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向送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77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向送线架,包括机架、转盘、第一导线柱、第二导线柱、线架机构及导线轮,所述转盘安装在所述机架中央且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导线柱、线架机构、导线轮依次安装在所述机架三个角附近,所述第二导线柱安装在所述线架机构旁,所述线架机构设有左导轮、右导轮、导线孔及调节轮,所述转盘上线盘出线依次经过第一导线柱、第二导线柱、导线轮、左导轮、右导轮、调节轮、左导轮及导线孔导出实现了向右方出线。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送线架的出线输出方向由左方输出变为右方输出。

A kind of variable direction wire fee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向送线架
本技术涉及送线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向送线架,包括机架、转盘、第一导线柱、第二导线柱、线架机构及导线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送线架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0、转盘20、导线柱30及线架机构,所述转盘20安装在所述机架10中央且逆时针转动,所述导线柱30、线架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机架10右上角、左上角附近,所述线架机构设有左导轮401、右导轮402、导线孔403及调节轮404,在转盘逆时针转动出线的情况下,所述转盘20上线盘出线依次经过导线柱30、右导轮402、左导轮401、调节轮404、右导轮402及导线孔403导出,最终的送线架出线都是向左方出线的方式,但在某些场景下,需要改变最终的送线架出线由左方出线变为向右方出线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改变送线架的出线输出方向由左方出线变为右方出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向送线架,包括机架、转盘、第一导线柱、第二导线柱、线架机构及导线轮,所述转盘安装在所述机架中央且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导线柱、线架机构、导线轮依次安装在所述机架三个角附近,所述第二导线柱安装在所述线架机构旁,所述线架机构设有左导轮、右导轮、导线孔及调节轮,所述转盘上线盘出线依次经过第一导线柱、第二导线柱、导线轮、左导轮、右导轮、调节轮、左导轮及导线孔导出实现了向右方出线。所述线架机构为具有横杆和立杆的T形结构体,所述横杆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导轮、右导轮,中央顶部设有导线孔,所述立杆设有滑柱及调节轮,所述调节轮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设有滑孔与所述滑柱滑动连接,所述调节轮通过设有的滑块沿所述滑柱上下滑动以调节出线的张驰度。所述左导轮、右导轮、调节轮轮面上均设有双槽结构以满足导线的需要。为防止导线从所述左导轮、右导轮、调节轮轮面槽中脱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在所述左导轮、右导轮上方轮边沿处及调节轮下方轮边沿处,均对应地紧压设置有左防脱杆、右防脱杆及下防脱杆。所述导线轮轮面上设有单槽结构以满足导线的需要。所述第一导线柱、第二导线柱柱体上均设有水平U型口部件,所述U型口部件开口端设有螺杆封闭其开口端形成封合空间以便于穿线并防止穿线脱出。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送线架的出线输出方向由左方输出变为右方输出。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图1为现有技术送线架结构示意图,包括机架10、转盘20、导线柱30及线架机构,所述转盘20安装在所述机架10中央且逆时针转动,所述导线柱30、线架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机架10右上角、左上角附近,所述线架机构设有左导轮401、右导轮402、导线孔403及调节轮404,所述转盘20上线盘出线依次经过导线柱30、右导轮402、左导轮401、调节轮404、右导轮402及导线孔403导出实现了向左方出线。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种变向送线架,包括机架1、转盘2、第一导线柱3、第二导线柱4、导线轮5及线架机构,所述转盘2安装在所述机架1中央且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导线柱3、线架机构、导线轮5依次安装在所述机架1三个角附近,所述第二导线柱4安装在所述线架机构旁,所述线架机构设有左导轮61、右导轮62、导线孔63及调节轮64,所述转盘2上线盘出线依次经过第一导线柱3、第二导线柱4、导线轮5、左导轮61、右导轮62、调节轮64、左导轮61及导线孔63导出实现了向右方出线。所述线架机构为具有横杆和立杆的T形结构体,所述横杆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导轮61、右导轮62,中央顶部设有导线孔63,所述立杆设有滑柱及调节轮64,所述调节轮64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设有滑孔与所述滑柱滑动连接,所述调节轮64通过设有的滑块沿所述滑柱上下滑动以调节出线的张驰度。所述左导轮61、右导轮62、调节轮64轮面上均设有双槽结构以满足导线的需要。为防止导线从所述左导轮61、右导轮62、调节轮64轮面槽中脱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在所述左导轮61、右导轮62上方轮边沿处及调节轮64下方轮边沿处,均对应地紧压设置有左防脱杆611、右防脱杆621及下防脱杆(图中未画出)。所述导线轮5轮面上设有单槽结构以满足导线的需要。所述第一导线柱3、第二导线柱4柱体上均设有水平U型口部件,所述U型口部件开口端设有螺杆封闭其开口端形成封合空间以便于穿线并防止穿线脱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变向送线架开始转动工作时,在电机的带动下转盘2逆时针旋转,转盘2上线盘出线依次经过第一导线柱3、第二导线柱4、导线轮5、左导轮61、右导轮62、调节轮64、左导轮61及导线孔63导出实现了向右方出线。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送线架的出线输出方向由左方输出变为右方输出。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出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向送线架,包括机架、转盘、第一导线柱、线架机构,所述转盘安装在所述机架中央,所述线架机构设有左导轮、右导轮、导线孔及调节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线柱及导线轮,所述第一导线柱、线架机构、导线轮依次安装在所述机架三个角附近,所述第二导线柱安装在所述线架机构旁,所述转盘上线盘出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导线柱、第二导线柱、导线轮、左导轮、右导轮、调节轮、左导轮及导线孔导出实现了向右方出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向送线架,包括机架、转盘、第一导线柱、线架机构,所述转盘安装在所述机架中央,所述线架机构设有左导轮、右导轮、导线孔及调节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线柱及导线轮,所述第一导线柱、线架机构、导线轮依次安装在所述机架三个角附近,所述第二导线柱安装在所述线架机构旁,所述转盘上线盘出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导线柱、第二导线柱、导线轮、左导轮、右导轮、调节轮、左导轮及导线孔导出实现了向右方出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向送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架机构为具有横杆和立杆的T形结构体,所述横杆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左导轮、右导轮,中央顶部设有导线孔,所述立杆设有滑柱及调节轮,所述调节轮设有滑块,所述滑块设有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森明梁昌标李岳宏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森盟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