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9790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缆工具领域,针对操作繁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进线装置,该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若干块板面相对的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留有间隙,主固定板上铰接有压板,次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抵接于压板,压板远离主固定板铰接端的一端位于限位装置与底座之间,底座上设有夹持铜线的夹持装置,铜线位于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的间隙内时铜线的延伸方向穿过夹持装置;通过施力在铜线上,压板受到挤压朝向底座方向转动,使得铜线滑进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之间的间隙内,使得铜线不用从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之间的间隙穿到其他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之间的间隙中,操作较为简便。

An incoming lin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缆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进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缆行业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加,电缆的使用量不断的增加,多数工厂通过人工将铜线穿过用铁丝扎成的小孔,然后对准下一个小孔再穿过,操作较为繁琐,因此,还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线装置,具有操作较为简便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进线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块板面相对的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所述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留有间隙,所述主固定板上铰接有压板,所述次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抵接于压板,所述压板远离主固定板铰接端的一端位于限位装置与底座之间,所述底座上设有夹持铜线的夹持装置,所述铜线位于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的间隙内时铜线的延伸方向穿过夹持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主固定板与压板铰接,人工将铜线同时放置于若干块压板上,通过施力在铜线上,使得压板受到挤压,使得压板朝向底座方向转动,进而使得铜线滑进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之间的间隙内,使得铜线不用从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之间的间隙穿到其他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之间的间隙中,从而减少了操作步骤,使得操作较为简便,通过限位装置限制压板朝向远离底座转动,使得铜线较为稳定的位于固定板之间;通过次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限位装置,当铜线沿着传输方向运动时,铜线不易跑出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外,且限制了压板的活动,使得压板抵接于限位装置,减少铜线传输过程中铜线跑出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外从而影响工作进度的情况;当铜线位于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之间的间隙内,铜线可能处于较为松弛的状态时,通过铜线的延伸方向穿过夹持装置,利用夹持装置夹持铜线,使得铜线处于绷紧状态,使得铜线不缠绕到一起,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当铜线要进一步要加热时,松开夹持装置使得铜线朝向传输方向运动,进行下一步工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板呈弧状,所述压板的弧形面朝向底座方向凹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板的弧形面朝向底座方向凹陷,使得铜线易于顺着弧形面滑进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之间的间隙内,操作较为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板远离主固定板铰接端的一端设有导线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板远离主固定板铰接端的一端设有导线面,使得铜线更为容易的顺着导线面滑进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之间的间隙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线面与次固定板留有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线面与次固定板留有间隙,使得铜线可通过导线面与次固定板的间隙进入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之间的间隙内,同时减少导线面刮坏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呈弧状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弧形面朝向底座方向凹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铜线位于压板弧形面上时,通过限位装置包括呈弧状的限位板,且限位板的弧形面朝向底座方向凹陷,使得铜线不易跑到限位板上,同时当铜线沿着传输方向运动时,限位板限制了压板朝向远离底座方向的活动,使得压板抵接于限位装置,进而铜线不易跑出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远离次固定板的一端设有限位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板远离次固定板的一端设有限位面,使得较为容易的将铜线导向至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之间的间隙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块平行且相对的连接板,所述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间隔均匀分布于连接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若干块平行且相对的连接板位于底座上,同时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间隔均匀分布在连接板上,使得多根铜线能够同步传输,铜线不易缠绕,便于提高传输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上均涂覆有自润滑材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上均涂覆有自润滑材料,减少了固定板与铜线之间的摩擦,保证了铜线的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夹具以及与夹具内壁固定连接的呈劣弧状的两块夹持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块夹持板与夹具内壁固定连接,使得当夹具打开时带动两块夹持板分离,使得夹持板之间留出空间,通过夹持板呈劣弧状,使得铜线进入两块夹持板之间的空间内,使得两块夹持板可夹持住铜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具的夹持端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夹具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铜线进入夹具时,通过导向板与夹具铰接,使得铜线较为简单的顺着导向板进入夹具中,操作较为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主固定板与压板铰接,人工将铜线同时放置于若干块压板上,通过施力在铜线上,使得压板受到挤压,使得压板朝向底座方向转动,进而使得铜线滑进主固定板与次固定板之间的间隙内,减少了操作步骤,使得操作较为简便;2.通过限位装置限制压板朝向远离底座转动,使得铜线较为稳定的位于固定板之间;3.利用夹持装置夹持铜线,使得铜线处于绷紧状态,使得铜线不缠绕到一起,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进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座;11、底柱;12、固定框;13、支撑柱;14、连接板;15、挡板;16、支撑框;17、支撑板;18、承载板;181、通孔;182、夹持轴;2、主固定板;3、次固定板;4、铰接件;41、转轴;42、主扭簧;5、压板;51、导线面;6、限位装置;61、限位板;62、限位面;7、夹持装置;71、夹具;711、夹持环;712、导向板;713、手持柄;714、转动板;715、次扭簧;72、夹持板;721、平板;73、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进线装置,参照图1以及图3,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呈长方形状的连接板14,连接板14上固定连接有呈长方形状的主固定板2与次固定板3,主固定板2远离连接板14的一端铰接有铰接件4,主固定板2通过铰接件4铰接有压板5,次固定板3上固定连接有限位装置6,进线装置还包括位于底座1端部的若干个夹持装置7。参照图3,主固定板2的高度高于次固定板3的高度,主固定板2板面与次固定板3板面相对且留有间隙。参照图1,底座1包括四根相同的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呈长方体状的底柱11,两根底柱11分别固定连接有呈类矩形状的固定框12,固定框12的两端各与一根底柱11固定连接,固定框12一侧开口,两个固定框12延伸方向平行且两个固定框12开口侧方向相对。参照图1,固定框12的板面上固定连接有五根均匀分布的支撑柱13,支持柱沿竖直方向延伸,支撑柱13与连接板14的板面固定连接,连接板14板面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垂直。参照图1,连接板14靠近夹持装置7方向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呈长方形状的挡板15,挡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线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若干块板面相对的主固定板(2)与次固定板(3),所述主固定板(2)与次固定板(3)留有间隙,所述主固定板(2)上铰接有压板(5),所述次固定板(3)上固定连接有限位装置(6),所述限位装置(6)抵接于压板(5),所述压板(5)远离主固定板(2)铰接端的一端位于限位装置(6)与底座(1)之间,所述底座(1)上设有夹持铜线的夹持装置(7),所述铜线位于主固定板(2)与次固定板(3)的间隙内时铜线的延伸方向穿过夹持装置(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线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若干块板面相对的主固定板(2)与次固定板(3),所述主固定板(2)与次固定板(3)留有间隙,所述主固定板(2)上铰接有压板(5),所述次固定板(3)上固定连接有限位装置(6),所述限位装置(6)抵接于压板(5),所述压板(5)远离主固定板(2)铰接端的一端位于限位装置(6)与底座(1)之间,所述底座(1)上设有夹持铜线的夹持装置(7),所述铜线位于主固定板(2)与次固定板(3)的间隙内时铜线的延伸方向穿过夹持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压板(5)呈弧状,所述压板(5)的弧形面朝向底座(1)方向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进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压板(5)远离主固定板(2)铰接端的一端设有导线面(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进线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线面(51)与次固定板(3)留有间隙。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海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强安线缆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