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洪清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808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5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的上侧固定连接L形板的竖板,所述L形板的横板一侧固定连接对称的方杆一的一端,每个所述方杆一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恢复训练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恢复训练装置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有利于实现神经内科下肢恢复训练。

A lower limb recovery training device for neur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恢复训练装置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内科疾病往往会引发多种其他症状,病情严重甚至会引起瘫痪。目前,护理过程通常都会通过针灸按摩或者是上下楼梯的方式对下肢的肌肉和神经进行刺激,但是无论是针灸按摩还是上下楼梯都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来操作,使得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较高,也缺少上下抬动腿的同时进行对腿部的按摩。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有利于实现神经内科下肢恢复训练。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的上侧固定连接L形板的竖板,所述L形板的横板一侧固定连接对称的方杆一的一端,每个所述方杆一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恢复训练机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恢复训练机构包括圆杆一,所述圆杆一的中部铰接所述L形板的横板中心,所述圆杆一的一端固定连接转盘的中心,所述圆杆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锥齿轮一的中心,所述圆杆一的下部固定连接圆盘一的偏心处,对称的所述方杆一分别设置有导向孔,对称的方杆二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导向孔,每个所述方杆二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方板一的一侧中心,每个所述方杆二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方板三的一端,所述方板三通过对称的弹簧一固定连接对称的所述方杆一的一侧,每个所述弹簧一分别环套对应的所述方杆二,所述圆盘一接触所述方板三。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锥齿轮一啮合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二的中心轴一端铰接所述L形板的竖板中心,所述锥齿轮二的中心轴另一端固定连接圆盘二的一侧中心,所述圆盘二的另一侧偏心处铰接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圆杆二的一端,所述圆杆二的另一端固定连接L形圆杆的竖杆,所述L形圆杆的横杆固定连接H形板的中心,所述L形圆杆的横杆铰接方板二,所述方板二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上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对称的所述方杆一下部分别设置有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分别设置有圆杆四,每个所述圆杆四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方杆一,每个所述圆杆四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每个所述凹槽分别设置有滑块,每个所述圆杆四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滑块,每个所述滑块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脚踏板,每个所述滑块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三,每个所述圆杆三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H形板的凹槽内。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每个所述方板一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一组均匀排布的按摩棒,每个所述按摩棒分别通过弹簧二固定连接橡胶圆头。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底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椅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装置有多个按摩棒、弹簧二、橡胶圆头,能够实现腿部的按摩面积,有效的将腿部进行按摩;(2)本装置在运动过程中,实现了按摩棒和脚踏板的同时移动,有效的将腿部锻炼的同时进行按摩;(3)通过转盘来带动按摩棒及脚踏板的移动,实现了手臂的锻炼。本技术为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有利于实现神经内科下肢恢复训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五。图6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六。图中:1、椅子,2、底板,3、脚踏板,4、方板一,5、方杆一,6、圆杆一,7、转盘,8、L形板,9、圆盘一,10、锥齿轮一,11、锥齿轮二,12、圆盘二,13、连杆,14、圆杆二,15、L形圆杆,16、H形板,17、滑块,18、圆杆三,19、弹簧一,20、方板三,21、按摩棒,22、弹簧二,23、橡胶圆头,24、方杆二,25、导向孔,26、凹槽,27、圆杆四,111、方板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上侧固定连接L形板8的竖板,所述L形板8的横板一侧固定连接对称的方杆一5的一端,每个所述方杆一5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底板2上,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恢复训练机构。所述恢复训练机构包括圆杆一6,所述圆杆一6的中部铰接所述L形板8的横板中心,所述圆杆一6的一端固定连接转盘7的中心,所述圆杆一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锥齿轮一10的中心,所述圆杆一6的下部固定连接圆盘一9的偏心处,对称的所述方杆一5分别设置有导向孔25,对称的方杆二24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导向孔25,每个所述方杆二24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方板一4的一侧中心,每个所述方杆二24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方板三20的一端,所述方板三20通过对称的弹簧一19固定连接对称的所述方杆一5的一侧,每个所述弹簧一19分别环套对应的所述方杆二24,所述圆盘一9接触所述方板三20。所述锥齿轮一10啮合锥齿轮二11,所述锥齿轮二11的中心轴一端铰接所述L形板8的竖板中心,所述锥齿轮二11的中心轴另一端固定连接圆盘二12的一侧中心,所述圆盘二12的另一侧偏心处铰接连杆13的一端,所述连杆13的另一端铰接圆杆二14的一端,所述圆杆二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L形圆杆15的竖杆,所述L形圆杆15的横杆固定连接H形板16的中心,所述L形圆杆15的横杆铰接方板二111,所述方板二1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的上侧。对称的所述方杆一5下部分别设置有凹槽26,每个所述凹槽26分别设置有圆杆四27,每个所述圆杆四27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方杆一5,每个所述圆杆四27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上,每个所述凹槽26分别设置有滑块17,每个所述圆杆四27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滑块17,每个所述滑块17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脚踏板3,每个所述滑块17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三18,每个所述圆杆三18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H形板16的凹槽内。每个所述方板一4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一组均匀排布的按摩棒21,每个所述按摩棒21分别通过弹簧二22固定连接橡胶圆头23。所述底板2的上侧固定连接椅子1。本技术工作流程为:患者坐在椅子1上,双脚均放在脚踏板3上,双腿一侧贴在橡胶圆头23,转动转盘7,转盘7带动圆杆一6转动,圆杆一6带动圆盘一9及锥齿轮一10转动,在弹簧24的作用下,圆盘一9始终接触方板三20,弹簧24和圆盘一9带动方板三20往复移动,方板三20带动方杆二24沿着导向孔25往复移动,方杆二24带动方板一4往复运动,方板一4带动按摩棒21、弹簧二22、橡胶圆头23往复运动,橡胶圆头23对下肢进行按摩。锥齿轮一10啮合锥齿轮二11,锥齿轮一10带动带动锥齿轮二11转动,锥齿轮二11带动圆盘二12转动,圆盘二12带动连杆13往复摆动,连杆13带动圆杆二14往复摆动,圆杆二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2),其特征是:所述底板(2)的上侧固定连接L形板(8)的竖板,所述L形板(8)的横板一侧固定连接对称的方杆一(5)的一端,每个所述方杆一(5)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底板(2)上,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恢复训练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2),其特征是:所述底板(2)的上侧固定连接L形板(8)的竖板,所述L形板(8)的横板一侧固定连接对称的方杆一(5)的一端,每个所述方杆一(5)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底板(2)上,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恢复训练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恢复训练机构包括圆杆一(6),所述圆杆一(6)的中部铰接所述L形板(8)的横板中心,所述圆杆一(6)的一端固定连接转盘(7)的中心,所述圆杆一(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锥齿轮一(10)的中心,所述圆杆一(6)的下部固定连接圆盘一(9)的偏心处,对称的所述方杆一(5)分别设置有导向孔(25),对称的方杆二(24)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导向孔(25),每个所述方杆二(24)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方板一(4)的一侧中心,每个所述方杆二(24)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方板三(20)的一端,所述方板三(20)通过对称的弹簧一(19)固定连接对称的所述方杆一(5)的一侧,每个所述弹簧一(19)分别环套对应的所述方杆二(24),所述圆盘一(9)接触所述方板三(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锥齿轮一(10)啮合锥齿轮二(11),所述锥齿轮二(11)的中心轴一端铰接所述L形板(8)的竖板中心,所述锥齿轮二(11)的中心轴另一端固定连接圆盘二(12)的一侧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洪清罗飏
申请(专利权)人:杨洪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