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淤装备及其清淤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清淤装备的清淤船和水下清淤装置通过连接绳结构连接,清淤船上设有与水下清淤装置形状适配的用于水下清淤装置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下方设有用于供清淤船上下通过的开口,清淤船上于靠近容纳空间上部的位置处设有与连接绳结构连接的、用于吊装水下清淤装置的吊装机构,在清淤工作过程中,水下清淤装置通过吊装机构下放到清淤船的下方的河床上,在运输过程中,水下清淤装置通过吊装机构吊装在容纳空间中,通过容纳空间来放置清淤船并直接通过吊装机构吊装,无需在清淤船上另外设置额外的固定结构,使用方便。
Dredging equipment and dred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淤装备及其清淤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淤装备及其清淤船。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清淤装置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机械挖掘式,即采用挖掘机之类的工程器械直接将河床上的淤泥挖掘到地面上,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928358U的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一种水利工程用快速清淤装置,包括船体、支撑板、顶板、左右移动机构、升降机构和清淤机构,支撑板固接于船体的一侧部,顶板固接于支撑板顶部,用于搬运淤泥左右移动的左右移动机构固接于顶板底部,用于带动清淤机构升降的升降机构与左右移动机构的输出端固接。该清淤装置通过左右移动机构和升降机构配合,使得清淤机构能够将淤泥从河床清理出来,完成淤泥的清理,达到了河床淤泥的清理目的。另外一类清淤装置是抽吸式清淤装置,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794173U的中国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一种高压射流式水下清淤装置,该水下清淤装置包括开口向下用于倒扣在河床上的壳体,壳体具有容纳淤泥泥浆的内腔,壳体内部设有与冲污设备连接的冲污头和与抽吸设备连接的吸污头,壳体通过拖拽结构与清淤船连接,工作过程中,壳体将淤泥封闭在其内腔中,通过冲污头对内部的泥浆进行冲击形成泥浆,然后通过吸污头将泥浆抽吸到吸污船上。上述机械挖掘式清淤装置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预先将河中的河水排干净,这样会严重破坏河道的生态环境。而抽吸式清淤装置相对来讲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但是上述抽吸式清淤装置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将清淤装置放置在清淤船上,这样不仅需要在船上预留相应的存放空间,还需要采用相应的固定结构对清淤装置进行固定,使用起来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淤装备,以解决现有的清淤装置使用不便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清淤装备中的清淤船。本专利技术的清淤装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清淤装备,包括清淤船以及通过连接绳结构连接在所述清淤船下方的水下清淤装置,所述水下清淤装置具有用于容纳淤泥泥浆的吸污腔,所述吸污腔中设有用于与相应的冲污装置连接的冲污通道以及用于与相应的抽吸装置连接的吸污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船上设有与所述水下清淤装置形状适配的用于容纳所述水下清淤装置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下方设有用于供所述清淤船上下通过的开口,所述清淤船上于靠近所述容纳空间上部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连接绳结构连接的、用于吊装所述水下清淤装置的吊装机构,在清淤工作过程中,所述水下清淤装置通过所述吊装机构下放到所述清淤船的下方的河床上,在运输过程中,所述水下清淤装置通过所述吊装机构吊装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清淤船的端部位置处,所述吊装机构悬装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上方。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水下清淤装置还包括清淤装置架体,所述清淤装置架体上设有自行走机构和翻转式吸污斗,所述吸污斗的内腔形成所述吸污腔。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清淤装置架体包括沿所述水下清淤装置的移动方向上延伸的上架以及设置所述上架左右两侧并向下延伸的侧架,所述上架与两侧的侧架围成门型结构,所述吸污斗处于上架和两个侧架围成的空间中,所述自行走机构设置在两个侧架上。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上架和两个侧架均为板状结构,板状结构的上架和侧架围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的前后两端均设有用于将所述工作通道封闭的封闭结构。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5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封闭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工作通道对应位置处的软帘。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3-6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吸污斗为下大上小的扩口结构,所述吸污斗的铰接轴设置在所述扩口结构的小端位置处。技术方案8,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吸污斗朝向水下清淤装置移动方向的侧面设有用于引导所述吸污斗越过障碍物的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的朝向水下清淤装置移动方向的一端向上倾斜。技术方案9,在技术方案8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吸污斗的铰接轴与所述水下清淤装置架体之间设有高度调节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清淤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清淤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设有相应的淤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上设有与相应的水下清淤装置形状适配的用于容纳所述水下清淤装置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下方设有用于供所述清淤船上下通过的开口,所述船体上于靠近所述容纳空间上部的位置处设有与相应的连接绳结构连接的、用于吊装相应的水下清淤装置的吊装机构,在清淤工作过程中,相应的水下清淤装置通过所述吊装机构下放到所述清淤船的下方的河床上,在运输过程中,相应的水下清淤装置通过所述吊装机构吊装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所述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船体的端部位置处,所述吊装机构悬装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上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清淤装备的清淤船和水下清淤装置通过连接绳结构连接,清淤船上设有与水下清淤装置形状适配的用于容纳水下清淤装置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下方设有用于供清淤船上下通过的开口,清淤船上于靠近容纳空间上部的位置处设有与连接绳结构连接的、用于吊装水下清淤装置的吊装机构,在清淤工作过程中,水下清淤装置通过吊装机构下放到清淤船的下方的河床上,在运输过程中,水下清淤装置通过吊装机构吊装在容纳空间中,通过容纳空间来放置清淤船并直接通过吊装机构吊装,无需在清淤船上另外设置额外的固定结构,使用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清淤装备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自走式水下清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自走式水下清淤装置的另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水下清淤装置在运输过程中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清淤船的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5对应清淤装备的实施例1,图中:10、自走式水下清淤装置;20、清淤船;21、容纳空间;22、侧边船体;23、中间船体;24、横梁;25、吊装机构;30、连接绳;40、电缆;101、侧架;102、上架;103、压水舱;104、软帘;105、切割刀;106、自行走履带;107、吊耳;1011、延伸部;1031、前摄像头;1032、后摄像头。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清淤装备的实施例2中的水下清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吸污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的吸污斗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6至图8对应清淤装备的实施例2,图中:1、上架;2、侧架;3、吸污斗;4、铰接轴;5、高度调节机构;6、清水泵;7、污水泵;21、履带;22、电缆孔;31、斜板;32、立板;33、吸污口;34、引导斜面;35、吸污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清淤装备,包括清淤船以及通过连接绳结构连接在所述清淤船下方的水下清淤装置,所述水下清淤装置具有用于容纳淤泥泥浆的吸污腔,所述吸污腔中设有用于与相应的冲污装置连接的冲污通道以及用于与相应的抽吸装置连接的吸污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船上设有与所述水下清淤装置形状适配的用于容纳所述水下清淤装置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下方设有用于供所述清淤船上下通过的开口,所述清淤船上于靠近所述容纳空间上部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连接绳结构连接的、用于吊装所述水下清淤装置的吊装机构,在清淤工作过程中,所述水下清淤装置通过所述吊装机构下放到所述清淤船的下方的河床上,在运输过程中,所述水下清淤装置通过所述吊装机构吊装在所述容纳空间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清淤装备,包括清淤船以及通过连接绳结构连接在所述清淤船下方的水下清淤装置,所述水下清淤装置具有用于容纳淤泥泥浆的吸污腔,所述吸污腔中设有用于与相应的冲污装置连接的冲污通道以及用于与相应的抽吸装置连接的吸污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船上设有与所述水下清淤装置形状适配的用于容纳所述水下清淤装置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下方设有用于供所述清淤船上下通过的开口,所述清淤船上于靠近所述容纳空间上部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连接绳结构连接的、用于吊装所述水下清淤装置的吊装机构,在清淤工作过程中,所述水下清淤装置通过所述吊装机构下放到所述清淤船的下方的河床上,在运输过程中,所述水下清淤装置通过所述吊装机构吊装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淤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设置在所述清淤船的端部位置处,所述吊装机构悬装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淤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清淤装置还包括清淤装置架体,所述清淤装置架体上设有自行走机构和翻转式吸污斗,所述吸污斗的内腔形成所述吸污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淤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装置架体包括沿所述水下清淤装置的移动方向上延伸的上架以及设置所述上架左右两侧并向下延伸的侧架,所述上架与两侧的侧架围成门型结构,所述吸污斗处于上架和两个侧架围成的空间中,所述自行走机构设置在两个侧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
申请(专利权)人:李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