液pH为11~13;微弧氧化处理中电解温度为20~50℃,电解电压为200~600V,电解时间5~10min。优选地,步骤4中热等静压条件为,粘合剂采用热固性树脂,热复合温度120~280℃,压力3~5MPa,保温时间0.5~1h。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将基于碳化硼的复合生坯放入碳纤维蜂巢内烧结,烧结后碳纤维镶嵌在碳化硼复合陶瓷内部且依然保留三维蜂窝碳纤维层,该碳纤维层完整连续、高韧性、高导热、耐高温,与碳化硼陶瓷基体通过碳-硼-碳原子键合,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有机高分子粘合剂粘结易老化失效的问题;2)三维蜂窝碳纤维层,限制了陶瓷片的碎裂飞溅,提高陶瓷片对弹体的阻碍作用,阻隔弹着点裂纹的传播,提高防弹复合防弹板抵御多次弹击的能力;3)纳米碳纤维增韧的高强度铝合金防弹背板经表面微弧氧化;进一步提高了铝合金表面的耐腐蚀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铝合金的硬度、表面粗糙度,增强了铝合金与复合陶瓷板的粘合强度;4)高韧性复合陶瓷材料与铝合金防弹背板组合运用,降低了复合装甲的重量,防护装甲可以满足高强度防护装甲轻量化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蜂窝状碳纤维网袋俯视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1制得的复合陶瓷板剖面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1制得的铝合金微弧氧化表面SEM照片;图4为实施例1制得的防弹复合甲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进行。实施例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防弹复合装甲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5200g的B4C粉体(赛福纳米科技)、520g的纳米碳纤维(苏州第一元素CNTcr)、152g的水溶性酚醛树脂与6000g的高纯水混合均匀得到陶瓷浆料,再经喷雾干燥,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为200℃,出风口温度为100℃,得到复合生料;再在350MPa压力下冷压成高50mm、厚度6.6mm的正六边形生坯;步骤2,将192块正六边形生坯平均放入如图1和图2所示错层设置的两层结构蜂窝状碳纤维网袋中,再用相同材质碳纤维布覆盖蜂巢,接着放置于与上述蜂窝状网袋外形尺寸一致的热压模具中;在50MPa压力下,加热至2200℃,保温保压20min,热压烧结成10mm厚、密度2.49g/cm3的整体复合陶瓷板;步骤3,将3kg纳米碳纤维与10kg高纯铝粉均匀混合,真空高能球磨、混合均匀,经550℃、50MPa粉末冶金成型,再经8000吨压力锻造,制得密度2.50g/cm3、厚度10mm的铝合金防弹背板;再将铝合金防弹背板进行微弧氧化处理,表面形成20~30μm厚度致密刚玉层,其SEM照片如图3所示;微弧氧化条件如下:电解温度为20~50℃,电解电压为200-600V,电解10min;微弧氧化处理采用的电解液包括:10g/L的K2SiO3,5g/L的NaAlO2,1g/L的NaF,3g/L的CH3COONa和1g/L的Na3VO3;电解液pH为12;步骤4,通过环氧树脂将复合陶瓷板1和铝合金防弹背板2粘结,在145℃、压力5MPa的条件下保温45min热等静压复合得到防弹复合装甲,该防弹复合装甲结构如图4所示。经测试,高强度陶瓷复合装甲的维氏硬度大于35GPa,弯曲强度大于560MPa,断裂韧性大于5.7MPa·m1/2,密度2.49g/cm3,相对密度(致密度)大于99.5%TD;高强度陶瓷复合装甲面密度小于50kg/m2,经6发12.7mm穿甲弹枪击(弹速810m/s),无穿孔,防弹铝合金板最大变形量BFS(凹陷)小于35mm,满足要求。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弹复合装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按重量份数将100份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弹复合装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按重量份数将100份B4C粉体、5~15份纳米碳纤维、1~5份水溶性酚醛树脂与一定量水混合均匀得到陶瓷浆料,而后喷雾干燥得到生料,再冷压成正六边形生坯;
步骤2,将步骤1制得的正六边形生坯放入蜂窝状碳纤维网袋的蜂巢内,再用相同材质碳纤维布覆盖蜂巢,接着在温度1800~2200℃,压力30~60MPa条件下,真空热压烧结10~30min,形成整体复合陶瓷板;
步骤3,将纳米碳纤维与高纯铝粉均匀混合,经粉末冶金、锻造成型,再经微弧氧化处理形成铝合金防弹背板;
步骤4,将步骤2制得的复合陶瓷板与步骤3制得的铝合金防弹背板热等静压复合,得到防弹复合装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弹复合装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正六边形生坯的压实密度为1.5~2.0g/cm3,厚度为5~30mm,底面为平面,上表面为平面或弧面;正六边形高度为50~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弹复合装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蜂窝状碳纤维网袋采用上层蜂巢与下层蜂巢错位设置的两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弹复合装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蜂窝状碳纤维网袋由碳纤维斜纹编织而成,其中,碳纤维轴向导热系数大于30W/m·k、弹性模量大于310GPa;蜂窝芯孔孔径等于生坯正六边形高度,蜂窝深度为生坯厚度的50%~85%;蜂窝壁厚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华薛平赵海静董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第一元素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