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外场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898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外场修复方法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仍是一大难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研究出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外场修复方法,具有简单可行、操作方便、易于运营、处理效果好、实用性强等诸多优点。

A method of field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外场修复方法技术背景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仍是一大难题。本专利技术研究出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外场修复方法,具有简单可行、操作方便、易于运营、处理效果好、实用性强等诸多优点。说明书附图附图1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外场修复方法流程示意图附图2重金属污染土壤地块划分与编号及功能区划分示意图。实施例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外场修复方法包括场地现状调查、污染空间分布预报、地块划分与编号、功能区划分、基坑开挖与土壤转运、修建修复处理装置、修复功能调试与验证、土壤破碎、修复处理、达标转运堆放、清理清洗或装置维护和修复完成十二个步骤或环节:(一)场地现状调查:对场区地形、地貌、地面以上布局、原功能用途等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全面了解待修复场区过去与现状情况。(二)污染空间分布预报:对场区污染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普查与预报,特别是重点掌握场区各位置重金属污染土壤深度、污染物水平与垂向分布情况。(三)地块划分与编号:根据场区地形、地貌和污染分布情况,对场区进行地块划分并编号记录。(四)功能区划分:根据待修复场区地块划分、编号情况、污染分布、场地现状等情况综合确定各地块功能区划,划分出污染土壤存放区、处理区、待修复区、达标土壤堆放区等四个主功能区,同时确定各地块污染土壤的修复次序。(五)基坑开挖与土壤转运:选取重金属污染相对较浅的区域(如地块1和地块2)作为未来处理区,先对地块1和地块2进行基坑开挖,直至土壤重金属达标为止,将开挖出的污染土壤转运至重金属污染相对较深的区域(如地块n+1和地块n+2),暂时存放并等待修复处理。(六)修建修复处理装置:在开挖的基坑内,按照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外场修复装置所述要求,修建重金属污染土壤外场修复处理装置。(七)修复功能调试与验证:将实验室与中试试验处理方法,通过修建好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外场修复处理装置,利用现场土壤样品进行修复功能调试与修复处理方法验证。(八)土壤破碎:装置和方法通过验证后,按照先前确定的各地块污染土壤的修复次序,利用工程机械进行污染土壤挖掘、转运、破碎后,置于重金属污染土壤外场修复处理装置内,等待修复处理。(九)修复处理:将需要修复的土壤填入处理池内后,加入处理药剂、微生物和水,在处理池内形成气液分界面、固液分界面两个分界面,其中,气液分界面可以阻止空气进入处理池,为固液分界面下的反应营造相对厌氧的环境;启动电机和加压泵,电机带动处理池内搅拌棍进行水平往复运动,起到厌氧搅拌混合的效果;带有处理药剂和微生物渗滤液依次经过渗滤孔、夹层区进入处理池底部,依次经过滤器、出液管、加压泵、主液管到达处理池顶部的支液管,然后经分液管、喷洒器均匀喷洒在处理吃内的气液分界面,进行循环反应处理,最终完成重金属污染土壤外场修复工作。整个修复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1、户外厌氧环境营造;2、厌氧搅拌;3、药剂与微生物循环利用;4、装置易于清理清洗。(十)达标转运堆放:第一批次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外场修复作业完成后,拆除处理池内的推动杆、固定基架等厌氧搅拌装置,移出处理池内已经修复完成的土壤,转运至先前规划的达标土壤堆放区,重复进行下一批次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外场修复作业,直至整个场区修复完成。清理清洗或装置维护:当对处理池进行清理清洗或装置维护作业时,拆除处理池内的推动杆、固定基架等厌氧搅拌装置,依次移除细筛板、粗筛板,对处理池进行清理清洗或装置维护维护作业,清洗完成后,依次安装粗筛板、细筛板、固定基架、推动杆等厌氧搅拌装置,进行新一轮重金属污染土壤外场修复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场地现状调查:对场区地形、地貌、地面以上布局、原功能用途等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全面了解待修复场区过去与现状情况。/n

【技术特征摘要】
1.场地现状调查:对场区地形、地貌、地面以上布局、原功能用途等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全面了解待修复场区过去与现状情况。


2.污染空间分布预报:对场区污染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普查与预报,特别是重点掌握场区各位置重金属污染土壤深度、污染物水平与垂向分布情况。


3.地块划分与编号:根据场区地形、地貌和污染分布情况,对场区进行地块划分并编号记录。


4.功能区划分:根据待修复场区地块划分、编号情况、污染分布、场地现状等情况综合确定各地块功能区划,划分出污染土壤存放区、处理区、待修复区、达标土壤堆放区等四个主功能区,同时确定各地块污染土壤的修复次序。


5.基坑开挖与土壤转运:选取重金属污染相对较浅的区域(如地块1和地块2)作为未来处理区,先对地块1和地块2进行基坑开挖,直至土壤重金属达标为止,将开挖出的污染土壤转运至重金属污染相对较深的区域(如地块n+1和地块n+2),暂时存放并等待修复处理。


6.修建修复处理装置:在开挖的基坑内,按照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外场修复装置所述要求,修建重金属污染土壤外场修复处理装置。


7.修复功能调试与验证:将实验室与中试试验处理方法,通过修建好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外场修复处理装置,利用现场土壤样品进行修复功能调试与修复处理方法验证。


8.土壤破碎:装置和方法通过验证后,按照先前确定的各地块污染土壤的修复次序,利用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莹孙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