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延缓土壤中水份流失的草莓土培盆,其结构包括上部的栽培槽和下部的蓄水槽,栽培槽和蓄水槽均为顶端开口的中空盆状结构,栽培槽和蓄水槽之间可拆卸连接,栽培槽的槽底为渗水结构,栽培槽顶部边缘内侧安装有内檐,栽培槽顶部边缘外侧安装有外檐,栽培槽和蓄水槽之间设有自动吸水装置,自动吸水装置贯穿栽培槽的槽底,两端分别延伸至栽培槽和蓄水槽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盆体进行改装,获得一种可以根据土壤干燥程度,自动吸水,兼具储水、保水功能的可以拆卸、方便清洗、易于收纳的多功能草莓土培盆。
A kind of strawberry soil culture basin for delaying water loss in s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延缓土壤中水份流失的草莓土培盆
本技术属于园艺栽培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延缓土壤中水份流失的草莓土培盆。
技术介绍
草莓属于蔷薇科(Rosaceae)蔷薇亚科(Rosoideae)草莓属(Fragaria)多年生草本植物。南京桃草莓资源圃是国家资源圃,目前保存国内外草莓种质资源500余份,涵盖22个种,是国内保存草莓资源最丰富、设施最全的单位,每年承担国家农业部保种项目和科技部平台项目。目前,草莓资源的保存方式为盆栽栽培,现有盆体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上口径20.5cm,下口径13.5cm,盆体上檐0.5cm,植株长势较好,但存在诸多问题。上口径大,与阳光接触面大,土壤水分散失快,在炎热的夏季,彻底浇透水后,仅能维持2-3d,之后,植株就会出现失水萎蔫状态,需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盆体上檐0.5cm,植株开花结果后,果实直接贴到盆体外壁,当接触面遇水,果实就会腐烂,严重影响草莓资源的鉴定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延缓土壤中水份流失的草莓土培盆,其结构包括上部的栽培槽和下部的蓄水槽,栽培槽和蓄水槽均为顶端开口的中空盆状结构,栽培槽和蓄水槽之间可拆卸连接,栽培槽的槽底为渗水结构,栽培槽顶部边缘内侧安装有内檐,栽培槽顶部边缘外侧安装有外檐,栽培槽和蓄水槽之间设有自动吸水装置,自动吸水装置贯穿栽培槽的槽底,两端分别延伸至栽培槽和蓄水槽内部。进一步的:栽培槽顶部边缘内侧设有内卡槽,内檐截面为L形,内檐的一边与内卡槽尺寸相适配,内檐通过插入内卡槽而固定在栽培槽顶部边缘的内侧;栽培槽顶部边缘外侧设有外卡槽,外檐截面为L形,外檐的一边与外卡槽尺寸相适配,外檐通过插入外卡槽而固定在栽培槽顶部边缘的外侧。进一步的:内檐和外檐均由两个半圆弧形结构组成。进一步的:栽培槽的槽底为无纺布槽底或者垫有无纺布的网格镂空槽底。进一步的:自动吸水装置为海绵绳。进一步的:蓄水槽中上部开设有溢水孔。进一步的:栽培槽槽底边缘设有凹槽,蓄水槽顶部设有凸槽,凹槽和凸槽形状和尺寸相适配,栽培槽和蓄水槽之间通过将凸槽插入凹槽以连接。进一步的:内檐向栽培槽内部水平延伸的尺寸为栽培槽上口径的三分之一。进一步的:外檐向栽培槽外部水平延伸的尺寸为五厘米。进一步的:栽培槽和蓄水槽整体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且所有卡接部位的接触面均设有防滑橡胶膜。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对盆体进行改装,获得一种可以根据土壤干燥程度,自动吸水,兼具储水、保水功能的可以拆卸、方便清洗、易于收纳的多功能草莓土培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网格镂空槽底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际应用示意图;图5为草莓苗根部穿透无纺布的照片;附图说明:1-栽培槽,2-蓄水槽,3-槽底,4-自动吸水装置,5-内檐,6-外檐,7-溢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本技术延缓土壤中水份流失的草莓土培盆,如图1所示,其结构包括上部的栽培槽1和下部的蓄水槽2,栽培槽1和蓄水槽2均为顶端开口的中空盆状结构,栽培槽1和蓄水槽2之间可拆卸连接,栽培槽1的槽底3为渗水结构,具体可以为无纺布四周固定在栽培槽1侧壁所成的无纺布槽底,或者垫有无纺布的网格镂空槽底,如图3所示,栽培槽1顶部边缘内侧安装有内檐5,栽培槽1顶部边缘外侧安装有外檐6,栽培槽1和蓄水槽2之间设有自动吸水装置4,具体可以为海绵绳,自动吸水装置4贯穿栽培槽1的槽底3,两端分别延伸至栽培槽1和蓄水槽2内部,蓄水槽2中上部开设有溢水孔7,能排出多余水分。如图2所示,栽培槽1顶部边缘内侧设有内卡槽,内檐5截面为L形,内檐5的一边与内卡槽尺寸相适配,内檐5通过插入内卡槽而固定在栽培槽1顶部边缘的内侧;栽培槽1顶部边缘外侧设有外卡槽,外檐6截面为L形,外檐6的一边与外卡槽尺寸相适配,外檐6通过插入外卡槽而固定在栽培槽1顶部边缘的外侧,内檐5和外檐6均由两个半圆弧形结构组成,以更加方便组装和拆卸,内檐5向栽培槽1内部水平延伸的尺寸为栽培槽1上口径的三分之一,外檐6向栽培槽1外部水平延伸的尺寸为五厘米,起到更好的支撑果梗作用。栽培槽1和蓄水槽2之间可拆卸连接具体实现方案为:栽培槽1槽底边缘设有凹槽,蓄水槽2顶部设有凸槽,凹槽和凸槽形状和尺寸相适配,栽培槽1和蓄水槽2之间通过将凸槽插入凹槽以连接,栽培槽1和蓄水槽2整体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外部观感为浑然一体,以增加土质容量,减少与外界接触,达到减少水分散失的目的,且所有卡接部位的接触面均设有防滑橡胶膜,能够牢固的固定相关卡接部位。本技术使用步骤为:首先将栽培槽1内装满营养基质,装营养基质时将海绵绳竖直放直,然后将内檐5和外檐6通过内卡槽和卡外卡槽安装在栽培槽1顶部,最后将栽培槽1和蓄水槽2通过凹槽和凸槽组合起来。实施例1按照如上使用步骤将该技术应用于20份野生草莓的保存。本技术所提供的的草莓土培盆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利用该草莓土培盆定植20份资源,第一次浇透水后,能够维持6d,利用普通盆体,仅维持3d,证实了本技术具有自动储水、减少水分散失和自动吸水的功能,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减少了人力的投入,适合用于野生草莓资源的栽培。实施例2按照如上使用步骤将该技术应用于20份栽培草莓,用于收集草莓果实性状。本技术的草莓土培盆有内檐、外檐且有蓄水槽2,利用本技术的草莓土培盆定植20份栽培草莓资源,第一次浇透水后,能够维持5天,利用普通盆体,仅维持2.5d。当植株抽生花序结出果实时,花序抽生较短的,使用本技术的草莓土培盆,果实落在内檐上,接触面上略有压痕,但无腐烂现象,花序抽生较长的,如图3所示,果实悬空于盆体外围,不接触盆体,没有出现烂果现象;使用普通的盆体,花序抽生较短的,与盆体中的营养基质接触,接触面出现烂果现象,花序抽生较长的,果实接触盆体,接触面出现摩擦痕迹,果实受到损伤。再次证实本技术不仅节约水资源、减少人力投入,而且还能减少果实的受损,适合用于栽培草莓资源的栽培。本技术整个盆体呈现上窄下宽的梯形形状,在增加容量的同时,减少了营养基质土与空气的接触面,减少了土壤的水分散失;内、外檐结构的设置,不仅起到保水作用,还能减少果实的受损;盆体中间横穿一根海绵绳,可以根据土壤的干湿情况,自动吸水;溢水孔的设置,能够将蓄水槽内多余的水分及时排出;无纺布透气透水同时还不透土,能够保证根正常的呼吸作用,如图5所示,以及浇灌时多余的水分的排除;盆体上下能够进行自由拆卸,便于清洗和收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延缓土壤中水份流失的草莓土培盆,其结构包括上部的栽培槽(1)和下部的蓄水槽(2),栽培槽(1)和蓄水槽(2)均为顶端开口的中空盆状结构,所述栽培槽(1)和蓄水槽(2)之间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槽(1)的槽底(3)为渗水结构,栽培槽(1)顶部边缘内侧安装有内檐(5),栽培槽(1)顶部边缘外侧安装有外檐(6),栽培槽(1)和蓄水槽(2)之间设有自动吸水装置(4),所述自动吸水装置(4)贯穿栽培槽(1)的槽底(3),两端分别延伸至栽培槽(1)和蓄水槽(2)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延缓土壤中水份流失的草莓土培盆,其结构包括上部的栽培槽(1)和下部的蓄水槽(2),栽培槽(1)和蓄水槽(2)均为顶端开口的中空盆状结构,所述栽培槽(1)和蓄水槽(2)之间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槽(1)的槽底(3)为渗水结构,栽培槽(1)顶部边缘内侧安装有内檐(5),栽培槽(1)顶部边缘外侧安装有外檐(6),栽培槽(1)和蓄水槽(2)之间设有自动吸水装置(4),所述自动吸水装置(4)贯穿栽培槽(1)的槽底(3),两端分别延伸至栽培槽(1)和蓄水槽(2)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延缓土壤中水份流失的草莓土培盆,其特征在于:栽培槽(1)顶部边缘内侧设有内卡槽,内檐(5)截面为L形,内檐(5)的一边与内卡槽尺寸相适配,内檐(5)通过插入内卡槽而固定在栽培槽(1)顶部边缘的内侧;栽培槽(1)顶部边缘外侧设有外卡槽,外檐(6)截面为L形,外檐(6)的一边与外卡槽尺寸相适配,外檐(6)通过插入外卡槽而固定在栽培槽(1)顶部边缘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延缓土壤中水份流失的草莓土培盆,其特征在于:内檐(5)和外檐(6)均由两个半圆弧形结构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延缓土壤中水份流失的草莓土培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夫花,赵密珍,袁华招,陈晓东,王静,于红梅,蔡伟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