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卫靖专利>正文

一种隔油除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954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油除渣装置。隔油除渣装置包括容器体,所述容器体的顶部设置有掏油口,所述容器体的内部设置有将容器体分为动态池和静态池的缓冲板,所述动态池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含油污水进入的进液管,所述静态池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沉淀的残渣排出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包括设置在容器体底部的除渣导流管段,所述除渣导流管段上设置有沿着其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朝向容器体底部的多个吸渣孔。通过在容器体底部铺设除渣导流管段,避免了只在容器体的侧壁上设置出液口容易出现距离出液口较远的残渣滞留的现象,提高了除渣的效率,也避免了滞留的残渣需要人工清理的问题。

An oil separator and slag rem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油除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油除渣装置。
技术介绍
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作为一种传统服务业一直备受人们青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行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行走于城市各个角落,随处可见一些特色美食和小吃。餐饮行业的发展在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含油污水的产生,这些含油污水若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中,油污会附着在市政污水管网的管壁上,日积月累,就会使城市市政污水管网慢慢变窄,造成管网堵塞,严重时甚至需要破路换管,对城市道路造成破坏并造成交通堵塞,浪费国家的人力财力。含油污水在回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初步的分离处理,目前的含油污水分离装置大都采用浮力静态分离的方式来实现油和残渣的分离,含油污水分离装置一般包括分离池,分离池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分离池内一般还设置有缓冲板以降低流入分离池的含油污水的流速,含油污水中的油和残渣由于密度的不同自动分离,分离的油通过设置在分离池上的出油口进行收集,而分离的残渣通过出液口排出。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54296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餐饮企业油水渣分离装置,该油水渣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槽体,分离槽体上设置有进水口、总排水管、排油口以及清扫口,分离槽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缓冲斜挡板以及集油斜挡板,上述分离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进水口将含油污水排至分离槽体中,含油污水在缓冲斜挡板的作用下流速降低,含油污水中的油在集油斜挡板的作用下汇集于排油口处,而含油污水中的残渣可经由清扫口定期清理。但是,上述分离的残渣需要通过设置在分离池上的出液口排出,由于出液口一般只设置在分离池的一侧侧壁上,这使得距离出液口较远的沉淀残渣由于受到的吸力较小很容易发生滞留的现象,从而不利于残渣的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油除渣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分离池内的部分残渣容易滞留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隔油除渣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隔油除渣装置包括容器体,所述容器体的顶部设置有掏油口,所述容器体的内部设置有将容器体分为动态池和静态池的缓冲板,所述动态池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含油污水进入的进液管,所述静态池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沉淀的残渣排出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包括设置在容器体底部的除渣导流管段,所述除渣导流管段上设置有沿着其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朝向容器体底部的多个吸渣孔。有益效果:通过在容器体底部设置除渣导流管段,除渣导流管段上布置多个吸渣孔,这样沉淀在容器体底部各处的残渣均能够被吸进对应的吸渣孔中,避免了只在容器体的侧壁上设置出液口容易出现距离出液口较远的残渣滞留的现象,提高了除渣的效率,也避免了滞留的残渣需要人工清理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除渣导流管段的上表面设置有隆起结构。隆起结构的设置避免了除渣导流管段的上方积聚残渣的情况,使得残渣在重力作用下能够从除渣导流管段的上方自由滑落。进一步地,所述除渣导流管段为圆管,所述圆管的上方曲面构成所述的隆起结构。圆管为常规型材,方便就地取材和后期更换、维修。进一步地,各吸渣孔均布置在除渣导流管段的底部。使得残渣只能从除渣导流管段下方进入除渣导流管段内,避免了吸渣孔设置在上方容易对除渣导流管段的上方含油污水造成扰动的情况。进一步地,所述除渣导流管段包括沿着从动态池至静态池的方向延伸布置的直管段,所述直管段上的各吸渣孔的孔径沿着从动态池至静态池的方向依次减小。动态池中的残渣较多,大孔径的吸渣孔能够满足残渣的通过需求,而静态池中残渣较少且粒度也较小,在满足吸入残渣需求的同时也避免了对静态池中造成较大扰动。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包括位于动态池内部的三通管。能够缓冲流入动态池中的含油污水,降低含油污水的流速。进一步地,所述三通管具有两个出液口,所述三通管的两个出液口沿着上下方向间隔布置。避免了残渣滞留在三通管内的情况,残渣在重力作用下会自由下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隔油除渣装置的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隔油除渣装置的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容器体,2-进液管,3-出液管,4-缓冲板,5-掏油口,6-三通管,7-除渣导流管段,8-吸渣孔,9-箱型容器,10-排油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隔油除渣装置的实施例1: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中将垂直于纸面向外的方向定义为“前”,将垂直于纸面向里的方向定义为“后”,将布置有进液管的一侧定义为“左”,将布置有出液管的一侧定义为“右”。如图1所示,隔油除渣装置包括容器体1,容器体1的形状为方形,容器体1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板4,缓冲板4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容器体1的前后侧壁上,缓冲板4将容器体1的内部空腔分隔为动态池和静态池两个部分,本实施例中缓冲板4左侧的容器体1内部空腔为动态池,缓冲板4右侧的容器体1内部空腔为静态池。为了方便后续除渣导流管段7的布置,缓冲板4的底部与容器体1底部间隔一定的距离进行布置。容器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将分离的油从容器体1中掏出的掏油口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容器体1为布置在地面上的大型池子。动态池的侧壁上密封穿装有进液管2,进液管2包括位于动态池内部的三通管6,三通管6具有与进液管2连通的两个出液口,两个出液口沿着上下方向间隔布置,通过采用这种布置方式避免了两个出液口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时含油污水中的残渣容易滞留在三通管6内的情况。此外,三通管6的布置对于含油污水还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含油污水在流经三通管6的交叉处时会受到阻挡,从而使得含油污水的流速降低。静态池的侧壁上密封穿装有出液管3,出液管3包括平铺在容器体1底部(容器体1底部包括动态池的底部和静态池的底部)的除渣导流管段7,除渣导流管段7的下方与容器体1的底部间隔一定距离。除渣导流管段7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隆起结构,隆起结构的布置避免了沉淀的残渣积聚在除渣导流管段7的上方,使得残渣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除渣导流管段7的上方自由滑落。本实施例中除渣导流管段7为圆管,圆管的上方曲面构成本实施例的隆起结构。除渣导流管段7包括从左至右(即从动态池至静态池的方向)延伸布置的直管段,本实施例中直管段只有一个,直管段的底部沿着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吸渣孔8,各吸渣孔8的孔径沿着从左至右的方向依次减小。本实施例的隔油除渣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通过进液管2将含油污水输送至动态池中,含油污水在三通管6和缓冲板4的作用下流速得以降低。然后含油污水会流至静态池中,在流动的过程中含油污水中的残渣和油由于密度的不同会自动发生分离,其中油会上浮至顶部,而残渣则由于密度较大会沉降至容器体1的底部。当含油污水流至静态池中后,含油污水中的油基本全部上浮,从而实现油的分离,分离的油经由掏油口5掏出并收集。而沉降至池底的残渣则会经由吸渣孔8被吸至出液管3中,从而排出容器体1。除渣导流管段7的设置避免了残渣滞留在容器体1底部的情况,使得残渣能够随着水流及时排除。本专利技术的隔油除渣装置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隔油除渣装置,包括容器体,所述容器体的顶部设置有掏油口,所述容器体的内部设置有将容器体分为动态池和静态池的缓冲板,所述动态池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含油污水进入的进液管,所述静态池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沉淀的残渣排出的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包括设置在容器体底部的除渣导流管段,所述除渣导流管段上设置有沿着其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朝向容器体底部的多个吸渣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隔油除渣装置,包括容器体,所述容器体的顶部设置有掏油口,所述容器体的内部设置有将容器体分为动态池和静态池的缓冲板,所述动态池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含油污水进入的进液管,所述静态池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沉淀的残渣排出的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包括设置在容器体底部的除渣导流管段,所述除渣导流管段上设置有沿着其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朝向容器体底部的多个吸渣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油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渣导流管段的上表面设置有隆起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油除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渣导流管段为圆管,所述圆管的上方曲面构成所述的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卫靖许卫楼许桓菘许传治
申请(专利权)人:许卫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