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471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玻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架,包括一折弯底座、靠杆和连接座,折弯底座具有一承载底板,承载底板的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第一侧板,第一侧板的底端向外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的悬端向下弯折再向内翻折形成L型的第二弯折部,第一、第二弯折部围合形成托撑槽供辊轮组插置;靠杆布置在承载底板的一侧,且沿承载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根;连接座经由螺栓锁紧固定在承载底板上,且在连接座上设有一开口指向向上的插槽供靠杆插置固定,所述插槽的侧边设有调节螺栓用于调节靠杆相对承载底板的倾角;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玻璃架不仅提高了设备装配的效率,而且确保了装配精度,确保了玻璃架在往复移动时精准性。

Glass shel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玻璃生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玻璃架。
技术介绍
玻璃的深加工涉及多道工序,例如切片、磨边、打眼、清洗、钢化等,每道工序之间基本上都会用到玻璃架将玻璃从这道工序转移到下一道工序,特别是在智能化的玻璃加工系统中尤为常见。如附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玻璃架,其包括两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一组杆状型材1和位于第一组杆状型材1上方且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二组杆状型材2,第一组杆状型材1和第二组杆状型材2均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卡接槽,且第一组杆状型材1的卡接槽的槽口指向向内,第二组杆状型材2的卡接槽的槽口指向向外;第二组杆状型材2的下槽板分别与第一组杆状型材1的上槽板贴靠并焊接为一体;用于实现玻璃架移动的滚轮插置在所述第一组杆状型材1的卡接槽内并与第二组杆状型材2的下槽板贴靠配合,如此,第一组杆状型材1和第二组杆状型材2之间的焊接对玻璃架往复移动的稳定性影响很大,特别是批量性的生产制造时,焊接所带来的装配误差无法满足玻璃架高精度的移动要求。另外,在现有技术中,位于第二组杆状型材2上方的挡杆3也普遍采用了焊接的方法与其进行连接,这对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架,可移动的设置在多对间隔布置的辊轮组(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架包括:/n一折弯底座(10),其具有一承载底板(11),所述承载底板(11)的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第一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2)的底端向外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13),所述第一弯折部(13)的悬端向下弯折再向内翻折形成L型的第二弯折部(14),所述第一弯折部(13)和第二弯折部(14)围合形成托撑槽(15)供所述的辊轮组(4)插置,且该辊轮组(4)沿所述托撑槽(15)限定的方向滚动;/n靠杆(20),其布置在所述承载底板(11)的一侧,且沿所述承载底板(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根;/n连接座(30),其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架,可移动的设置在多对间隔布置的辊轮组(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架包括:
一折弯底座(10),其具有一承载底板(11),所述承载底板(11)的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第一侧板(12),所述第一侧板(12)的底端向外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13),所述第一弯折部(13)的悬端向下弯折再向内翻折形成L型的第二弯折部(14),所述第一弯折部(13)和第二弯折部(14)围合形成托撑槽(15)供所述的辊轮组(4)插置,且该辊轮组(4)沿所述托撑槽(15)限定的方向滚动;
靠杆(20),其布置在所述承载底板(11)的一侧,且沿所述承载底板(1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多根;
连接座(30),其经由螺栓锁紧固定在所述承载底板(11)上,且在所述的连接座(30)上设有一开口指向向上的插槽(31)供所述的靠杆(20)插置固定,所述插槽(31)的侧边设有调节螺栓(32)用于调节所述靠杆(20)相对所述承载底板(11)的倾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座(30)包括:
侧板(33),其整体呈“L”型,平行间隔的布置有两个,所述侧板(33)的底边(331)的两端分别设有挡板(3311)且贴靠在所述的第一侧板(12)上,所述侧板(33)的竖直边(332)向外侧延伸形成耳板(3321),且在两侧板(33)的耳板(3321)之间设有一连接杆(3322),所述的调节螺栓(32)穿置旋拧在所述的连接杆(3322)上;
底板(34),其固定在两侧板(33)之间,并由螺栓锁紧固定在所述的承载底板(11)上;
第一挡靠板(35),其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玲梅健陈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银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