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0415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空调器不能够很好的匹配用户的送风需求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送风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预设空间范围内的测量数据,测量数据包括触发角度以及相对距离,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测量数据确定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送风控制方法,能够实时测量用户在室内的具体位置,并根据用户与空调内机之间的距离调节左右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摆动,以调节空调的出风量,并使空调内机朝向用户所在的位置送风,从而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Air supply control method, device, air conditioner and storage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空调器是一种对建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目前的空调器按照安装位置划分通常包括空调外机和空调内机,空调外机的基本作用是将空调内机中排出的低温低压气体压缩成高压高温气体以在室外降温散热,并将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再送到空调内机的蒸发器中以吸收室内的热量;空调内机主要是利用空调外机输送的制冷剂液体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换热的目的,空调内机还具有吹风和空调系统控制的作用。但是,已有技术中,空调内机在运行时只能够按照出厂时预设的几种送风模式进行工作,而用户在使用空调时在室内的位置并不固定,此时可能出现空调内机不能够很好的匹配用户的送风需求的情况,从而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送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空调器不能够很好的匹配用户的送风需求的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风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预设空间范围内的测量数据,所述测量数据包括触发角度以及相对距离,其中,所述触发角度为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用户时的偏转角度,所述相对距离为超声波传感器与所述用户之间的距离,所述红外传感器以及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空调内机;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包括: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所述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送风工作模式,其中,所述送风工作模式包括:单人模式、双人模式以及多人模式;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所述贯流风扇的转速和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送风工作模式为所述单人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包括:根据所述相对距离以及所述触发角度确定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根据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第一转速以及右区贯流风扇的第二转速。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属于第一区域,则所述第一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转速;若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属于第二区域,则所述第一转速小于所述第二转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靠近所述右区贯流风扇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靠近所述左区贯流风扇的区域。当所述送风工作模式为所述单人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包括:根据所述触发角度确定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其中,当所述左右区摆叶处于不同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位置不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工作位置包括: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以及第三工作位置;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一位置为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二位置在所述用户靠近所述空调内机的一侧;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三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三位置在所述用户远离所述空调内机的一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送风工作模式为所述双人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所述贯流风扇的转速和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包括:根据第一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根据第二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所述第一测量数据为两个用户中相对于所述空调内机位置较左的第一用户所对应的测量数据,所述第二测量数据为两个用户中相对于所述空调内机位置较右的第二用户所对应的测量数据;根据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工作位置以及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所述第一测量数据包括所述第一触发角度,所述第二测量数据包括所述第二触发角度。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工作位置以及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第四工作位置,以使左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的位置,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第五工作位置,以使右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用户所在的位置;或者,根据所述第一触发角度确定左区摆叶的第六工作位置,以使左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用户所在的位置的左侧或右侧,以及根据第二触发角度确定右区摆叶的第七工作位置,以使右区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用户所在的位置的左侧或右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送风工作模式为所述多人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所述贯流风扇的转速和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包括:当所述根据所有测量数据中数值最大的相对距离确定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控制所述左右区摆叶左右连续摆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送风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空间范围内的测量数据,所述测量数据包括触发角度以及相对距离,其中,所述触发角度为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用户时的偏转角度,所述相对距离为超声波传感器与所述用户之间的距离,所述红外传感器以及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空调内机;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所述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送风工作模式,其中,所述送风工作模式包括:单人模式、双人模式以及多人模式;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相对距离以及所述触发角度确定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根据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第一转速以及右区贯流风扇的第二转速。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属于第二区域,则所述第一转速小于所述第二转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靠近所述右区贯流风扇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靠近所述左区贯流风扇的区域。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触发角度确定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其中,当所述左右区摆叶处于不同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位置不同。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工作位置包括: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以及第三工作位置;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一位置为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二位置在所述用户靠近所述空调内机的一侧;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三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预设空间范围内的测量数据,所述测量数据包括触发角度以及相对距离,其中,所述触发角度为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用户时的偏转角度,所述相对距离为超声波传感器与所述用户之间的距离,所述红外传感器以及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空调内机;/n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预设空间范围内的测量数据,所述测量数据包括触发角度以及相对距离,其中,所述触发角度为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用户时的偏转角度,所述相对距离为超声波传感器与所述用户之间的距离,所述红外传感器以及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空调内机;
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包括:
根据预设送风规则以及所述预设周期内的所述测量数据确定送风工作模式,其中,所述送风工作模式包括:单人模式、双人模式以及多人模式;
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和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送风工作模式为所述单人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所述左右区贯流风扇的转速,包括:
根据所述相对距离以及所述触发角度确定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
根据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第一转速以及右区贯流风扇的第二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属于第一区域,则所述第一转速大于所述第二转速;
若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属于第二区域,则所述第一转速小于所述第二转速;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为靠近所述右区贯流风扇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靠近所述左区贯流风扇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送风工作模式为所述单人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触发角度确定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其中,当所述左右区摆叶处于不同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位置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位置包括: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以及第三工作位置;
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一位置为所述用户所在的位置;
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二位置在所述用户靠近所述空调内机的一侧;
当所述工作位置为所述第三工作位置时,所述空调内机左区出风方向与右区出风方向相交的第三位置在所述用户远离所述空调内机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送风工作模式为所述双人模式时,所述根据所述送风工作模式确定所述贯流风扇的转速和所述左右区摆叶的工作位置,包括:
根据第一测量数据中的相对距离确定左区贯流风扇的转速,根据第二测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朋曾福祥樊明敬郝本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