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新风模式的运行指令,开启新风模式;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判断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差绝对值|ΔT|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若是,自动开启空调模式对室内风进行换热,使经过换热的室内风与室外新风混合后流入室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室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自动开启空调模式对室内风进行换热,并使得经过换热器换热的室内风可以与引入的室外新风混合,避免由于引入室外新风造成的室内温度过冷或过热,提高人体的舒适度;无需增加额外的换热器对室外新风进行换热,通用性好、易于实现。
A new air conditioner and its comfort air supply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空调器及其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空调器使用时需要密闭室内环境,由于长时间不通风会导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新风空调器应运而生,新风空调器通常在空调器的室内机安装新风模块,该新风模块与室外连通,以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到新风模块的新风风道内并排放至室内,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在夏季或是冬季,室内室外的温差较大的情况下,新风空调器直接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则会造成局部空气温差过大,容易引起人体的不适,也影响了空调器整体的工作效率。现有技术中在新风模块的新风风道内额外设置一个换热器来调节室外空气温度,但此种技术方案增加了生产成本,使得冷媒管路的布置更复杂、不易实现,且控制方法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新风空调器引入新风导致室内空气温差大引起人体不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器的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所述新风空调器包括空调模式和新风模式,所述空调模式用于室内风换热循环,所述新风模式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所述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新风模式的运行指令,开启所述新风模式;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判断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差绝对值|ΔT|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若是,自动开启所述空调模式对室内风进行换热,使经过换热的所述室内风与所述室外新风混合后流入室内。采用以上的方法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室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自动开启空调模式对室内风进行换热,并使得经过换热器换热的室内风可以与引入的室外新风混合,避免由于引入室外新风造成的室内温度过冷或过热,提高人体的舒适度;无需增加额外的换热器对室外新风进行换热,通用性好、易于实现。进一步的,所述新风空调器包括室内风道组件和新风风道组件,所述室内风道组件包括室内风轮,所述新风风道组件包括新风风轮;所述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差绝对值|ΔT|调整所述室内风轮和新风风轮的转速比。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实现根据室内外温差阶段性调整室内风机和新风风机的转速比,高效率地降低室外新风对室内温度的影响。进一步的,当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差绝对值|ΔT|满足:|ΔT|>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室内风机和新风风机的转速比的范围为1.5-2;第一预设温度≤|ΔT|<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室内风机和新风风机的转速比的范围为1-1.5,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在室内外温差特别大时,室内风机转速远远大于新风风机转速;在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室内风机转速略大于新风风机转速。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3-5℃,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6-8℃。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二预设温度略大于第一预设温度,且温度划分范围合理。进一步的,按预设时间间隔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当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差绝对值|ΔT|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空调模式关闭。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室内外温差较小时,关闭空调模式,实现直接引入新风而不会引起人体不适。进一步的,开启所述空调模式对室内风进行换热后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新风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周期性检测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的差值,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的差值控制所述空调模式的关闭。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引入设定温度,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进一步的,当所述空调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判断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等于所述新风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若是,则关闭所述空调模式;或所述空调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判断所述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等于所述新风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若是,则关闭所述空调模式。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在室外环境温度变化剧烈之时,避免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骤降或骤升,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器,所述新风空调器应用上述的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进一步的,所述新风空调器包括室内风道和新风风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新风出口;所述新风风道中设有第一新风风道和第二新风风道,所述第一新风风道的第一进风口可与所述室内风道连通,实现将室内风引向所述新风出口;所述第二新风风道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向所述新风出口。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新风风道和第二新风风道的设置实现了室内风和室外新风的混合。所述第一新风风道位于所述第二新风风道的上方,所述第一新风风道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新风风道具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新风出风的开口均朝向所述壳体上的新风出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新风出口的距离为5-10cm。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得第一出风口吹出的室内风和第二出风口吹出的室外新风可在新风风道内充分混合后再从新风出口吹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新风空调器室内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新风风道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前面板和后围板的正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单室外新风状态下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单室外新风状态下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混合新风状态下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混合新风状态下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10-新风风道;11-新风入口;12-新风出风;20-室内风道;21-室内风入口;22-室内风出口;100-新风风道组件;110-第一子蜗壳;111-第一进风口;112-第二进风口;120-第二子蜗壳;130-第三子蜗壳;131-第二进风口;132-第二出风口;140-第一新风叶轮;150-第二新风叶轮;160-第一导流部;170-第二导流部;180-电机;200-室内风道组件;300-换热器;400-前面板;410-盖板;500-后围板;600-底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一般情况下,在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具有温差的情况下,利用新风空调器直接引入室外新风会造成室内温度的波动,为了减少引入室外新风对室内环境温度造成影响的前提下,为室内更换新鲜空气,使得用户达到最佳的舒适体验,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器的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所述新风空调器包括空调模式和新风模式,其中,所述空调模式用于室内风的换热循环,所述新风模式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专利技术的新风空调器首先接收运行指令,所述运行指令包括空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空调器的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所述新风空调器包括空调模式和新风模式,所述空调模式用于室内风换热循环,所述新风模式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其特征在于,/n所述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包括:/n接收新风模式的运行指令,开启所述新风模式;/n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n判断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差绝对值|ΔT|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n若是,自动开启所述空调模式对室内风进行换热,使经过换热的所述室内风与所述室外新风混合后流入室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空调器的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所述新风空调器包括空调模式和新风模式,所述空调模式用于室内风换热循环,所述新风模式用于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新风模式的运行指令,开启所述新风模式;
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
判断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差绝对值|ΔT|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
若是,自动开启所述空调模式对室内风进行换热,使经过换热的所述室内风与所述室外新风混合后流入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器包括室内风道组件(200)和新风风道组件(100),所述室内风道组件(200)包括室内风轮,所述新风风道组件(100)包括新风风轮;所述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差绝对值|ΔT|调整所述室内风轮和新风风轮的转速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差绝对值|ΔT|满足:
|ΔT|>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室内风轮和新风风轮的转速比的范围为1.5-2;
第一预设温度≤|ΔT|<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室内风轮和新风风轮的转速比的范围为1-1.5,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3-5℃,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6-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舒适性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预设时间间隔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当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的温度差绝对值|Δ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兵,曹雪涛,项靖海,俞旭,李倩文,张慧娟,尹洪磊,孟庆卓,刘玉静,吕生森,姜丽蓉,古汤汤,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