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转换滑梯的楼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包括驱动机构、两个支架、若干个链轮、链条、转轴和相互平行的梯板;所述梯板固定在转轴上,并通过转轴可转动的支撑在两个支架之间;所述梯板两侧均固定有两个链轮;所述一个梯板的位于内侧的链轮通过链条与下一个梯板的位于内侧的链轮相联动,则下一个梯板的位于外侧的链轮通过链条与下下一个梯板的位于外侧的链轮相联动,形成梯板之间均互相联动;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一个转轴旋转,并可通过链轮和链条联动所有的梯板搭接成一个斜面。由于该结构,在临时攀高场合,楼梯和滑梯互相转换,便于人员和运输车通行。
A kind of stairs with switchable sl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转换滑梯的楼梯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转换滑梯的楼梯。
技术介绍
现有楼梯结构一般固定为台阶式或滑梯式,缺乏一种可靠转换的一梯多用的楼梯。台阶式楼梯上楼方便,但对于临时推拉带滚轮的小车或设备时,就无法通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转换滑梯的楼梯,拟解决台阶式和滑梯式楼梯互相转换一梯多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转换滑梯的楼梯,包括驱动机构1、两个支架2、若干个链轮3、链条4、转轴5和相互平行的梯板6;所述梯板6固定在转轴5上,并通过转轴5可转动的支撑在两个支架2之间;所述梯板6两侧均固定有两个链轮3;所述一个梯板6的位于内侧的链轮3通过链条4与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内侧的链轮3相联动,则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外侧的链轮3通过链条4与下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外侧的链轮3相联动,形成梯板6之间均互相联动;所述驱动机构1用于驱动一个转轴5旋转,并可通过链轮3和链条4联动所有的梯板6搭接成一个斜面。由于上述结构,梯板6、转轴5、四个链轮3构成一个最基本作为一整体的单元,相邻的梯板6通过同为内侧的链轮3或同为外侧的链轮3进行链传动,梯板6一侧固定有两个链轮3,一个梯板6的位于内侧的链轮3通过链条4与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内侧的链轮3相联动,则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外侧的链轮3通过链条4与下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外侧的链轮3相联动,是为了某一梯板6分别与上下梯板6的链传动错开,避免干涉;通过链传动错开,形成梯板6之间均互相联动,任何一个梯板6作为主动转动单元,其他所有的梯板6均同步转动,并且转角相同;所有梯板6位于水平状态时,为台阶式楼梯;所有梯板6转动一定角度,搭接成一个斜面时,为滑梯式楼梯;所述驱动机构1用于驱动一个转轴5旋转,即一个梯板6作为主动转动单元。进一步的,所述梯板6前后位置分别设有搭接部61和被搭接部62;所述搭接部61下面设有凸起部63;所述被搭接部62上面设有与凸起部63相配合的下凹部64;所述搭接部61和被搭接部62上均设有可配合的用于弥补缝隙的楔形部65。由于上述结构,所有梯板6转动一定角度,搭接成一个斜面时,相邻梯板6的搭接部61和被搭接部62配合,凸起部63贴合到下凹部64,确保搭接成一个平整的斜面时,搭接部61和被搭接部62使梯板6之间整体性更强,避免抖动,爬梯更稳;所述搭接部61和被搭接部62上均设有可配合的用于弥补缝隙的楔形部65,搭接部61的楔形部65上宽下窄,被搭接部62的楔形部65上窄下宽,在梯板6转动搭接成斜面过程中,搭接部61的楔形部65与被搭接部62的楔形部65贴合,弥补缝隙,增强滑梯的稳定性和斜面的平整。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63与下凹部64有一定偏心错位,用于凸起部63配合下凹部64时产生扣紧力。由于上述结构,所述凸起部63与下凹部64有一定偏心错位,用于凸起部63配合下凹部64时产生扣紧力,梯板6紧密搭接成一斜面。进一步的,所述楔形部65可产生挤压形变。由于上述结构,在梯板6转动搭接成斜面过程中,搭接部61的楔形部65与被搭接部62的楔形部65贴合,楔形部65被压缩,弥补缝隙更充分。进一步的,所述楔形部65为橡胶材质。由于上述结构,楔形部65被压缩,弥补缝隙更充分。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1为驱动电机。由于上述结构,所述驱动机构1为驱动电机,方便简单。进一步的,所述梯板6旋转角度为0~30度。由于上述结构,所述梯板6旋转角度为0~30度,在梯板6转动搭接成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度,便于人员行走和设备搬运。进一步的,所述梯板6上表面设有用于增大摩擦的纹路。由于上述结构,所述梯板6上表面设有用于增大摩擦的纹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梯板6、转轴5、四个链轮3构成一个最基本作为一整体的单元,相邻的梯板6通过同为内侧的链轮3或同为外侧的链轮3进行链传动,通过上下链传动错开,形成梯板6之间均互相联动,任何一个梯板6作为主动转动单元,其他所有的梯板6均同步转动,并且转角相同;所有梯板6位于水平状态时,为台阶式楼梯;所有梯板6转动一定角度,搭接成一个斜面时,为滑梯式楼梯;实现可靠转换的一梯多用的转换楼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台阶状态拆除支架的左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滑梯状态拆除支架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台阶状态正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梯板示意图;附图中:1-驱动机构、2-支架、3-链轮、4-链条、5-转轴、6-梯板、61-搭接部、62-被搭接部、63-凸起部、64-下凹部、65-楔形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一:见附图1~4。一种可转换滑梯的楼梯,包括驱动机构1、两个支架2、若干个链轮3、链条4、转轴5和相互平行的梯板6;所述梯板6固定在转轴5上,并通过转轴5可转动的支撑在两个支架2之间;所述梯板6两侧均固定有两个链轮3;所述一个梯板6的位于内侧的链轮3通过链条4与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内侧的链轮3相联动,则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外侧的链轮3通过链条4与下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外侧的链轮3相联动,形成梯板6之间均互相联动;所述驱动机构1用于驱动一个转轴5旋转,并可通过链轮3和链条4联动所有的梯板6搭接成一个斜面。由于上述结构,梯板6、转轴5、四个链轮3构成一个最基本作为一整体的单元,相邻的梯板6通过同为内侧的链轮3或同为外侧的链轮3进行链传动,梯板6一侧固定有两个链轮3,一个梯板6的位于内侧的链轮3通过链条4与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内侧的链轮3相联动,则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外侧的链轮3通过链条4与下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外侧的链轮3相联动,是为了某一梯板6分别与上下梯板6的链传动错开,避免干涉;通过链传动错开,形成梯板6之间均互相联动,任何一个梯板6作为主动转动单元,其他所有的梯板6均同步转动,并且转角相同;所有梯板6位于水平状态时,为台阶式楼梯;所有梯板6转动一定角度,搭接成一个斜面时,为滑梯式楼梯;所述驱动机构1用于驱动一个转轴5旋转,即一个梯板6作为主动转动单元。实施例二:见附图1~4。一种可转换滑梯的楼梯,包括驱动机构1、两个支架2、若干个链轮3、链条4、转轴5和相互平行的梯板6;所述梯板6固定在转轴5上,并通过转轴5可转动的支撑在两个支架2之间;所述梯板6两侧均固定有两个链轮3;所述一个梯板6的位于内侧的链轮3通过链条4与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内侧的链轮3相联动,则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外侧的链轮3通过链条4与下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外侧的链轮3相联动,形成梯板6之间均互相联动;所述驱动机构1用于驱动一个转轴5旋转,并可通过链轮3和链条4联动所有的梯板6搭接成一个斜面。由于上述结构,梯板6、转轴5、四个链轮3构成一个最基本作为一整体的单元,相邻的梯板6通过同为内侧的链轮3或同为外侧的链轮3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转换滑梯的楼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1)、两个支架(2)、若干个链轮(3)、链条(4)、转轴(5)和相互平行的梯板(6);所述梯板(6)固定在转轴(5)上,并通过转轴(5)可转动的支撑在两个支架(2)之间;所述梯板(6)两侧均固定有两个链轮(3);所述一个梯板(6)的位于内侧的链轮(3)通过链条(4)与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内侧的链轮(3)相联动,则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外侧的链轮(3)通过链条(4)与下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外侧的链轮(3)相联动,形成梯板(6)之间均互相联动;所述驱动机构(1)用于驱动一个转轴(5)旋转,并可通过链轮(3)和链条(4)联动所有的梯板(6)搭接成一个斜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04 CN 20192045036521.一种可转换滑梯的楼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1)、两个支架(2)、若干个链轮(3)、链条(4)、转轴(5)和相互平行的梯板(6);所述梯板(6)固定在转轴(5)上,并通过转轴(5)可转动的支撑在两个支架(2)之间;所述梯板(6)两侧均固定有两个链轮(3);所述一个梯板(6)的位于内侧的链轮(3)通过链条(4)与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内侧的链轮(3)相联动,则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外侧的链轮(3)通过链条(4)与下下一个梯板(6)的位于外侧的链轮(3)相联动,形成梯板(6)之间均互相联动;所述驱动机构(1)用于驱动一个转轴(5)旋转,并可通过链轮(3)和链条(4)联动所有的梯板(6)搭接成一个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换滑梯的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板(6)前后位置分别设有搭接部(61)和被搭接部(62);所述搭接部(61)下面设有凸起部(63);所述被搭接部(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应松,唐浩威,王天灏,杨明珠,陈晓通,张思寻,严光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