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立体发热罩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807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5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立体发热罩体,罩体本体包括第一面层、第二面层、第一里层和第二里层,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的一边连接,第一面层的另一边和第一里层的一边连接,第二面层的另一边和第二里层的一边连接,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的连接边及第一里层和第二里层的未连接边呈弧形,第一里层和第一面层之间的夹层及第二里层和第二面层之间的夹层用于放置加热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加热体和罩体本体分开,使罩体本体可重复循环使用,降低了具有热敷功能罩体的使用成本。

A 3D three-dimensional heating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立体发热罩体
本技术涉及人体凹凸部位热敷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3D立体发热罩体。
技术介绍
传统的热敷罩体的循环使用性能都较差。以眼罩为例,传统的眼罩仅作为遮光部件使用,用于遮挡光线辅助睡眠;而具有热敷功能的眼罩,其发热原理与自发热暖贴类似,均是利用铁粉、碳粉、水及空气反应放热,以达到缓解眼部肌肉紧张疲劳或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的目的。但这种热敷眼罩均是在罩体本体内设置发热体,再将罩体本体和发热体一起密封保存起来,待使用时撕开密封包装,热敷后就不再具有任何价值,只能将罩体本体和发热体一起丢弃。因此,由于循环利用性能差,不仅造成了罩体本体材料的浪费,还增加了具有热敷功能罩体的使用成本。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使用成本低的能够完成热敷功能的罩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D立体发热罩体,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将加热体和罩体本体分开,使罩体本体可重复循环使用,以降低具有热敷功能眼罩的使用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3D立体发热罩体,所述罩体本体包括第一面层、第二面层、第一里层和第二里层,第一面层和第一里层、第二面层和第二里层、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由至少一块无纺布经弯折裁切,局部连接而成,所述第一面层和所述第二面层的一边连接,所述第一面层的另一边和所述第一里层的一边连接,所述第二面层的另一边和所述第二里层的一边连接,所述第一面层和所述第二面层的连接边及所述第一里层和所述第二里层的未连接边呈弧形,所述第一里层和所述第一面层之间的夹层及所述第二里层和所述第二面层之间的夹层用于放置加热体。优选地,所述第一面层、所述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里层和所述第二里层均由无纺布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一面层、所述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里层和所述第二里层均包括至少两层所述无纺布。优选地,所述第一面层和所述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面层和所述第一里层以及所述第二面层和所述第二里层采用热熔连接,两个所述罩体本体通过焊接、热熔或粘接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里层和所述第二里层的未连接边采用热熔封合。优选地,所述第一面层和所述第一里层的连接边以及所述第二面层和所述第二里层的连接边呈弧形。优选地,包括两个罩体本体,两个所述罩体本体的一端直接连接或通过连接件连接;两个所述罩体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有耳挂,所述连接件和所述耳挂为弹性绳、弹性带、非弹性绳或非弹性带。优选地,所述加热体为一次性取暖片。优选地,所述一次性取暖片对称设置,边缘呈与所述第一里层和所述第一面层之间的夹层相配的弧形。优选地,所述一次性取暖片为两个,分别放置在所述第一里层和所述第一面层之间的夹层以及所述第二里层和所述第二面层之间的夹层内。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3D立体发热罩体具有两个用于放置加热体的夹层,可放置一片或两片加热体,罩体本身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个或者三个以上连接组合使用。可佩戴到眼部用以热敷眼部周围的肌肉,起到缓解疲劳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还可用于热敷胸部、肩部、膝部、肘部、腕部、腰部、腹部、背部等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待热敷完成后,可将单独的加热体取出丢弃,而罩体本体则可重复使用,使用者仅需单独购买多个加热体和至少一个罩体本体即可重复进行多次的热敷,不仅降低了使用成本,而且减少了材料的浪费。本技术的3D立体发热罩体的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的连接边及第一里层和第二里层的未连接边呈弧形,在佩戴后,弧形的部分会在眼部、肩部、膝部、肘部、腕部位置凸起,使加热体与热敷部位周围隔开一定的距离。这样设置可防止加热体与热敷部位周围距离过近,以防烫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3D立体发热罩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罩体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罩体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其中:1-罩体本体,2-连接件,3-耳挂,4-第一面层,5-第二面层,6-第一里层,7-第二里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D立体发热罩体,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将加热体和罩体本体分开,使罩体本体可重复循环使用,以降低具有热敷功能眼罩的使用成本。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立体发热罩体,以构成眼罩为例,包括两个罩体本体1、连接件2和耳挂3,两个罩体本体1的一端通过连接件2连接,连接件2优选为非弹性绳,以保持罩体本体1的间距稳定,并可通过控制连接件2的长短调整罩体本体1的间距。两个罩体本体1的另一端连接耳挂3,耳挂3优选为弹性绳,耳挂3的长度和弹性以使罩体本体1可稳定舒适佩戴为准。如图2-3所示,其中:图2为第一里层6和第二里层7呈折叠状态,第一面层4和第二面层5展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面层4和第二面层5以及第一里层6和第二里层7均呈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罩体本体1包括第一面层4、第二面层5、第一里层6和第二里层7,第一面层4、第二面层5、第一里层6和第二里层7均由至少两层无纺布制成,优选为三层。第一面层4和第二面层5的一边连接,第一面层4的另一边和第一里层6的一边连接,第二面层5的另一边和第二里层7的一边连接,优选采用热熔封合连接。第一面层4和第一里层6、第二面层5和第二里层7、第一面层4和第二面层5可由至少一块无纺布经弯折裁切,局部连接而成。第一面层4和第二面层5的连接边及第一里层6和第二里层7的未连接边呈弧形,且第一里层6和第二里层7略小于第一面层4和第二面层5,使得第一里层6和第二里层7在不使用时可折叠收纳在第一面层4和第二面层5之间。第一面层4和第一里层6的连接边以及第二面层5和第二里层7的连接边呈弧形,以便于第一里层6和第二里层7均匀展开。第一里层6和第一面层4之间的夹层及第二里层7和第二面层5之间的夹层用于放置加热体,加热体优选为一次性取暖片,一次性取暖片可以为整体热敷式或多区域局部热敷式,当为多区域局部热敷式时,其布置方式优选针对眼部周围的穴位分布。一次性取暖片可以为单片或两片,当为单片时,一次性取暖片需对称设置,边缘呈与第一里层6和第一面层4以及第二里层7和第二面层5之间的夹层相配的弧形;当为两片时,需分别放置在第一里层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立体发热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本体包括第一面层、第二面层、第一里层和第二里层,第一面层和第一里层、第二面层和第二里层、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由至少一块无纺布经弯折裁切,局部连接而成,所述第一面层和所述第二面层的一边连接,所述第一面层的另一边和所述第一里层的一边连接,所述第二面层的另一边和所述第二里层的一边连接,所述第一面层和所述第二面层的连接边及所述第一里层和所述第二里层的未连接边呈弧形,所述第一里层和所述第一面层之间的夹层及所述第二里层和所述第二面层之间的夹层用于放置加热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立体发热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本体包括第一面层、第二面层、第一里层和第二里层,第一面层和第一里层、第二面层和第二里层、第一面层和第二面层由至少一块无纺布经弯折裁切,局部连接而成,所述第一面层和所述第二面层的一边连接,所述第一面层的另一边和所述第一里层的一边连接,所述第二面层的另一边和所述第二里层的一边连接,所述第一面层和所述第二面层的连接边及所述第一里层和所述第二里层的未连接边呈弧形,所述第一里层和所述第一面层之间的夹层及所述第二里层和所述第二面层之间的夹层用于放置加热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立体发热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层、所述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里层和所述第二里层均由无纺布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立体发热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层、所述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里层和所述第二里层均包括至少两层所述无纺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立体发热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层和所述第二面层、所述第一面层和所述第一里层以及所述第二面层和所述第二里层采用热熔连接。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富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