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果枸杞组织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8504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黑果枸杞组织培养方法,涉及苗木快繁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以种子萌发后形成的子叶和/或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诱导培养30d后可得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00%;将所述愈伤组织转移进行继代培养和不定芽诱导,所述愈伤组织每30d可继代一次,不定芽诱导率可达100%,增殖系数为15~20;切取生长健壮的不定芽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可达100%,平均根数16.7条/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果枸杞组织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苗木快繁
,具体涉及一种黑果枸杞组织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黑果枸杞(LyciumRuthenicumMurr),为茄科(Solanceae)枸杞属多年生多棘刺灌木植物,是重要的抗旱、抗盐碱沙漠先锋树种之一,其在我国西藏、宁夏贺兰山、青海东部、陕西北部、新疆北部、内岭、河床沙滩等条件相当恶劣的环境中皆有零星分布。野生黑枸杞是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超强的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滋补作用,且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导致黑果枸杞的价格一直较高,所以近年来,黑果枸杞的栽培种植日益广泛。然而目前黑果枸杞苗木市场仍以种苗为主,但种苗价格较高,且很难完全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诚然在现有专利中也有涉及到黑果枸杞再生苗的培育方法,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5850733A何CN105815221A等,但是目前的快繁培育方案均存在周期长,不定芽诱导率低和增殖系数低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黑果枸杞组织培养方法,提高黑果枸杞组培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定芽诱导率、生根率,同时还能提高增殖系数。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黑果枸杞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消毒的黑果枸杞种子接种于萌发培养基上进行萌发培养,得萌芽;所述萌发培养基包括MS培养基;(2)以所述萌芽的子叶和/或胚轴为外植体,将所述外植体接种至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得愈伤组织;所述诱导培养基以WPM为基本培养基,还包括:6-BA0.5~1.0mg/L、NAA0.2~0.5mg/L、蔗糖25~30g/L和琼脂5.5~5.8g/L;(3)将所述愈伤组织接种至继代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和不定芽诱导,得不定芽;所述继代培养基以WPM为基本培养基,还包括:6-BA0.3~0.5mg/L、NAA0.1~0.2mg/L、蔗糖25~30gL和琼脂5.5~5.8g/L;(4)将所述不定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得黑果枸杞组培苗;所述生根培养基以WPM为基本培养基,还包括:IBA0.3~0.5mg/L、蔗糖20~30g/L和琼脂5.6~6.0g/L。优选的,步骤(1)所述黑果枸杞种子的处理方法,包括:将采集后风干、贮存在4℃冷藏条件下的黑果枸杞果实用清水浸泡,充分揉搓果实直至果肉与种子分离,用清水漂洗数次。优选的,步骤(1)所述消毒包括:用体积百分含量为70%的乙醇水溶液消毒30s,无菌水漂洗3次;再用质量百分含量为0.1%的升汞溶液消毒3min,无菌水漂洗5次。优选的,步骤(1)所述萌发培养的温度为25±1℃,湿度为40~50%,光照时间为13h/d。优选的,步骤(2)所述外植体的长度为0.5~0.6cm。优选的,步骤(2)所述诱导培养为暗培养,所述暗培养的温度为25±1℃,湿度为40~50%。优选的,步骤(3)所述继代和不定芽诱导的温度为25±1℃,湿度为40~50%,光照时间为13h/d。优选的,步骤(4)所述不定芽的高度为2~3cm。优选的,步骤(4)生根培养的温度为25±1℃,湿度为40~50%,光照时间为13h/d。优选的,在得到所述黑果枸杞组培苗后,还包括在根长2~3cm时进行炼苗和移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黑果枸杞组织培养方法,以种子萌发后形成的子叶和/或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诱导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30天,外植体就会完全脱分化成结构致密,呈乳白色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00%;将所述愈伤组织转移在继代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和不定芽诱导,所述愈伤组织每30d可继代一次,不定芽诱导率可达100%,增殖系数为15~20;切取生长健壮的不定芽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可达100%,平均根数16.7条/株。附图说明图1为黑果枸杞种子萌芽状;图2为以子叶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图;图3为以胚轴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图;图4为以胚轴为外植体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图5为以子叶为外植体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图6为愈伤组织诱导得到的不定芽;图7为不定芽生根状;图8为得到的黑果枸杞组培苗。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黑果枸杞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消毒的黑果枸杞种子接种于萌发培养基上进行萌发培养,得萌芽;所述萌发培养基包括MS培养基;(2)以所述萌芽的子叶和/或胚轴为外植体,将所述外植体接种至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得愈伤组织;所述诱导培养基以WPM为基本培养基,还包括:6-BA0.5~1.0mg/L、NAA0.2~0.5mg/L、蔗糖25~30g/L和琼脂5.5~5.8g/L;(3)将所述愈伤组织接种至继代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和不定芽诱导,得不定芽;所述继代培养基以WPM为基本培养基,还包括:6-BA0.3~0.5mg/L、NAA0.1~0.2mg/L、蔗糖25~30gL和琼脂5.5~5.8g/L;(4)将所述不定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得黑果枸杞组培苗;所述生根培养基以WPM为基本培养基,还包括:IBA0.3~0.5mg/L、蔗糖20~30g/L和琼脂5.6~6.0g/L。本专利技术将消毒的黑果枸杞种子接种于萌发培养基上进行萌发培养,得萌芽;所述萌发培养基包括MS培养基。本专利技术所述黑果枸杞种子的处理方法,优选包括:将采集后风干、贮存在4℃冷藏条件下的黑果枸杞果实用清水浸泡,充分揉搓果实直至果肉与种子分离,用清水漂洗数次。本专利技术所述贮藏的时间优选为15~20h。本专利技术将所述种子消毒后进行萌发培养,所述消毒优选包括:用体积百分含量为70%的乙醇水溶液消毒30s,无菌水漂洗3次;再用质量百分含量为0.1%的升汞溶液消毒3min,无菌水漂洗5次。本专利技术所述萌发培养的温度优选为25±1℃,湿度优选为40~50%,光照时间优选为13h/d,光照度优选为2000~3000lux。本专利技术所述萌发培养的时间优选为15d。得萌芽后,本专利技术以所述萌芽的子叶和/或胚轴为外植体,将所述外植体接种至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得愈伤组织;所述诱导培养基以WPM为基本培养基,还包括:6-BA0.5mg/L、NAA0.2mg/L、蔗糖30g/L和琼脂5.5g/L。本专利技术优选待所述萌芽长出两片子叶但真叶尚未长出时,切取子叶和/或胚轴作为外植体进行所述诱导培养。本专利技术以子叶作为外植体时,优选的切除两端,长度保留0.5~0.6cm;以胚轴为外植体时,优选将胚轴切成数段,每段0.5~0.6cm。本专利技术所述诱导培养优选为暗培养,所述暗培养的温度优选为25±1℃,湿度优选为40~50%。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条件,经过30d的诱导培养,外植体就会完全脱分化成结构致密、呈乳白色的胚性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00%。得愈伤组织后,本专利技术将所述愈伤组织接种至继代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和不定芽诱导,得不定芽;所述继代培养基以WP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果枸杞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消毒后的黑果枸杞种子接种于萌发培养基上进行萌发培养,得萌芽;所述萌发培养基包括MS培养基;/n(2)以所述萌芽的子叶和/或胚轴为外植体,将所述外植体接种至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得愈伤组织;所述诱导培养基以WPM为基本培养基,还包括:6-BA 0.5~1.0mg/L、NAA 0.2~0.5mg/L、蔗糖25~30g/L和琼脂5.5~5.8g/L;/n(3)将所述愈伤组织接种至继代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和不定芽诱导,得不定芽;所述继代培养基以WPM为基本培养基,还包括:6-BA 0.3~0.5mg/L、NAA 0.1~0.2mg/L、蔗糖25~30gL和琼脂5.5~5.8g/L;/n(4)将所述不定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得黑果枸杞组培苗;所述生根培养基以WPM为基本培养基,还包括:IBA 0.3~0.5mg/L、蔗糖20~30g/L和琼脂5.6~6.0g/L。/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果枸杞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消毒后的黑果枸杞种子接种于萌发培养基上进行萌发培养,得萌芽;所述萌发培养基包括MS培养基;
(2)以所述萌芽的子叶和/或胚轴为外植体,将所述外植体接种至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得愈伤组织;所述诱导培养基以WPM为基本培养基,还包括:6-BA0.5~1.0mg/L、NAA0.2~0.5mg/L、蔗糖25~30g/L和琼脂5.5~5.8g/L;
(3)将所述愈伤组织接种至继代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和不定芽诱导,得不定芽;所述继代培养基以WPM为基本培养基,还包括:6-BA0.3~0.5mg/L、NAA0.1~0.2mg/L、蔗糖25~30gL和琼脂5.5~5.8g/L;
(4)将所述不定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得黑果枸杞组培苗;所述生根培养基以WPM为基本培养基,还包括:IBA0.3~0.5mg/L、蔗糖20~30g/L和琼脂5.6~6.0g/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黑果枸杞种子的处理方法,包括:将采集后风干、贮存在4℃冷藏条件下的黑果枸杞果实用清水浸泡,充分揉搓果实直至果肉与种子分离,用清水漂洗数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美珍莎仁图雅刘雪锋吴振廷赵丽乌日恒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