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具体为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将流态的原生、浓缩或消化污泥脱除水分,转化为半固态或固态泥块的一种污泥处理方法,经过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可降低到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八十,视污泥和沉渣的性质和脱水设备的效能而定,污泥的进一步脱水则称污泥干化,干化污泥的含水率低于百分之十,脱水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干化法、机械脱水法和造粒法,自然干化法和机械脱水法适用于污水污泥,造粒法适用于混凝沉淀的污泥。随着现代社会对环保的重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水污泥被越来越多的进行干燥处理,这样就需要使用到脱水设备,现有的脱水设备在使用时,不能对含水污泥中的大量水分进行率先去除,使得烘干时污泥内水分较多,延长了污泥的烘干时间,从而导致污泥脱水设备出现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不利于污泥的大规模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及使用方法,具备对含水污泥内的大量水分进行率先去除的优点,解决了污泥脱水设备在使用时,因不能对含水污泥中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脱水箱(2),所述脱水箱(2)内腔的中心处竖向固定连接有隔离板(5),所述隔离板(5)左侧表面中心处的顶部开设有落料窗口(32),所述隔离板(5)左侧表面的顶部和右侧表面的底部均开设有旋转槽口(31),所述脱水箱(2)内腔底部的左侧放置有储液箱(4),所述脱水箱(2)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输送框(20),所述第一输送框(20)的右侧与隔离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送框(20)底部的表面开设有微型落水孔(19),所述脱水箱(2)内腔左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废水聚集框(28),所述废水聚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脱水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脱水箱(2),所述脱水箱(2)内腔的中心处竖向固定连接有隔离板(5),所述隔离板(5)左侧表面中心处的顶部开设有落料窗口(32),所述隔离板(5)左侧表面的顶部和右侧表面的底部均开设有旋转槽口(31),所述脱水箱(2)内腔底部的左侧放置有储液箱(4),所述脱水箱(2)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输送框(20),所述第一输送框(20)的右侧与隔离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送框(20)底部的表面开设有微型落水孔(19),所述脱水箱(2)内腔左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废水聚集框(28),所述废水聚集框(28)的右侧与隔离板(5)左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废水聚集框(28)底部的表面开设有汇水凹槽(29),所述废水聚集框(28)底部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落水管(3),所述落水管(3)的底部延伸至储液箱(4)的内腔,所述脱水箱(2)内腔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输送框(7),所述第二输送框(7)的左侧与隔离板(5)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送框(7)底部表面的右侧开设有下料窗口(8),所述脱水箱(2)内腔右侧的底部开设有排料窗口(9),所述隔离板(5)右侧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输送斜板(6),所述输送斜板(6)的底部与脱水箱(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脱水箱(2)顶部的左侧设置有原料加注管(23),所述原料加注管(23)的底部贯穿脱水箱(2)并延伸至第一输送框(20)内腔左侧的顶部,所述隔离板(5)内腔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板(17),所述承载板(17)的右侧与脱水箱(2)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17)顶部表面的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限位套(13),所述脱水箱(2)顶部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引风机(15),所述引风机(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14),所述引风机(1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出气管(16),所述出气管(16)的底部从上至下依次贯穿脱水箱(2)和限位套(13)并固定连接有出风罩(12),所述出风罩(12)的底部延伸至第二输送框(7)的内腔,所述出风罩(12)内腔的顶部横向固定连接有挡板(35),所述挡板(35)底部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出气孔(33),所述出风罩(12)内腔的底部横向固定连接有加热网板(34),所述脱水箱(2)左侧表面的顶部和右侧表面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承载框(10),所述承载框(10)上贯穿设置有变频旋转电机(25),所述变频旋转电机(25)转轴的内侧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18),所述旋转轴(18)的表面缠绕固定连接有螺旋翻动推动铰刀(11),所述旋转轴(18)的内侧延伸至旋转槽口(31)的内腔并与旋转槽口(31)的内腔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左侧旋转轴(18)表面的左侧套设有主动皮带轮(24),所述废水聚集框(28)内腔的顶部横向贯穿设置有清理轴(22),所述清理轴(22)的表面且位于废水聚集框(28)的内腔套设有清理毛辊(21),所述清理轴(22)表面的左侧套设有从动皮带轮(27),所述主动皮带轮(24)与从动皮带轮(27)通过皮带(26)传动连接,左侧承载框(10)底部表面的右侧开设有与从动皮带轮(27)配合使用的转动通槽(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潼南区百重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