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深度除氟自控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型深度除氟自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氟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的含氟废水越来越多,对含氟废水的处理也变得越来越繁琐困难。传统的除氟方法中,含氟废水需经过反应池和沉淀池去除氟离子,反应池对含氟废水的处理往往不够,处理效果差,经处理后的含氟废水不能达标,处理效率低,而且传统除氟系统还存在占地面积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型深度除氟自控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除氟系统处理效果差、处理效率低、占地面积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深度除氟自控系统,包括第一缓冲池、反应池、斜管沉淀池、第二缓冲池、污泥中转池、污泥浓缩池、清液池、控制器,所述第一缓冲池与所述反应池连接,第一缓冲池内设有氟离子浓度计;所述反应池包括第一反应池体、第二反应池体、第三反应池体,第一反应池体、第二反应池体、第三反应池体对应连接有用于投加除氟剂、pH调节剂、PAM的第一加药装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深度除氟自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缓冲池(1)、反应池(2)、斜管沉淀池(3)、第二缓冲池(4)、污泥中转池(5)、污泥浓缩池(6)、清液池(7)、控制器,所述第一缓冲池(1)与所述反应池(2)连接,第一缓冲池(1)内设有氟离子浓度计(8);所述反应池(2)包括第一反应池体(21)、第二反应池体(24)、第三反应池体(26),第一反应池体(21)、第二反应池体(24)、第三反应池体(26)对应连接有用于投加除氟剂、pH调节剂、PAM的第一加药装置、第二加药装置、第三加药装置,所述第一反应池体(21)与第二反应池体(24)之间、第二反应池体(24)与第三反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深度除氟自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缓冲池(1)、反应池(2)、斜管沉淀池(3)、第二缓冲池(4)、污泥中转池(5)、污泥浓缩池(6)、清液池(7)、控制器,所述第一缓冲池(1)与所述反应池(2)连接,第一缓冲池(1)内设有氟离子浓度计(8);所述反应池(2)包括第一反应池体(21)、第二反应池体(24)、第三反应池体(26),第一反应池体(21)、第二反应池体(24)、第三反应池体(26)对应连接有用于投加除氟剂、pH调节剂、PAM的第一加药装置、第二加药装置、第三加药装置,所述第一反应池体(21)与第二反应池体(24)之间、第二反应池体(24)与第三反应池体(26)之间、第三反应池体(26)与所述斜管沉淀池(3)之间分别设有混合池体,含氟废水经不断加药混合后流入斜管沉淀池(3)内,第二反应池体(24)与第三反应池体(26)之间的混合池体内还设有pH计(9),各加药装置、所述氟离子浓度计(8)、pH计(9)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斜管沉淀池(3)分别与所述第二缓冲池(4)、污泥中转池(5)连接,所述第二缓冲池(4)连接有达标排放管(4a)和不达标回流管(4b),所述不达标回流管(4b)与所述第一缓冲池(1)连接,所述污泥中转池(5)、污泥浓缩池(6)、清液池(7)依次连接,污泥浓缩池(6)连接有用于向污泥处理系统输送污泥的污泥排放管(6a),所述清液池(7)还与所述第一缓冲池(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深度除氟自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池体具有四个,包括第一混合池体(22)、第二混合池体(23)、第三混合池体(25)、第四混合池体(27),所述第一反应池体(21)、第一混合池体(22)、第二混合池体(23)由前往后依次紧密连接成一排,第二反应池体(24)、第三混合池体(25)、第三反应池体(26)由后往前依次紧密连接成一排,两排池体左右紧密连接,所述第四混合池体(27)、斜管沉淀池(3)依次紧密连接在第三反应池体(26)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深度除氟自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混合池体(27)、斜管沉淀池(3)分别通过连接管道与污泥中转池(5)连接,所述连接管道上设有控制污泥流通的气动蝶阀,所述气动蝶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深度除氟自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池(1)与反应池(2)之间设有原水泵(a1),所述第一缓冲池(1)内设有第一液位计(b1),所述不达标回流管(4b)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勇,史贞峰,李宝禄,戚翠红,王路路,郑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环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