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热分支井恒温差发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热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地热分支井恒温差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地球内部储藏着巨大热能,约为全球油气资源能量的5万余倍。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渐短缺,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储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符合现代化工业社会的需求,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新能源开发和研究的热点。地热资源的首要开发利用方式为钻井。随着钻探设备能力、地热开发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发展,地热井钻探深度一般达千米以上,很多地区钻探三四千米才能得到品位较高的地热资源,建设成本较大。地热发电是地热利用的最重要方式。地热发电的方式主要为蒸汽型地热发电和热水型地热发电两大类,蒸汽型地热发电方式简单,但干蒸汽地热资源十分有限,热水型地热发电需要耗费更多的电能,且投资较大。近年来温差发电材料制造技术和工艺不断提高,热电发电技术逐渐兴起。温差发电材料是利用塞贝克效应原理进行发电,当在由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组成的热电发电单元的两侧施加不同温度时,在热电发电单元之间就会产生电动势,从而将热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热分支井恒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井内的主井筒套管(3),主井筒套管(3)贯穿上覆地层(1)、高温地热岩层(2);/n主井筒套管(3)侧壁上分布有多个分支井,主井筒套管(3)内设有主井筒集输电缆(4);每个分支井内设有恒温差发电筒组(6),恒温差发电筒组(6)通过接线分支井公接头(7)、主井筒电缆母接头(5)与主井筒集输电缆(4)连接;/n主井筒集输电缆(4)底部设有卡紧机构(10),卡紧机构(10)座封在主井筒套管(3)内壁上,使主井筒集输电缆(4)处于拉直状态;/n顶部与地面集电送电控制中心(11)连接;地面集电送电控制中心(11)与外输电网(13)联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分支井恒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井内的主井筒套管(3),主井筒套管(3)贯穿上覆地层(1)、高温地热岩层(2);
主井筒套管(3)侧壁上分布有多个分支井,主井筒套管(3)内设有主井筒集输电缆(4);每个分支井内设有恒温差发电筒组(6),恒温差发电筒组(6)通过接线分支井公接头(7)、主井筒电缆母接头(5)与主井筒集输电缆(4)连接;
主井筒集输电缆(4)底部设有卡紧机构(10),卡紧机构(10)座封在主井筒套管(3)内壁上,使主井筒集输电缆(4)处于拉直状态;
顶部与地面集电送电控制中心(11)连接;地面集电送电控制中心(11)与外输电网(13)联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分支井恒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温差发电筒组(6)包括多个温差发电筒,每个温差发电筒包括外筒(105),外筒(105)为封闭圆筒,外筒(105)配有公接头(107)和母接头(106)可以依次连接组成恒温差发电筒组(6);
温差发电筒一头为电缆公接头(108),另一头为电缆母接头(109);
外筒(105)内还设有低温液体筒(101),外筒(105)、低温液体筒(101)同轴心线;外筒(105)、低温液体筒(101)之间的环形空腔内设有热电发电模块(102)、热电制冷模块(103);热电制冷模块(103)与热电发电模块(102)依次交替放置,并通过隔离块(104)隔离;热电发电模块(102)的面积大于热电制冷模块(103)的面积;
低温液体筒(101)为密封结构,外壁与温差发电芯片(102)低温端相连,也与热电制冷模块(103)连接;
恒温差发电筒组(6)与高温地热岩层(2)之间有一定空隙,空隙内为导热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热分支井恒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电发电模块(102)包括多组热电发电芯片,热电发电芯片组包括发电热端绝缘受热构件(201)、发电热端金属导体组(202)、发电冷端金属导体组(203)、发电冷端绝缘放热构件(204)、发电模块负极(205)、发电模块正极(206)、热电发电半导体组(207);发电热端绝缘受热构件(201)与外筒(105)紧密接触,发电冷端绝缘放热构件(204)与低温液体筒(101)直接接触;热电发电半导体组(207)由若干组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交替、成对布置;热电发电半导体组(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铁军,包骁敏,于浩,梁豪,张强,吴继伟,王涛,刘朕,陈豪,曹金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