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加固促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215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加固促渗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软土地基浅层上的绿化土坑,绿化土坑正下方布设有促渗层,促渗层内填充有促渗物,促渗层的径向尺寸由上到下逐渐减小,促渗层的正下方承接有竖直设置的主排水管,主排水管的侧面由上到下间隔布设有向下倾斜的侧排水管,侧排水管与主排水管相连通,所述侧排水管与主排水管均设置在软土地基中深层内;所述相邻的绿化土坑之间连接有用于径向排水的连通管,连通管的侧壁上布设有透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软土地基表面和软土地基浅层的水能自上而下快速扩散、排入软土地基中深层内,且能实现径向方向的排水,使水集聚后流入主排水管,能降低软土地基的压缩性,提高其透水性。

A kind of reinforcement and permeability promoting structure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加固促渗结构
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
,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加固促渗结构。
技术介绍
在沿海新近围垦区内广泛分布海相沉积的软弱粘土层,这种土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强度低、透水性差。由于强度低,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往往难以满足工程要求,而压缩性大、透水性差,在上部荷载长期作用下会产生相当大的沉降和沉降差,而且沉降过程延续时间长,可能影响到上部建筑的正常使用,尤其在雨水天气,雨水极易容易积聚在软土地基浅表层,不易向软土地基深层扩散,此类地基通常需要采取加固、促渗排水处理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软土地基压缩性大、透水性差、雨水天气不易排水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加固促渗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加固促渗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软土地基浅层2上的绿化土坑3,绿化土坑3正下方布设有促渗层5,促渗层5内填充有促渗物,促渗层5的径向尺寸由上到下逐渐减小,促渗层5的正下方承接有竖直设置的主排水管6,主排水管6的侧面由上到下间隔布设有向下倾斜的侧排水管7,侧排水管7与主排水管6相连通,所述侧排水管7与主排水管6均设置在软土地基中深层1内;所述相邻的绿化土坑3之间连接有用于径向排水的连通管4,连通管4的侧壁上布设有透水孔。所述绿化土坑3、促渗层5、主排水管6和侧排水管7依次连接在一起。所述促渗物为砂石堆积物。所述主排水管6的底端为尖头网状结构。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设置绿化土坑、促渗层、主排水管和侧排水管,能够实现软土地基表面和软土地基浅层的水能自上而下快速扩散、排入软土地基中深层内,且通过在相邻的绿化土坑之间设置连通管,来实现径向方向的排水,使水集聚后流入主排水管,能降低软土地基的压缩性,提高其透水性,尤其在雨水天气,软土地基的排水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其中,1、软土地基中深层,2、软土地基浅层,3、绿化土坑,4、连通管,5、促渗层,6、主排水管,7、侧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加固促渗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软土地基浅层2上的绿化土坑3,绿化土坑3正下方布设有促渗层5,促渗层5内填充有促渗物,促渗层5的径向尺寸由上到下逐渐减小,促渗层5的正下方承接有竖直设置的主排水管6,主排水管6的侧面由上到下间隔布设有向下倾斜的侧排水管7,侧排水管7与主排水管6相连通,所述侧排水管7与主排水管6均设置在软土地基中深层1内;所述相邻的绿化土坑3之间连接有用于径向排水的连通管4,连通管4的侧壁上布设有透水孔(图中未画出)。上述连通管4把相邻的绿化土坑3连通,既便于绿化土坑3之间的水能互通,也能便于其周围软土地基中的水通过透水孔流入连通管4内。上述侧排水管7设置为向下倾斜,能便于水向软土地基中深层1扩散性的排水,扩大了排水的辐射范围,使水能较为均匀地分散在软土地基中深层1内。上述促渗层5整体为梯形,便于雨水汇聚后流入主排水管6,且能降低其下方承接的主排水管6的尺寸,节省材料,主排水管6尺寸减小,也便于插入软土地基内。绿化土坑3又称绿化土层,能够将周围的水吸附、集聚,使其通过促渗层5进入主排水管6内。为了加固软土地基以防止其发生变形,所述绿化土坑3、促渗层5、主排水管6和侧排水管7依次连接在一起,将软土地基中深层1、软土地基浅层2凝聚在一起,防止其变形、发生偏移。所述绿化土坑3、促渗层5的侧壁壳体和底面均为透水网状结构,便于水进入。绿化土坑3为四方体网状结构,其内填充有绿化土,促渗层5为梯形网状结构,其内填充促渗物。优选地,所述促渗物为砂石堆积物,砂石堆积物内含有多个孔隙,便于水向下流,软土地基浅层2内的水会快速流入促渗层5,而且砂石堆积物在径向能对软土地基形成支撑,防止其变形。为了使水流向底部四周分散开来,所述主排水管6的底端为尖头网状结构。本技术工作时,位于软土地基浅层2内的水,一方面,分别通过连通管4、绿化土坑3进行径向排水,另一方面,通过绿化土坑3、促渗层5、主排水管6和侧排水管7进行竖向排水,同时进行向四周竖向辐射式排水。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加固促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在软土地基浅层(2)上的绿化土坑(3),绿化土坑(3)正下方布设有促渗层(5),促渗层(5)内填充有促渗物,促渗层(5)的径向尺寸由上到下逐渐减小,促渗层(5)的正下方承接有竖直设置的主排水管(6),主排水管(6)的侧面由上到下间隔布设有向下倾斜的侧排水管(7),侧排水管(7)与主排水管(6)相连通,所述侧排水管(7)与主排水管(6)均设置在软土地基中深层(1)内;所述相邻的绿化土坑(3)之间连接有用于径向排水的连通管(4),连通管(4)的侧壁上布设有透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加固促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设置在软土地基浅层(2)上的绿化土坑(3),绿化土坑(3)正下方布设有促渗层(5),促渗层(5)内填充有促渗物,促渗层(5)的径向尺寸由上到下逐渐减小,促渗层(5)的正下方承接有竖直设置的主排水管(6),主排水管(6)的侧面由上到下间隔布设有向下倾斜的侧排水管(7),侧排水管(7)与主排水管(6)相连通,所述侧排水管(7)与主排水管(6)均设置在软土地基中深层(1)内;所述相邻的绿化土坑(3)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聪刘伯娟陈颖姝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