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通信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419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通信塔,包括:塔体、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发电机组以及蓄电池;其中,太阳能发电机组包括光伏发电板以及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包括升降调节组件、支撑组件以及倾斜设置的安装架,光伏发电板安装于安装架上;升降调节组件一端与塔体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架铰接;支撑组件一端与塔体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架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能源通信塔,通过利用风光能源,实现发电、储电、供电的循环操作,并通过第二支撑部固定以及调整光伏发电板的倾斜角度,以达到最大的风光能源利用率,提供较长时间的日常供电以及维修供电,减少资源消耗以及维修成本。

A new energy communication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通信塔
本技术涉及通信铁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通信塔。
技术介绍
现有通信塔通常采用室外电接入,利用外接电源进行供电。目前常规外电供电日均电费较高,且如遇到供电故障,还需由维护人员带柴油发电机到站点发电,费时费力,且无法及时解决由于供电停止导致的通信故障。近年来,太阳能、风能以及一些新的无污染能源的利用相继开发成熟,例如名为“风光互补型新能源通信塔”(申请公布号CN101942921B)的专利技术专利,就是利用了风光电互补对通信塔进行供电,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但是,现有的改良技术中,对风光能源的利用率不高,且随着5G的需求增加,单座5G通信塔以满足三家运营商需求,其耗电量较大,在保持较低的设备成本时,现有的改良技术难以满足电量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通信塔。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通信塔,包括:塔体,其顶部设置有天线设备;风力发电机组,设置于所述塔体上,包括风力发电机以及连接所述风力发电机的第一支撑部;太阳能发电机组,设置于所述塔体上,包括光伏发电板以及连接所述光伏发电板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升降调节组件、支撑组件以及倾斜设置的安装架,所述光伏发电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升降调节组件一端与所述塔体连接,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架铰接,所述支撑组件一端与所述塔体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架铰接;蓄电池,分别与所述天线设备、风力发电机组以及太阳能发电机组电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新能源通信塔,通过利用风光能源,实现发电、储电、供电的循环操作,并通过第二支撑部固定以及调整光伏发电板的倾斜角度,以达到最大的风光能源利用率,提供较长时间的日常供电以及维修供电,减少资源消耗以及维修成本。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包括上升降杆、下升降杆以及与所述上升降杆铰接的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上升降杆与所述下升降杆滑动连接,所述下升降杆安装于所述塔体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以及与所述支撑杆铰接的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座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支撑杆安装于所述塔体上。由此,通过上升降杆与下升降杆的滑动连接,第一铰接座与上升降杆的铰接,以及第二铰接座与支撑杆的铰接,实现光伏发电板倾斜角度的可调整。进一步地,所述光伏发电板上设置有反射防止膜。由此,反射防止膜可以减少光伏发电板的光反射,提高光电转化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连接在所述塔体上的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法兰,所述法兰与所述风力发电机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法兰上呈环状均匀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风力发电机螺接于所述安装孔。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新能源通信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通过利用风光能源,实现发电、储电、供电的循环操作,并通过第二支撑部固定以及调整光伏发电板的倾斜角度,以达到最大的风光能源利用率,提供较长时间的日常供电以及维修供电,减少资源消耗以及维修成本;2)通过上升降杆与下升降杆的滑动连接,第一铰接座与上升降杆的铰接,以及第二铰接座与支撑杆的铰接,实现光伏发电板倾斜角度的可调整;3)反射防止膜可以减少光伏发电板的光反射,提高光电转化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示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示太阳能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升降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塔体;2、风力发电机组;21、风力发电机;211、桨叶轮;212、增速器;213、电动机;22、第一支撑部;221、底座;222、法兰;3、太阳能发电机组;31、光伏发电板;311、反射防止膜;32、第二支撑部;321、升降调节组件;3211、上升降杆;3212、下升降杆;3213、第一铰接座;322、支撑组件;3221、支撑杆;3222、第二铰接座;323、安装架;4、蓄电池;5、天线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通信塔,包括:塔体1,其顶部设置有天线设备5;风力发电机组2,设置于所述塔体1上,包括风力发电机21以及连接所述风力发电机21的第一支撑部22;太阳能发电机组3,设置于所述塔体1上,包括光伏发电板31以及连接所述光伏发电板31的第二支撑部32;蓄电池4,分别与所述天线设备5、风力发电机组2以及太阳能发电机组3电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新能源通信塔,通过利用风光能源,实现发电、储电、供电的循环操作,在针对特定区域,具有良好的风、光能源充足的地区,尤其是山区、郊外,外电引入较为困难,费用较高,但风力、光照能源较为充足。采用本新能源通信塔可以有效的减少运营商供电方面的成本,同时对于短时间停电故障,可以实现继续供电。参阅图3、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部32包括升降调节组件321、支撑组件322以及倾斜设置的安装架323,所述光伏发电板31安装于所述安装架323上,所述升降调节组件321一端与所述塔体1连接,所述升降调节组件321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架323铰接,所述支撑组件322一端与所述塔体1连接,所述支撑组件322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架323铰接。具体的,所述升降调节组件321铰接于安装架323的低侧,所述支撑组件322铰接于安装架323的高侧,且升降调节组件321通过调节其铰接点与塔体1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安装架323倾斜角度的调整,以契合光伏发电板31调整至当地最佳光线照射倾角,达到最大的光能源利用率,提供较长时间的日常供电以及维修供电,减少资源消耗以及维修成本。诚然,所述升降调节组件321还可以铰接于安装架323的高侧,所述支撑组件322铰接于安装架323的低侧,其安装位置的互相调换并不影响安装架323倾斜角度的调整,本技术并不对升降调节组件321和支撑组件322的具体安装位置做限定。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调节组件321包括上升降杆3211、下升降杆3212以及与所述上升降杆3211铰接的第一铰接座3213,所述第一铰接座3213安装于所述安装架323上,所述上升降杆3211与所述下升降杆3212滑动连接,所述下升降杆3212安装于所述塔体1上。具体的,所述下升降杆3212通过螺栓与塔体1固定连接,上升降杆3211滑动套设于下升降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通信塔,其特征在于,包括:/n塔体(1),其顶部设置有天线设备(5);/n风力发电机组(2),设置于所述塔体(1)上,包括风力发电机(21)以及连接所述风力发电机(21)的第一支撑部(22);/n太阳能发电机组(3),设置于所述塔体(1)上,包括光伏发电板(31)以及连接所述光伏发电板(31)的第二支撑部(32);/n所述第二支撑部(32)包括升降调节组件(321)、支撑组件(322)以及倾斜设置的安装架(323),所述光伏发电板(31)安装于所述安装架(323)上,所述升降调节组件(321)一端与所述塔体(1)连接,所述升降调节组件(321)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架(323)铰接,所述支撑组件(322)一端与所述塔体(1)连接,所述支撑组件(322)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架(323)铰接;/n蓄电池(4),分别与所述天线设备(5)、风力发电机组(2)以及太阳能发电机组(3)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通信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体(1),其顶部设置有天线设备(5);
风力发电机组(2),设置于所述塔体(1)上,包括风力发电机(21)以及连接所述风力发电机(21)的第一支撑部(22);
太阳能发电机组(3),设置于所述塔体(1)上,包括光伏发电板(31)以及连接所述光伏发电板(31)的第二支撑部(32);
所述第二支撑部(32)包括升降调节组件(321)、支撑组件(322)以及倾斜设置的安装架(323),所述光伏发电板(31)安装于所述安装架(323)上,所述升降调节组件(321)一端与所述塔体(1)连接,所述升降调节组件(321)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架(323)铰接,所述支撑组件(322)一端与所述塔体(1)连接,所述支撑组件(322)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架(323)铰接;
蓄电池(4),分别与所述天线设备(5)、风力发电机组(2)以及太阳能发电机组(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通信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组件(321)包括上升降杆(3211)、下升降杆(3212)以及与所述上升降杆(3211)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励佟巍吴英娜曹龙胤杨小彦尚振邦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