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顶盖支承装置的车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顶盖和支承装置的车顶,该支承装置将顶盖在其两个侧面区域分别借助于前支承单元以及后支承单元可运动地支承在车顶侧框架的纵向引导部上并且将该顶盖在车顶开口中的关闭位态以及打开位态之间调节。
技术介绍
由DE102006062543A1已知一种具有可调节的顶盖的这类车顶。该顶盖的前支承单元具有撑开杆,该撑开杆一方面在其前部区域在枢转接头中可枢转地支承顶盖,另一方面在其后端部可枢转地支承在滑座上,该滑座可移动地支承在纵向引导部上。所述顶盖在其关闭位态中布置在车顶开口中,其中,借助于密封件密封顶盖与车顶开口之间的间隙。如果尽管如此(尤其在顶盖前部侧边区域的支撑杆附近区域)仍有水在该密封件旁边向内穿过该间隙,则尤其是当车辆以侧向倾斜的位态停在倾斜的地面上时,这些水可能会滴到枢转接头和/或撑开杆上并且从那里进入车顶上的车顶侧框架的干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的车顶,该车顶在将进入的水从顶盖的侧边缘排出方面得到改进。根据本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顶(1),其具有顶盖(2)和支承装置,所述支承装置将所述顶盖(2)在该顶盖的两个侧面区域分别借助于一前支承单元(7)和一后支承单元(10)能运动地支承在车顶侧框架(9)的纵向引导部(8)上并且将所述顶盖在车顶开口(3)中的关闭位态以及打开位态之间调节,/n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前支承单元(7)上布置有排水装置(43)和/或在所述后支承单元(10)上布置有排水装置,其中,相应的排水装置将从顶盖侧边缘(23)朝向相应的支承单元(7或10)滴落的水排出至所述车顶侧框架(9)的湿区域(35)。/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123 DE 102020101558.51.一种车顶(1),其具有顶盖(2)和支承装置,所述支承装置将所述顶盖(2)在该顶盖的两个侧面区域分别借助于一前支承单元(7)和一后支承单元(10)能运动地支承在车顶侧框架(9)的纵向引导部(8)上并且将所述顶盖在车顶开口(3)中的关闭位态以及打开位态之间调节,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支承单元(7)上布置有排水装置(43)和/或在所述后支承单元(10)上布置有排水装置,其中,相应的排水装置将从顶盖侧边缘(23)朝向相应的支承单元(7或10)滴落的水排出至所述车顶侧框架(9)的湿区域(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承单元(7)具有撑开杆(12)和/或所述后支承单元(10)具有撑开杆(11),并且
所述排水装置(43)布置在相应的撑开杆(11、12)上并且将从所述顶盖侧边缘(23)朝向相应的撑开杆(11或12)滴落的水排出至所述车顶侧框架(9)的湿区域(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顶,
其特征在于,相应的撑开杆(11、12)借助于一枢转接头(14)支承所述顶盖(2),所述枢转接头(14)在所述顶盖(2)上相对于所述顶盖侧边缘(23)靠内地布置在顶盖下侧(52),相应的撑开杆(11、12)在所述顶盖(2)从该顶盖的关闭位态移位到打开位态中时使所述顶盖(2)通过所述枢转接头(14)相对于所述纵向引导部(8)运动,并且所述排水装置(43)布置在相应的枢转接头(14)处并且将从所述顶盖侧边缘(23)朝向所述枢转接头(14)滴落的水排出至所述车顶侧框架(9)的湿区域(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顶,
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43)布置或模制在所述枢转接头(14)的支承衬套(26)上,所述支承衬套将所述枢转接头(14)的支承栓(24)支承在所述顶盖(2)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顶,
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43)形成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朔梅鲁斯,J·罗尔维斯,A·莫戈斯,C·卡尔,
申请(专利权)人:韦巴斯托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