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板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8015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板材,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及夹在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的夹层,所述夹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面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面板固定连接,所述夹层具有多个蜂窝孔,所述多个蜂窝孔呈矩阵分布;所述夹层还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位于相邻两列所述蜂窝孔之间。通过在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设置蜂窝夹层,使得所述复合板材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提高其使用寿命,并且加宽其使用范围。

Composite she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板材
本技术涉及板材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板材。
技术介绍
复合板材是一种常用的建筑装饰材料,例如,木质复合板材,其通过多层木板片层压制成,然而,木质复合板材在高湿度环境易发霉损坏,导致使用寿命短,不适合用于卫生间等高温度场所,造成使用范围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强度高且使用范围广的复合板材。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板材,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及夹在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的夹层,所述夹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面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面板固定连接,所述夹层具有多个蜂窝孔,所述多个蜂窝孔呈矩阵分布;所述夹层还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位于相邻两列所述蜂窝孔之间。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列蜂窝孔分别填充有发泡材料与吸音材料,且相邻两列所述吸音材料通过一列或者多列所述发泡材料隔开。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层为铝蜂窝层,所述蜂窝孔为多边形孔,所述发泡材料和吸音材料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多边形孔的高度。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层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均涂覆有粘接层,所述第一板面与第二板面分别通过所述粘接层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粘接。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孔呈矩阵分布,所述固定孔中设有支撑柱。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固定孔紧密配合,且所述支撑柱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固定孔的高度。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面板、夹层和第二面板依次连接形成复合板,所述复合板材还包括边框,所述边框用于包覆所述复合板的板边缘,所述边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贴合。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的板面分别设有定位槽,所述边框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延伸有连接部,两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板面贴合。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凸伸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定位槽卡合。本技术的复合板材通过在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设置蜂窝夹层,使得所述复合板材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提高其使用寿命,并且加宽其使用范围。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为本技术复合板材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复合板材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板材,包括第一面板1、第二面板3及夹在所述第一面板1与第二面板3之间的夹层2。所述第一面板1、夹层2和第二面板3依次连接形成复合板,所述第一面板1为顶板,第二面板3为底板,所述第一面板1与所述第二面板3可为石塑面板、密度板、胶合板、铝塑板或者纤维板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板1与第二面板3的板面分别开设有定位槽9,所述第二面板3和第二面板3均为石塑面板,其外板面覆盖一层彩色木纹。所述夹层2的顶端与所述第一面板1固定连接,底端与所述第二面板3固定连接,所述夹层2具有多个蜂窝孔21和多个固定孔22,所述多个蜂窝孔21和所述固定孔22均呈矩阵分布,且所述固定孔22位于相邻两列所述蜂窝孔21之间。通过在所述第一面板1与第二面板3之间设置蜂窝夹层2,使得所述复合板材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提高其使用寿命,并且加宽其使用范围。相邻两列蜂窝孔21分别填充有发泡材料4与吸音材料5,且相邻两列所述吸音材料5通过一列或者多列所述发泡材料4隔开。所述发泡材料4可为聚氨酯泡沫,其具有良好的快速发泡固化的特点和良好的粘合力,所述吸音材料5可为玻璃棉、矿渣棉或者沥青矿渣棉等。通过在夹层2的蜂窝孔21中填充吸音材料5,使其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从而加宽其使用范围。为了增强复合板材的强度,在所述固定孔22中设有支撑柱6,所述支撑柱6与所述固定孔22紧密配合,且所述支撑柱6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固定孔22的高度,此支撑柱6的高度设置,防止所述支撑柱6高出所述夹层2的板面,进一步保证复合板材的平整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层2为铝蜂窝层,所述蜂窝孔21为六边形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蜂窝孔21也可为其他多边形孔,例如五边形孔。所述发泡材料4和吸音材料5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多边形孔的高度,防止发泡材料4和吸音材料5凸出顶板和底板的板面,以保证顶板和底板的平整性,利于夹层2与顶板和底板之间平整连接,也就是确保复合板材的平整性。优选地,所述夹层2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均涂覆有粘接层7,所述第一板面与第二板面分别通过所述粘接层7与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3粘接。所述粘接层7为易容、易干水性的固化胶,可确保夹层2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稳固粘接。所述复合板材还包括边框8,所述边框8用于包覆所述复合板的板边缘,所述边框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面板1与第二面板3贴合。所述边框8的顶端和底端分别朝向所述第一面板1与第二面板3延伸有连接部81,两所述连接部81分别与所述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3的板面贴合,使得边框8可稳固限位,以保证边框8可稳固地包覆复合板材的板边缘。所述连接部81凸伸有定位部82,所述定位部82与所述定位槽9卡合,使得边框8与复合板材快速准确定位。本技术的复合板材通过在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设置蜂窝夹层,使得所述复合板材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提高其使用寿命,并且加宽其使用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板材,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及夹在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的夹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面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面板固定连接,所述夹层具有多个蜂窝孔,所述多个蜂窝孔呈矩阵分布;所述夹层还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位于相邻两列所述蜂窝孔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板材,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及夹在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的夹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面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面板固定连接,所述夹层具有多个蜂窝孔,所述多个蜂窝孔呈矩阵分布;所述夹层还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位于相邻两列所述蜂窝孔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材,相邻两列蜂窝孔分别填充有发泡材料与吸音材料,且相邻两列所述吸音材料通过一列或者多列所述发泡材料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板材,所述夹层为铝蜂窝层,所述蜂窝孔为多边形孔,所述发泡材料和吸音材料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多边形孔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均涂覆有粘接层,所述第一板面与第二板面分别通过所述粘接层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粘接。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长远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坤格隔断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