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道路管线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市政管线直接关系的是民生,如果出现损坏会影响居民的生产及生活,增加了交通拥堵、影响到居民的出行,因此处理好市政道路之下的敷设管线,在提高居民生活的质量方面有者重要的意义。市政道路管线埋设在地下,市政道路地下为管线提供敷设的空间,埋设地下能使市政管线对外力的破坏起到一定减缓的作用。但是由于降水渗透与地下水的侵蚀作用,易导致土层松动,长年累月的积累就可能产生地下空洞,在地面承载物压力下发生局部塌陷,塌陷时管线上部的土层或者石块对管线产生冲击,使得管线发生毁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包括底基和卸载装置,所述底基为经夯实处理的土石层,管线敷设在底基上,所述卸载装置呈倒V形扣在管线上部。可选的,还包括基桩和纵杆,所述卸载装置包括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的上端边相互接触,下端边张开形成倒V形撑在底基上;所述基桩下端深入底基,基桩沿管线敷设方向按照设定距离设置,所述纵杆的长度不小于基桩间距,纵杆的两端架设在相邻基桩上,且纵杆设置在倾斜的护板内侧面重心斜下方位置。可选的,还包括横杆,所述横杆长度不小于底基的宽度的两倍,横杆沿管线敷设方向按照设定距离横向设置在管线下的底基表面,横杆的两端超过底基宽度的部分延伸入底基两侧的土层中。可选的,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敷设在管线外表面。 >可选的,所述卸载装置的外侧设置隔水层。可选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桥架和护套,所述桥架与纵杆固定连接,管线敷设在桥架上;所述护套包括外环套、内环套、丝绳、插销和吊耳,所述外环套和内环套都包括采用插销连接的两个半圆套,外环套和内环套采用呈圆周阵列排列的丝绳连接成双环形状,外环套外侧设有吊耳;护套的内环套抱箍着管线,吊耳以吊杆与桥架连接。可选的,在所述第一护板的外表面的目标区域分布式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定位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之间数据连接的服务器;所述多个压力传感器分别采集压力数据;所述定位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目标区域的位置;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位置和所述多个压力传感器分别采集的压力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预测算法,利用所述压力数据确定所述位置周围发生塌方的概率;根据所述概率执行预设操作;所述预测算法为:步骤1、计算t0时刻压力密集值;其中,P0为t0时刻压力密集值,F0k为t0时刻第k个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F0max为t0时刻所有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中的最大值,dk为第k个压力传感器距离地面的距离,m为所述所有压力传感器的总数目;步骤2、计算t1时刻压力密集值;其中,P1为t1时刻压力密集值,F1k为t1时刻第k个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F1max为t0时刻所有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中的最大值;步骤3、预测塌方概率;其中,δ为预测塌方概率,S为所述第一护板的上表面积,Pr为所述第一护板附近土石压强,ε为土石密度,a为地心引力加速度,s为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表面积,dw为第w个压力传感器距离地面的距离;所述预设操作包括:根据所述概率和预设的每种概率对应的第一护板的支撑强度,确定所述概率对应的第一护板的支撑强度;当塌方发生后,将所述概率对应的第一护板的支撑强度发送到制作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的制作方终端,按照所述概率对应的第一护板的支撑强度重新制作并更换所述位置周围所使用的第一护板;或者当所述概率等于或大于预设概率阈值时,向目标终端发送警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沿管线敷设方向破开路面,开挖管线敷设的沟槽,做好防护保证边坡稳定;S20:平整沟槽底面,并夯实为底基;S30:在沟槽内敷设管线;S40:把卸载装置呈倒V形扣在管线上,回填沟槽土层,恢复路面。可选的,在步骤S20中,沿管线敷设方向按照设定距离设置基桩和横杆,保持横杆上端面与底基表面平齐;在步骤S40中,先在两个相邻基桩上架设纵杆,然后安装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形成倒V形卸载装置,在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的外表面分布式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定位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可选的,在步骤S30中,加工制作拱板,制作完成后把拱板罩在管线上,保持拱板与管线不接触,拱板两端与底基接触。本专利技术的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利用力的方向性和可分解性,在管线上部设置卸载装置,卸载装置带有倾斜面,当管线敷设线路上发生局部塌陷时,让管线上部土方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沉时对管线的冲击力作用在卸载装置的倾斜面上,通过卸载装置的倾斜面的角度改变力的传递方向,冲击力被卸载装置的倾斜面从边缘卸除,保护管线不被损坏。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实施例一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实施例二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实施例三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实施例四示意图;图5为图4实施例中的护套截面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实施例五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实施例六示意图;图8为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的施工方法实施例流程图;图9为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的施工方法实施例流程图。图中:1-底基,2-卸载装置,3-管线,4-基桩,5-纵杆,6-横杆,7-缓冲层,8-桥架,9-护套,10-拱板,11-隔水层,12-吊杆,21-第一护板,22-第二护板,91-外环套,92-内环套,93-丝绳,94-插销,95-吊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的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可选实施例,包括底基1和卸载装置2,所述底基1为经夯实处理的土石层,管线3敷设在底基1上,所述卸载装置2呈倒V形扣在管线3上部。卸载装置2与底基1构成截面为三角形的结构,管线3位于三角形内部;卸载装置2为钢筋混凝土材质或者金属材质,卸载装置2的外表面平整光滑。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利用力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基和卸载装置,所述底基为经夯实处理的土石层,管线敷设在底基上,所述卸载装置呈倒V形扣在管线上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基和卸载装置,所述底基为经夯实处理的土石层,管线敷设在底基上,所述卸载装置呈倒V形扣在管线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桩和纵杆,所述卸载装置包括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的上端边相互接触,下端边张开形成倒V形撑在底基上;所述基桩下端深入底基,基桩沿管线敷设方向按照设定距离设置,所述纵杆的长度不小于基桩间距,纵杆的两端架设在相邻基桩上,且纵杆设置在倾斜的护板内侧面重心斜下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杆,所述横杆长度不小于底基的宽度的两倍,横杆沿管线敷设方向按照设定距离横向设置在管线下的底基表面,横杆的两端超过底基宽度的部分延伸入底基两侧的土层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敷设在管线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载装置的外侧设置隔水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5所述的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桥架和护套,所述桥架与纵杆固定连接,管线敷设在桥架上;所述护套包括外环套、内环套、丝绳、插销和吊耳,所述外环套和内环套都包括采用插销连接的两个半圆套,外环套和内环套采用呈圆周阵列排列的丝绳连接成双环形状,外环套外侧设有吊耳;护套的内环套抱箍着管线,吊耳以吊杆与桥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道路管线加固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护板的外表面的目标区域分布式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定位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
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之间数据连接的服务器;
所述多个压力传感器分别采集压力数据;
所述定位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目标区域的位置;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位置和所述多个压力传感器分别采集的压力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预测算法,利用所述压力数据确定所述位置周围发生塌方的概率;根据所述概率执行预设操作;
所述预测算法为:
步骤1、计算t0时刻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树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