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管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278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水管的连接结构,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包括上排水管和下排水管,所述上排水管与下排水管之间设置有防逆流装置,所述防逆流装置包括与上排水管和下排水管固定连接的防逆流管,所述上排水管底端插入所述防逆流管内,防逆流管下部与下排水管固定连接,在防逆流管内设置有悬浮球,所述悬浮球的直径大于所述上排水管的底部开口直径和下排水管的顶部开口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排水管的连接结构,其结构合理,通过在上排水管与下排水管之间设置防逆流装置,有效防止水流逆流现象,减少了对施工造成的不便,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drain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水管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排水管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施工现场的排水管,一般将上排水管与下排水管焊接固定在一起,其连接处一般都没有安装防止水逆流的装置,因此,若由于某种原因停止排水时,会造成排水管内部的水出现瞬间逆流的现象,给施工造成不便。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排水管的连接结构,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排水管的连接结构,其结构合理,通过在上排水管与下排水管之间设置防逆流装置,有效防止水流逆流现象,减少了对施工造成的不便,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排水管的连接结构,其具体包括上排水管和下排水管,所述上排水管与下排水管之间设置有防逆流装置,所述防逆流装置包括与上排水管和下排水管固定连接的防逆流管,所述上排水管底端插入所述防逆流管内,防逆流管下部与下排水管固定连接,在防逆流管内设置有悬浮球,所述悬浮球的直径大于所述上排水管的底部开口直径和下排水管的顶部开口直径。优选的,所述上排水管、悬浮球、防逆流管和下排水管之间的直径之比为1:1.5:2:1。优选的,所述上排水管下部和下排水管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法兰盘,所述防逆流管的上部和下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法兰盘相配合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之间通过螺钉进行紧固。优选的,所述防逆流管内两侧壁上还对称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朝向防逆流管中心位置上铰接安装有挡板,两侧挡板水平设置时刚好相互抵接。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底部还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安装在与所述挡板位于同一侧的相对应的防逆流管的内侧壁上。优选的,所述防逆流管侧壁还固定安装有分支管,所述分支管的直径小于所述悬浮球的直径,分支管底部与下排水管相互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分支管的内侧壁还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铰接设置有单向阀门。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排水管的连接结构,其结构合理,水流由上排水管向下排水管排水的过程中,悬浮球一直处于防逆流管内,由于悬浮球质量一般较轻,能漂浮在水面上,若水流较大,可以直接冲刷悬浮球,暴露出上排水管的出水口,使水流逐渐经过下排水管管排出;若当可能出现水逆流时,悬浮球遭受来自下排水管下方的水流作用力,能将上排水管的出水口堵住,防止逆流现像的发生,有利于维护施工安全。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排水管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上排水管;2.下排水管;3.防逆流管;4.悬浮球;5.第一法兰盘;6.第二法兰盘;7.螺钉;8.固定板;9.挡板;10.弹簧;11.分支管;12.安装板;13.单向阀门。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申请所述一种排水管的连接结构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本申请所述一种排水管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具体包括上排水管1和下排水管2,上排水管1与下排水管2之间设置有防逆流装置,其中,防逆流装置包括与上排水管1和下排水管2固定连接的防逆流管3,上排水管1底端插入防逆流管3内,防逆流管3下部与下排水管2固定连接,在防逆流管3内设置有悬浮球4,悬浮球4的直径大于上排水管1的底部开口直径和下排水管2的顶部开口直径。具体设置为上排水管1、悬浮球4、防逆流管3和下排水管2之间的直径之比为1:1.5:2:1。这是由于避免在逆流时,由于悬浮球4偏移导致上排水管1的底部开口未能全部堵住的现象发生。水流由上排水管1向下排水管2排水的过程中,悬浮球4一直处于防逆流管3内,由于悬浮球4质量一般较轻,能漂浮在水面上,若水流较大,可以直接冲刷悬浮球4,暴露出上排水管1的出水口,使水流逐渐经过下排水管2排出;若当可能出现水逆流时,悬浮球4遭受来自下排水管2下方的水流作用力,能将上排水管1的出水口堵住,防止逆流现像的发生,有利于维护施工安全。其中,上排水管1下部和下排水管2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法兰盘5,防逆流管3的上部和下部设置有与第一法兰盘5相配合第二法兰盘6,第一法兰盘5与第二法兰盘6之间通过螺钉7进行紧固。采用法兰螺钉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接口严密、灵活、易拆装,强度高,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及温度范围。此外,在防逆流管3内两侧壁上还对称设置有固定板8,固定板8上朝向防逆流管3中心位置上铰接安装有挡板9,两侧挡板9水平设置时刚好相互抵接。挡板9底部还固定安装有弹簧10,弹簧10另一端固定安装在与挡板9位于同一侧的相对应的防逆流管3的内侧壁上。水流由上排水管1向下排水管2运动的过程中,两侧挡板9在水流向下的作用力下,由相抵的状态变为向下转动分开的状态,水流由两挡板9之间的空隙处流下,此时弹簧10被压缩;当可能出现回流时,挡板9在水流向上的作用力和弹簧10的复位作用力下,又内能回复到初始状态,也能防止水逆流的现有发生,进一步能维护施工现场的安全。当经过防逆流管3内部的水流速度过大时,防逆流管3内的水流来不及由下排水管2排出,此时为了保证水流排放的效率,本技术中,在防逆流管3侧壁还固定安装有分支管11,分支管11的直径也小于悬浮球4的直径,防止悬浮球4进入到分支管11内部,分支管11底部与下排水管2相互连通,分支管11的内侧壁还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2,安装板12上铰接设置有单向阀门13,其中,单向阀门13的设置,则是为了防止下排水管2内的水由分支管11实现逆流。本技术中,通过多种方式相结合来防止排水时出现的水逆流现象,从多方面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排水管的连接结构,其结构合理,其结构合理,通过在上排水管与下排水管之间设置防逆流装置,有效防止水流逆流现象,减少了对施工造成的不便,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水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排水管和下排水管,所述上排水管与下排水管之间设置有防逆流装置,所述防逆流装置包括与上排水管和下排水管固定连接的防逆流管,所述上排水管底端插入所述防逆流管内,防逆流管下部与下排水管固定连接,在防逆流管内设置有悬浮球,所述悬浮球的直径大于所述上排水管的底部开口直径和下排水管的顶部开口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排水管和下排水管,所述上排水管与下排水管之间设置有防逆流装置,所述防逆流装置包括与上排水管和下排水管固定连接的防逆流管,所述上排水管底端插入所述防逆流管内,防逆流管下部与下排水管固定连接,在防逆流管内设置有悬浮球,所述悬浮球的直径大于所述上排水管的底部开口直径和下排水管的顶部开口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水管、悬浮球、防逆流管和下排水管之间的直径之比为1:1.5: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水管下部和下排水管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法兰盘,所述防逆流管的上部和下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法兰盘相配合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之间通过螺钉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涛李磊陈彬武凯强赵东王一琼曾彬彬田子剑赵绪欣杨峰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