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分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959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分类装置,包括外罩和筒体,所述外罩为一顶部开口的箱状结构,所述筒体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筒体沿所述外罩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于该外罩内,且所述筒体上方均设置有盖板,所述外罩正面对应所述筒体设置有多个踩踏槽,且该踩踏槽内均设置有支撑所述盖板开启的传动组件,且所述外罩内侧正面且在所述传动组件上方设置有同步组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组存放垃圾的筒体,直接在家用垃圾的产生源头处对其进行分类存放,降低后续垃圾分类处理难度;且可选择单独开启一组盖板或同时将多组盖板完全开启,便于容置垃圾以及便于同时取出多组筒体内的垃圾袋,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A garbage sor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分类装置
本技术属于垃圾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分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也随之迅速增加。垃圾分类对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所使用的垃圾分类设备大多是设置在户外的分类垃圾桶,由于人们到户外扔垃圾时,生活垃圾是共同装在一个垃圾袋中,需要将装在一起的生活垃圾再次取出后进行分类放置,操作繁琐,因此导致垃圾分类难度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垃圾分类装置,便于对垃圾直接分类存放,降低后续垃圾分类处理难度,且便于取出筒体内垃圾袋进行分类放置,而实用性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垃圾分类装置,包括外罩和筒体,所述外罩为一顶部开口的箱状结构,所述筒体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筒体沿所述外罩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于该外罩内,且所述筒体上方均设置有盖板,所述外罩正面对应所述筒体设置有多个踩踏槽,且该踩踏槽内均设置有支撑所述盖板开启的传动组件,且所述外罩内侧正面且在所述传动组件上方设置有同步组件;所述盖板底部后方设置有转动座,所述盖板下方两侧对称设置有多组锁块,所述锁块内侧卡接设置有垫板;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踏板,该踏板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踩踏槽内,且所述踏板背部固定有一钢丝,该钢丝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动座后方的盖板上,所述筒体底部两侧的外罩内均设置有滚轴,且所述钢丝依次绕过两组所述滚轴底部。采用上述一种垃圾分类装置,需要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内时,根据垃圾种类选择对应位置的所述筒体,踩下对应该筒体的踏板,通过所述踏板转动以带动钢丝向上提起,而后通过钢丝另一端拉动所述盖板,将该盖板在转动座的支撑下向上翻转,从而通过盖板带动垫板翻起,将所述筒体顶端开启,便于操作人员放入垃圾,而后松开所述踏板,所述盖板复位,以通过所述垫板与所述筒体顶部抵紧,将筒体顶部进行封闭;当垫板使用一段时间且出现脏污时,将该垫板从所述锁块中抽出进行清洗更换。作为优选,所述外罩顶部后方设置有一引导槽,所述盖板背部伸入该引导槽内,所述外罩底部中心设置有一安装杆,该安装杆顶部与所述筒体底端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筒体正面设置有多个标识板,且多个所述标识板与所述筒体一一对应。作为优选,所述同步组件包括压杆和弹性部,所述压杆设置于所述踩踏槽正面,且所述压杆底部与三组所述踏板抵紧。作为优选,所述弹性部包括竖杆,该竖杆底端与压杆顶部相接,且竖杆顶部固定一L形撑杆,该撑杆包括一水平杆和一竖直杆,所述竖直杆顶端固定一锁紧块,该锁紧块下方的竖直杆上套接一挡块,且该挡块固定于所述外罩内侧,且所述锁紧块和挡块之间的撑杆上套接有弹簧。作为优选,所述踏板顶部设置有一橡胶板,该橡胶板与所述踏板粘接固定,且该橡胶板顶部设置有防滑纹路。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多组存放垃圾的筒体,直接在家用垃圾的产生源头处对其进行分类存放,降低后续垃圾分类处理难度;且可选择单独开启一组盖板或同时将多组盖板完全开启,便于容置垃圾以及便于同时取出多组筒体内的垃圾袋,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开启状态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盖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盖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同步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同步组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外罩;101、踩踏槽;102、引导槽;2、传动组件;201、踏板;202、钢丝;203、滚轴;3、同步组件;301、压杆;302、竖杆;303、撑杆;304、挡块;305、弹簧;306、锁紧块;4、盖板;401、转动座;402、锁块;403、垫板;5、标识板;6、筒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参见图1-图7所示,本技术垃圾分类装置,包括外罩1和筒体6,外罩1为一顶部开口的箱状结构,筒体6数量为三个,且三个筒体6沿外罩1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于该外罩1内,且筒体6上方均设置有盖板4,通过盖板4对筒体6顶端进行封闭,从而降低室内垃圾异味,外罩1正面对应筒体6设置有三个踩踏槽101,且该踩踏槽101内均设置有支撑盖板4开启的传动组件2,且外罩1内侧正面且在传动组件2上方设置有同步组件3。盖板4底部后方设置有转动座401,盖板4下方两侧对称设置有多组锁块402,锁块402内侧卡接设置有垫板403,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垫板403,在筒体6长期使用后,通过清洗、更换垫板403以提高设备洁净度。传动组件2包括一踏板201,该踏板201两侧通过转轴转动设置于踩踏槽101内,且踏板201背部固定有一钢丝202,该钢丝202另一端固定于转动座401后方的盖板4上,筒体6底部两侧的外罩1内均设置有滚轴203,该滚轴203中心设置有环状凹槽,且钢丝202依次绕过两组滚轴203底部,且钢丝202绕过环状凹槽内,通过环状凹槽对钢丝202进行引导限位,从而在滚轴203对钢丝202的转动支撑下,确保踏板201拉动钢丝202以支撑盖板4转动的灵活性。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外罩1顶部后方设置有一引导槽102,盖板4背部伸入该引导槽102内,外罩1底部中心设置有一安装杆,该安装杆顶部与筒体6底端固定连接,筒体6正面设置有多个标识板5,且多个标识板5与筒体6一一对应,通过标识板5将三组不同筒体6进行标识,以对三组筒体6内投放的垃圾进行分类,同步组件3包括压杆301和弹性部,压杆301设置于踩踏槽101正面,且压杆301底部与三组踏板201抵紧,弹性部包括竖杆302,该竖杆302底端与压杆301顶部相接,且竖杆302顶部固定一L形撑杆303,该撑杆303包括一水平杆和一竖直杆,竖直杆顶端固定一锁紧块306,该锁紧块306下方的竖直杆上套接一挡块304,且该挡块304固定于外罩1内侧,且锁紧块306和挡块304之间的撑杆303上套接有弹簧305,需要将三组盖板4同步开启以取出垃圾袋时,通过踩下压杆301,通过压杆301带动三组踏板201同时下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分类装置,包括外罩(1)和筒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为一顶部开口的箱状结构,所述筒体(6)有多个,并沿外罩(1)长度方向设置于该外罩(1)内,各筒体(6)上方均设置有盖板(4),外罩(1)正面对应各筒体(6)分别设置有踩踏槽(101),踩踏槽(101)内对应设置有支撑所述盖板(4)开启的传动组件(2),外罩(1)内侧正面且在传动组件(2)上方设置有同步组件(3);/n所述盖板(4)底部后方设置有转动座(401),盖板(4)下方两侧对称设置有多组锁块(402),锁块(402)内侧卡接设置有垫板(4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分类装置,包括外罩(1)和筒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为一顶部开口的箱状结构,所述筒体(6)有多个,并沿外罩(1)长度方向设置于该外罩(1)内,各筒体(6)上方均设置有盖板(4),外罩(1)正面对应各筒体(6)分别设置有踩踏槽(101),踩踏槽(101)内对应设置有支撑所述盖板(4)开启的传动组件(2),外罩(1)内侧正面且在传动组件(2)上方设置有同步组件(3);
所述盖板(4)底部后方设置有转动座(401),盖板(4)下方两侧对称设置有多组锁块(402),锁块(402)内侧卡接设置有垫板(4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2)包括一踏板(201),该踏板(201)转动设置于所述踩踏槽(101)内,且踏板(201)背部固定有一钢丝(202),该钢丝(202)另一端固定于转动座(401)后方的盖板(4)上,所述筒体(6)底部两侧的外罩(1)内均设置有滚轴(203),且钢丝(202)依次绕过两组滚轴(203)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垃圾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顶部后方设置有一引导槽(102),所述盖板(4)背部伸入该引导槽(102)内,所述外罩(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辰翔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