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碎片捕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8064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5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一种生物碎片捕捉装置,包括外套筒、连接段、驱动器、四个弹性环、栅网结构、细电缆和电压源,外套筒与连接段用环氧树脂同轴粘合固定,驱动器包括六个片状,六个片状的起始端依次均布地与连接段的侧面固定,并排列形成一个驱动器阵列,驱动器六个片状的末端形成的平面为驱动器阵列的进口,六个片状分别通过细电缆均连接电压源,电压源施加不同电压时,能够使得六个片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形变,相邻的片状之间具有栅网结构,栅网结构由平行排列的锯齿形硅氧烷结构组成,四个弹性环的外侧与驱动器的六个片状的内侧通过环氧树脂粘合,使得四个弹性环同轴安装于驱动器阵列的内侧,相邻弹性环之间的间距为1毫米。

A device for capturing biological debr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碎片捕捉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微机电技术的能够在小空间内进行细胞及生物碎片采集的一种生物碎片捕捉装置。
技术介绍
血管中的血小板或其他生物碎片沉积到血管内壁会导致局部血管变窄或堵塞,并引起某些心脏疾病,另外,在某些心脏手术中形成的血栓也会引起血管堵塞,因此,需要在手术的最后阶段进行血管清理。某些现有技术采用带有栅网的金属管支架来避免血管重构引起的血流量减少,但是在支架的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碎片等有可能会重新导致血管堵塞,其他一些现有技术采用药物来洗脱的方法也不足以将生物碎片完全去除,所述一种生物碎片捕捉装置能够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装置基于微机电技术并具有栅网结构,结构简单,体积较小,能够在小空间内进行细胞及生物碎片采集。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种生物碎片捕捉装置包括外套筒、连接段、驱动器、四个弹性环、栅网结构、导液管、抽吸泵、X射线机、细电缆和电压源,xyz为三维坐标系,外套筒与连接段用环氧树脂同轴粘合固定,驱动器包括六个片状,六个片状均具有起始端和末端,驱动器的六个片状的起始端依次均布地与连接段的侧面固定,并排列形成一个驱动器阵列,所述驱动器阵列的中心轴与外套筒同轴,驱动器的六个片状的末端形成的平面为驱动器阵列的进口,六个片状分别通过细电缆均连接电压源,电压源施加不同电压时,能够使得六个片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形变,相邻的片状之间具有栅网结构,栅网结构由平行排列的锯齿形硅氧烷结构组成,四个弹性环的外侧与驱动器的六个片状的内侧通过环氧树脂粘合,使得四个弹性环同轴安装于驱动器阵列的内侧,相邻弹性环之间的间距为1毫米;外套筒为聚乙烯管,外套筒的外径为6毫米、内径为5毫米、长度为10毫米;连接段为钛合金管,连接段的外径为5.5毫米、内径为5毫米、长度为4毫米;驱动器的六个片状均是长度为8毫米、宽度为1.8毫米、厚度为200微米的金属复合材料;细电缆的直径为80微米;四个弹性环均是外径为5毫米、内径为4.9毫米且由高分子弹性材料制成;栅网结构的厚度为3微米,相邻锯齿形间距为20微米,栅网结构沿z方向的弹性系数为2牛/米。采用所述一种生物碎片捕捉装置进行生物碎片捕捉的步骤为:步骤一,外套筒的末端通过导液管连接到抽吸泵,使得抽吸泵通过导液管连通驱动器阵列的内空间;步骤二,对本专利技术装置所处的生物环境内加入造影剂,并通过X射线机进行观察;步骤三,电压源通过细电缆对驱动器的六个片状施加统一的正电压,使得驱动器阵列的进口扩大,并通过导液管带动驱动器阵列移动,使得更多的生物碎片进入驱动器阵列内;步骤四,当驱动器阵列内的生物碎片积聚后,电压源通过细电缆对驱动器的六个片状施加统一的负电压,使得驱动器阵列的进口缩小,生物碎片被限制在驱动器阵列内的空间中;步骤五,开启抽吸泵1秒钟后关闭,使得驱动器阵列内的生物碎片通过导液管被抽吸泵抽离所处的生物环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在小空间内对细胞及生物碎片的采集效率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本技术的图形进一步说明:图1是装置示意图;图2是装置透视图;图3是栅网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外套筒,2.连接段,3.驱动器,4.四个弹性环,5.栅网结构,6.导液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是装置示意图,如图2是装置透视图,包括外套筒(1)、连接段(2)、驱动器(3)、四个弹性环(4)、栅网结构(5)、导液管(6)、抽吸泵、X射线机、细电缆和电压源,xyz为三维坐标系,外套筒(1)为聚乙烯管,外套筒(1)的外径为6毫米、内径为5毫米、长度为10毫米,连接段(2)为钛合金管,连接段(2)的外径为5.5毫米、内径为5毫米、长度为4毫米,外套筒(1)与连接段(2)用环氧树脂同轴粘合固定,驱动器(3)包括六个片状,六个片状均是长度为8毫米、宽度为1.8毫米、厚度为200微米的金属复合材料,六个片状均具有起始端和末端,驱动器(3)的六个片状的起始端依次均布地与连接段(2)的侧面固定,并排列形成一个驱动器阵列,所述驱动器阵列的中心轴与外套筒(1)同轴,驱动器(3)的六个片状的末端形成的平面为驱动器阵列的进口,六个片状分别通过细电缆均连接电压源,细电缆的直径为80微米,电压源施加不同电压时,能够使得六个片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形变,四个弹性环(4)的外侧与驱动器(3)的六个片状的内侧通过环氧树脂粘合,使得四个弹性环(4)同轴安装于驱动器阵列的内侧,相邻弹性环之间的间距为1毫米,四个弹性环(4)均是外径为5毫米、内径为4.9毫米且由高分子弹性材料制成。如图3是栅网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相邻的片状之间具有栅网结构(5),栅网结构(5)由平行排列的锯齿形硅氧烷结构组成,栅网结构(5)的厚度为3微米,相邻锯齿形间距为20微米,栅网结构(5)沿z方向的弹性系数为2牛/米。所述一种生物碎片捕捉装置包括外套筒(1)、连接段(2)、驱动器(3)、四个弹性环(4)、栅网结构(5)、导液管(6)、抽吸泵、X射线机、细电缆和电压源,xyz为三维坐标系,外套筒(1)与连接段(2)用环氧树脂同轴粘合固定,驱动器(3)包括六个片状,六个片状均具有起始端和末端,驱动器(3)的六个片状的起始端依次均布地与连接段(2)的侧面固定,并排列形成一个驱动器阵列,所述驱动器阵列的中心轴与外套筒(1)同轴,驱动器(3)的六个片状的末端形成的平面为驱动器阵列的进口,六个片状分别通过细电缆均连接电压源,电压源施加不同电压时,能够使得六个片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形变,相邻的片状之间具有栅网结构(5),栅网结构(5)由平行排列的锯齿形硅氧烷结构组成,四个弹性环(4)的外侧与驱动器(3)的六个片状的内侧通过环氧树脂粘合,使得四个弹性环(4)同轴安装于驱动器阵列的内侧,相邻弹性环之间的间距为1毫米;外套筒(1)为聚乙烯管,外套筒(1)的外径为6毫米、内径为5毫米、长度为10毫米;连接段(2)为钛合金管,连接段(2)的外径为5.5毫米、内径为5毫米、长度为4毫米;驱动器(3)的六个片状均是长度为8毫米、宽度为1.8毫米、厚度为200微米的金属复合材料;细电缆的直径为80微米;四个弹性环(4)均是外径为5毫米、内径为4.9毫米且由高分子弹性材料制成;栅网结构(5)的厚度为3微米,相邻锯齿形间距为20微米,栅网结构(5)沿z方向的弹性系数为2牛/米。驱动器(3)的加工方法:基本方法是在全氟磺酸薄膜表面镀上金属铂层:第一步,对厚度为190微米的全氟磺酸薄膜表面进行喷砂打磨处理,以增加其表面积,然后置于超声清洗机中采用去离子水清洗,其次再将全氟磺酸薄膜置于稀释后的盐酸溶液中,并保持盐酸溶液呈煮沸状态30分钟以将全氟磺酸薄膜表面的污染及离子去除,接着用去离子水冲洗,最后,将全氟磺酸薄膜置于在煮沸的去离子水中30分钟,用于去除全氟磺酸薄膜表面残留的的酸,并使得薄膜膨胀;第二步,主要目的是使得全氟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碎片捕捉装置,包括外套筒(1)、连接段(2)、驱动器(3)、四个弹性环(4)、栅网结构(5)、导液管(6)、抽吸泵、X射线机、细电缆和电压源,xyz为三维坐标系,其特征是:外套筒(1)与连接段(2)用环氧树脂同轴粘合固定,驱动器(3)包括六个片状,六个片状均具有起始端和末端,驱动器(3)的六个片状的起始端依次均布地与连接段(2)的侧面固定,并排列形成一个驱动器阵列,所述驱动器阵列的中心轴与外套筒(1)同轴,驱动器(3)的六个片状的末端形成的平面为驱动器阵列的进口,六个片状分别通过细电缆均连接电压源,电压源施加不同电压时,能够使得六个片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形变,相邻的片状之间具有栅网结构(5),栅网结构(5)由平行排列的锯齿形硅氧烷结构组成,四个弹性环(4)的外侧与驱动器(3)的六个片状的内侧通过环氧树脂粘合,使得四个弹性环(4)同轴安装于驱动器阵列的内侧,相邻弹性环之间的间距为1毫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碎片捕捉装置,包括外套筒(1)、连接段(2)、驱动器(3)、四个弹性环(4)、栅网结构(5)、导液管(6)、抽吸泵、X射线机、细电缆和电压源,xyz为三维坐标系,其特征是:外套筒(1)与连接段(2)用环氧树脂同轴粘合固定,驱动器(3)包括六个片状,六个片状均具有起始端和末端,驱动器(3)的六个片状的起始端依次均布地与连接段(2)的侧面固定,并排列形成一个驱动器阵列,所述驱动器阵列的中心轴与外套筒(1)同轴,驱动器(3)的六个片状的末端形成的平面为驱动器阵列的进口,六个片状分别通过细电缆均连接电压源,电压源施加不同电压时,能够使得六个片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形变,相邻的片状之间具有栅网结构(5),栅网结构(5)由平行排列的锯齿形硅氧烷结构组成,四个弹性环(4)的外侧与驱动器(3)的六个片状的内侧通过环氧树脂粘合,使得四个弹性环(4)同轴安装于驱动器阵列的内侧,相邻弹性环之间的间距为1毫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冰张向平方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