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门框焊后变形矫正用的角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8358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门框焊后变形矫正用的角撑结构,包括底座和滑块,底座上设置有驱动滑块沿滑轨往复移动的进退气缸,滑块上设有两根角支撑块和角撑气缸,各角支撑块包括角撑端和驱动端,两根角支撑块中部通过轴承和铰接轴铰接,角撑气缸的执行端上安装有驱动块,驱动块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为导向面,驱动端的自由端通过滚动件压触在导向面,还包括驱使驱动端复位的复位单元。进退气缸驱动滑块移动后,角支撑块插入到产品内部,角撑气缸的执行端驱使驱动块移动,驱动端沿着导向面移动,两个驱动端的自由端的距离增大,角支撑块将产品撑开,达到矫正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角撑气缸和角支撑块矫正替代人工矫正,降低人力成本。

A kind of angle brace structure used to rectify the deformation of automobile door frame after we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门框焊后变形矫正用的角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研究领域中的一种治具,特别是一种用于汽车门框焊后变形矫正用的角撑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门框的生产过程一般都是经过滚压、冲压、焊接、锯切后的上条与AB柱或者BC柱焊接起来的。上条为车身门框上面的连接横条;A柱为车身前挡风玻璃的前门门框两侧的立柱;B柱为前后门之间的中间立柱;C柱为车身后挡风玻璃的后门门框两侧的立柱。门框焊接后其焊缝位置局部受热而容易产生应力变形,经常回产生热收缩导致焊缝两边连接处产生一定的凹陷,在焊接后的打磨工序中,打磨后焊缝外观表面不平整,不符合产品要求,所以在打磨工序之前都要对门框工件的焊缝处进行矫正,当前处理一般都是采用人工手拿夹钳进行张开矫正。现有技术缺点:人工矫正时,每次矫正的幅度都不固定,容易出现矫正不稳定,经常出现矫正不到位或者矫正过度,从而产生许多不良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门框焊后变形矫正用的角撑结构,替代人工矫正,降低人力成本。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门框焊后变形矫正用的角撑结构,包括底座和通过滑轨安装在底座上的滑块,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驱动滑块沿滑轨往复移动的进退气缸,所述滑块上设有两根角支撑块和角撑气缸,各角支撑块包括角撑端和驱动端,两根角支撑块中部通过轴承和铰接轴铰接,所述角撑气缸的执行端上安装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为导向面,驱动端的自由端通过滚动件压触在导向面,还包括驱使驱动端复位的复位单元。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位单元包括两根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驱动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位单元包括两根弹簧和两个固定座,一根弹簧对应一个驱动端,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驱动端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座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一个导向面为水平面,余下一个导向面为与水平面成夹角的倾斜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导向面均为阶梯面,两个阶梯面之间的距离沿着角撑气缸往铰接轴的方向逐渐减小。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铰接轴位于角撑端和驱动端的连接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上设有导向槽,所述驱动块上设有能沿导向槽滑行的导向凸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块中靠近铰接轴的端面设有调节螺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两根铰接的角支撑块,进退气缸驱动滑块移动后,角支撑块插入到产品内部,角撑气缸的执行端驱使驱动块移动,驱动端沿着导向面移动,两个驱动端的自由端的距离增大,角支撑块将产品撑开,达到矫正的效果;待完成打磨工后,角撑气缸的执行端回缩,驱动端在复位单元的作用下复位,角撑端与产品脱离,进退气缸复位,角撑端从产品内退出。本技术通过角撑气缸和角支撑块矫正替代人工矫正,降低人力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图2,一种用于汽车门框焊后变形矫正用的角撑结构,包括底座12和通过滑轨安装在底座12上的滑块13,所述底座12上设置有驱动滑块13沿滑轨往复移动的进退气缸10,进退气缸10的执行端通过连接块与滑块13连接,所述滑块13上设有两根角支撑块14和角撑气缸11,各角支撑块14包括角撑端19和驱动端18,两根角支撑块14中部通过轴承21和铰接轴20铰接,所述角撑气缸11的执行端上安装有驱动块16,所述驱动块16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为导向面25,驱动端18的自由端通过滚动件17压触在导向面25,导向面25上设有供滚动件17定向移动的滚动轨道24,还包括驱使驱动端18复位的复位单元。所述铰接轴20位于角撑端19和驱动端18的连接处。滚动件17为滚轮。进退气缸10驱动滑块13移动后,角支撑块14插入到产品内部,角撑气缸11的执行端驱使驱动块16移动,驱动端18沿着导向面25移动,两个驱动端18的自由端的距离增大,角支撑块14将产品撑开,达到矫正的效果;待完成打磨工后,角撑气缸11的执行端回缩,驱动端18在复位单元的作用下复位,角撑端19与产品脱离,进退气缸10复位,角撑端19从产品内退出。本技术通过角撑气缸和角支撑块矫正,可使得每次矫正量相同,生产稳定,降低不良品出现的几率。本技术可融入到自动打磨工序中,省去人工矫正时间,适用于自动生产线。所述复位单元包括两根弹簧15,所述弹簧1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驱动端18的侧面。驱动端18的侧面设有安装杆23,安装杆23上设有安装孔,弹簧15两端的挂钩勾在安装孔。角支撑块14将产品撑开时,弹簧15被拉伸,驱动块16复位后,弹簧15复位后,为两个驱动端18的复位提供弹力。所述复位单元包括两根弹簧15和两个固定座,一根弹簧15对应一个驱动端18,所述弹簧15的一端固定在驱动端18上,所述弹簧15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座上。固定座可以设置在两个驱动端18之间,即固定座设置在驱动端18内侧,固定座安装在滑块的竖板上,固定座之间形成供调节螺栓穿过的空间。固定座也可以设置在驱动端18外侧,其中一个固定座安装在滑块的竖板上,余下一个固定座安装在滑块的水平板上。角支撑块14将产品撑开时,弹簧15被压缩,驱动块16复位后,弹簧15复位后,为两个驱动端18的复位提供弹力。其中一个导向面25为水平面,余下一个导向面25为与水平面成夹角的倾斜面。驱动块16呈凸台状。凸台的大端靠近角撑气缸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汽车门框焊后变形矫正用的角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通过滑轨安装在底座上的滑块,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驱动滑块沿滑轨往复移动的进退气缸,所述滑块上设有两根角支撑块和角撑气缸,各角支撑块包括角撑端和驱动端,两根角支撑块中部通过轴承和铰接轴铰接,所述角撑气缸的执行端上安装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为导向面,驱动端的自由端通过滚动件压触在导向面,还包括驱使驱动端复位的复位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门框焊后变形矫正用的角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通过滑轨安装在底座上的滑块,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驱动滑块沿滑轨往复移动的进退气缸,所述滑块上设有两根角支撑块和角撑气缸,各角支撑块包括角撑端和驱动端,两根角支撑块中部通过轴承和铰接轴铰接,所述角撑气缸的执行端上安装有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为导向面,驱动端的自由端通过滚动件压触在导向面,还包括驱使驱动端复位的复位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门框焊后变形矫正用的角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单元包括两根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驱动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门框焊后变形矫正用的角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单元包括两根弹簧和两个固定座,一根弹簧对应一个驱动端,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驱动端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座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敏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