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隔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隔墙,包括第一墙板(1)及与所述第一墙板(1)配合的第二墙板(2),所述第一墙板(1)的端部设置有安装体(11)和凹部(12),所述第二墙体(2)靠近所述第一墙板(1)的一端设置有滑槽(21)和突起的弹珠(22),所述安装体(11)与所述滑槽(21)相匹配,所述凹部(12)与所述弹珠(22)相匹配,所述安装体(11)可拆卸卡接滑槽(21),所述弹珠(22)抵接于所述凹部(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结构简单且易于拆卸和安装的设计,能够降低综合成本,同时,缩短安装隔墙的时间,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A kind of assembled partition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隔墙
本技术属于建筑隔墙的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隔墙。
技术介绍
在室内装修时通常需要设置隔墙,以分隔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形成多个间室。与传统用砖块砌成的隔墙不同,现有技术中的活动隔墙的底部安装有滚轮,以方便用户调整活动隔墙在室内的位置。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活动隔墙虽然移动灵活,但不能固定于室内,不适用于室内空间的长期分隔。并且,由于现有技术中,活动隔墙的上端与室内的天花板之间存在较大间隙,活动隔墙的下端与室内底板之间也存在较大间隙,使得现有技术中的活动隔墙的隔音效果不佳。其中,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轻质隔墙(公开号:CN108331209A),包括:水平设置于地面的预制基层,所述预制基层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均匀阵列有若干竖龙骨,所述竖龙骨竖直设置,所有所述竖龙骨顶部连接于同一根U型龙骨,所述U型龙骨的开口侧卡于竖龙骨顶部,所述预制基层、竖龙骨及U型龙骨组成的架体两侧分别设有隔墙板,所述隔墙板底部抵接于预制基层顶部,所述预制基层为防水材料。专利技术人在实践中发现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隔断底面的潮气,但是这种方案至少还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结构复杂且不易拆卸和安装;第二,工序复杂,施工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隔墙,采用结构简单且易于拆卸和安装的设计,能够降低综合成本,同时,缩短安装隔墙的时间,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隔墙,包括第一墙板及与所述第一墙板配合的第二墙板,所述第一墙板的端部设置有安装体和凹部,所述第二墙体靠近所述第一墙板的一端设置有滑槽和突起的弹珠,所述安装体与所述滑槽相匹配,所述凹部与所述弹珠相匹配,所述安装体可拆卸卡接滑槽,所述弹珠抵接于所述凹部。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隔墙的一种改进,所述滑槽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安装体通过所述开口滑到所述滑槽内。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隔墙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体的外侧边缘设置有凸起,所述滑槽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匹配的容置腔,所述凸起嵌入在所述容置腔内。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隔墙的一种改进,所述弹珠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隔墙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圈。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隔墙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内均填充有隔音材料。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隔墙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墙板和所述第二墙板均为复合板材、单一材料板材、实心板材或空心板材。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隔墙的一种改进,所述装配式隔墙还包括基座,所述第一墙板或所述第二墙板固定所述基座的顶部。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隔墙的一种改进,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包括第一墙板及与所述第一墙板配合的第二墙板,所述第一墙板的端部设置有安装体和凹部,所述第二墙体靠近所述第一墙板的一端设置有滑槽和突起的弹珠,所述安装体与所述滑槽相匹配,所述凹部与所述弹珠相匹配,所述安装体可拆卸卡接滑槽,所述弹珠抵接于所述凹部。由于现有的隔墙在安装时,需要配合龙骨和铆钉进行安装,施工步骤繁琐,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因此,采用安装体可拆卸卡接滑槽,弹珠抵接于凹部,将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进行固定连接,在保证隔墙的施工强度,省去了安装螺丝或铆钉的工序,安装尺寸的约束较小,拆改难度较低;安装时,只需安装体沿着滑槽进入到滑槽内,确保弹珠抵接于凹部,即可完成将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之间的固定连接,这样定位更准确,有助于提高隔墙施工的整体精度,而且不需要使用螺丝或铆钉固定,即可进行可拆卸的连接,有助于对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进行循环使用;同时,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之间连接件少,使用过程中损耗较少,有助于节约使用成本,更有利于环保。本技术采用结构简单且易于拆卸和安装的设计,能够降低综合成本,同时,缩短安装隔墙的时间,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示意图。其中:1-第一墙板;2-第二墙板;11-安装体;12-凹部;111-凸起;21-滑槽;22-弹珠;211-开口;212-容置腔。具体实施方式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2所示,一种装配式隔墙,包括第一墙板1及与第一墙板1配合的第二墙板2,第一墙板1的端部设置有安装体11和凹部12,第二墙体2靠近第一墙板1的一端设置有滑槽21和突起的弹珠22,安装体11与滑槽21相匹配,凹部12与弹珠22相匹配,安装体11可拆卸卡接滑槽21,弹珠22抵接于凹部12。由于现有的隔墙在安装时,需要配合龙骨和铆钉进行安装,施工步骤繁琐,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因此,采用安装体11可拆卸卡接滑槽21,弹珠22抵接于凹部12,将第一墙板1和第二墙板2进行固定连接,在保证隔墙的施工强度,省去了安装螺丝或铆钉的工序,安装尺寸的约束较小,拆改难度较低;安装时,只需安装体11沿着滑槽21进入到滑槽21内,确保弹珠22抵接于凹部12,即可完成将第一墙板1和第二墙板2之间的固定连接,这样定位更准确,有助于提高隔墙施工的整体精度,而且不需要使用螺丝或铆钉固定,即可进行可拆卸的连接,有助于对第一墙板1和第二墙板2进行循环使用;同时,第一墙板1和第二墙板2之间连接件少,使用过程中损耗较少,有助于节约使用成本,更有利于环保。优选的,滑槽21的一端设置有开口211,安装体11通过开口211滑到滑槽21内。增加开口211,便于将安装体11通过开口211滑到滑槽21内,即,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板(1)及与所述第一墙板(1)配合的第二墙板(2),所述第一墙板(1)的端部设置有安装体(11)和凹部(12),所述第二墙板(2)靠近所述第一墙板(1)的一端设置有滑槽(21)和突起的弹珠(22),所述安装体(11)与所述滑槽(21)相匹配,所述凹部(12)与所述弹珠(22)相匹配,所述安装体(11)可拆卸卡接滑槽(21),所述弹珠(22)抵接于所述凹部(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板(1)及与所述第一墙板(1)配合的第二墙板(2),所述第一墙板(1)的端部设置有安装体(11)和凹部(12),所述第二墙板(2)靠近所述第一墙板(1)的一端设置有滑槽(21)和突起的弹珠(22),所述安装体(11)与所述滑槽(21)相匹配,所述凹部(12)与所述弹珠(22)相匹配,所述安装体(11)可拆卸卡接滑槽(21),所述弹珠(22)抵接于所述凹部(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1)的一端设置有开口(211),所述安装体(11)通过所述开口(211)滑到所述滑槽(21)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体(11)的外侧边缘设置有凸起(111),所述滑槽(21)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凸起(111)匹配的容置腔(212),所述凸起(111)嵌入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秩培,周运大,蔡宗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美墅集成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