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302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所述的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包括混凝土基础、柱础石、木柱,所述的柱础石设于混凝土基础上,所述的木柱设于柱础石上,还包括抗震机构,所述的抗震机构包括固定块、紧固装置及多个支撑柱,所述的多个支撑柱由混凝土基础穿出柱础石,所述的木柱底部两侧设有切口,所述的切口使木柱底部形成两个对称的平切面,所述的平切面贴紧支撑柱设置,所述的固定块贴紧平切面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块通过紧固装置固定于平切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撑柱与固定块相配合,避免了木柱底部原有强度的破坏,同时,对木柱底部起到了加强作用。

A kind of seismic structure with wooden columns for ancient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
技术介绍
古建筑大多以木结构为主,目前保留的古建筑,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吹雨打后,常常会出现虫蛀、开裂及倾斜等现象。古建筑发生倾斜,主要是由于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若不及时加固和修复,就会面临倒塌的危险。对于古建筑倾斜的加固和修复,现有技术采用在倾斜向的反向将建筑物挖去一部分,使建筑物端正并用绳索固定的方法,或者在倾斜向的反向处将地基灌铅或其它沉重物使其下沉,使建筑物端正并用绳索固定的方法。现有针对古建筑倾斜的加固与修复方法,不仅影响古建筑的观瞻性,而且稳固性差,抗震能力弱。中国技术CN201410013620.9公开了一种木结构柱脚与基础连接结构,包括由钢筋混凝土基础支撑的磉石柱础和由磉石柱础支撑的木柱;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中预埋一片或多片垂直的钢片,多片钢片相互平行,并从钢筋混凝土基础中向上延伸穿过磉石柱础进入木柱内;在位于木柱内部的钢片上设置有通孔,与通孔相对应在木柱上设置有贯通的可容纳螺栓穿入的圆孔;磉石柱础内设置有容纳钢片穿过的内通槽;木柱由磉石柱础支撑的一端的侧面设置有预开槽,所述预开槽与木柱内部容纳钢片的内槽贯通,使钢片通过预开槽插入木柱内部的内槽中。如上所述的木结构柱脚与基础连接结构,通过钢筋混凝土基础中预埋的钢片穿过磉石柱础进入木柱内,来实现木结构柱脚的固定,该种结构具有一定的加固效果,然而,上述结构需要在木柱底部开设多个供钢片穿入的内通槽,以及供螺栓穿入的圆孔,这些内通槽与圆孔集中设置在木柱底部,容易破坏木柱底部的原有强度,使木柱底部存在容易发生断裂的隐患。由此可见,上述的木结构柱脚与基础连接结构其抗震效果并不理想,所述的木柱沿螺栓的轴向方向倾倒时,所述的木柱仅由钢片支撑,所述的钢片及螺栓可能因为难以承受此压力而产生形变,造成内通槽或圆孔因此扩大,进一步破坏木柱底部的原有强度,甚至使木柱直接发生断裂而倒塌。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特别研发了一种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包括混凝土基础、柱础石、木柱,所述的柱础石设于混凝土基础上,所述的木柱设于柱础石上,还包括抗震机构,所述的抗震机构包括固定块、紧固装置及多个支撑柱,所述的多个支撑柱由混凝土基础穿出柱础石,所述的木柱底部两侧设有切口,所述的切口使木柱底部形成两个对称的平切面,所述的平切面贴紧支撑柱设置,所述的固定块贴紧平切面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块通过紧固装置固定于平切面上。进一步的,多个支撑柱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柱。进一步的,柱础石上开设有对应支撑柱设置的圆孔。进一步的,固定块为金属板结构,所述的金属板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的螺纹孔与紧固装置相适配。进一步的,固定块与支撑柱通过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支撑柱两侧设有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贴紧固定块设置,且与支撑柱、固定块通过焊接固定。进一步的,还包括封装块,所述的封装块大小与切口大小相同,所述的封装块置入切口时,所述的木柱表面完整。进一步的,封装块内侧开设有装配槽,所述的装配槽大小与固定块的面积相同,深度与固定块的厚度相同。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通过支撑柱与固定块相配合,将木柱底部进行固定,避免了木柱底部原有强度的破坏,同时,所述的固定块夹紧木柱底部两侧,对木柱底部起到了加强作用,提高了古建筑的抗震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混凝土基础、柱础石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混凝土基础、柱础石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混凝土基础、柱础石与木柱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设置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封装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通过支撑柱与固定块相配合,将木柱底部进行固定,避免了木柱底部原有强度的破坏,同时,所述的固定块夹紧木柱底部两侧,对木柱底部起到了加强作用。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图6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包括混凝土基础1、柱础石2、木柱3,所述的柱础石2设于混凝土基础1上,所述的木柱3设于柱础石2上,还包括抗震机构4,所述的抗震机构4包括固定块41、紧固装置42及两个平行设置的钢柱43,所述的钢柱43由混凝土基础1穿出柱础石2,所述的木柱3底部两侧设有切口31,所述的切口31使木柱3底部形成两个对称的平切面311,所述的平切面311贴紧钢柱43设置,所述的固定块41贴紧平切面311与钢柱43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块41通过紧固装置42固定于平切面311上。所述的柱础石2上开设有对应钢柱43设置的圆孔21,所述的柱础石2设置于混凝土基础1上时,所述的钢柱43穿过圆孔21,且有部分钢柱43伸出柱础石2上表面。所述的固定块41为金属板结构,所述的金属板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411,所述的紧固装置42为螺栓,所述的螺纹孔411与螺栓相适配。所述的固定块41与支撑柱43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的支撑柱43两侧设有加强筋44,所述的加强筋44与支撑柱43及柱础石2的顶面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的加强筋44贴紧固定块41设置,且与支撑柱43、固定块41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的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还包括封装块5,所述的封装块5大小与切口31的大小相同,所述的封装块5置入切口31时,所述的木柱3表面完整,所述的封装块5内侧开设有装配槽51,所述的装配槽51大小与固定块41的面积相同,深度与固定块41的厚度相同。如上所述的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使用步骤包括:在地坪6上设置深坑61,在深坑61内浇注混凝土基础1,并将支撑柱43对称的设置在混凝土基础1上;将柱础石2设置在混凝土基础1上,并使支撑柱43穿过柱础石2上的圆孔21,此时,所述的支撑柱43顶部部分伸出柱础石2的上表面;将木柱3的底部两侧切出对称的切口31并分离出封装块5,使木柱3底部形成两个平行设置的平切面311;将木柱3设置于柱础石2上,使木柱3底部两侧的平切面311贴紧支撑柱43顶部伸出部分;将固定块41贴紧平切面311与支撑柱43顶部伸出部分固定连接设置,通过紧固装置42将固定块41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包括混凝土基础、柱础石、木柱,所述的柱础石设于混凝土基础上,所述的木柱设于柱础石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抗震机构,所述的抗震机构包括固定块、紧固装置及多个支撑柱,所述的多个支撑柱由混凝土基础穿出柱础石,所述的木柱底部两侧设有切口,所述的切口使木柱底部形成两个对称的平切面,所述的平切面贴紧支撑柱设置,所述的固定块贴紧平切面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块通过紧固装置固定于平切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包括混凝土基础、柱础石、木柱,所述的柱础石设于混凝土基础上,所述的木柱设于柱础石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抗震机构,所述的抗震机构包括固定块、紧固装置及多个支撑柱,所述的多个支撑柱由混凝土基础穿出柱础石,所述的木柱底部两侧设有切口,所述的切口使木柱底部形成两个对称的平切面,所述的平切面贴紧支撑柱设置,所述的固定块贴紧平切面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块通过紧固装置固定于平切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支撑柱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础石上开设有对应支撑柱设置的圆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的木柱抗震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钦忠陈实生黄晓滨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泰承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