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建筑预制墙板,其包括:多块预制板,预制板包括内层预制板、外层预制板和保温层,内层预制板和外层预制板为平板状,外层预制板和内层预制板平行设置,内层预制板和外层预制板之间通过多个间隔分布的预制管连接,预制管呈长条状,多个预制管相互平行地设置,保温层夹在内层预制板和外层预制板之间,保温层设置于预制管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梁架,通过梁架连接多块预制板,梁架设置于相邻的两块预制板之间,梁架的厚度与预制板的厚度相同;连接部,预制板和梁架连接于连接部,连接部位于预制板的厚度方向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配建筑预制墙板,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组成更大尺寸的墙板,并且结构牢固。
A prefabricated wall panel for assembling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建筑预制墙板
本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建筑预制墙板。
技术介绍
预制板就是20世纪早期建筑当中用的楼板,就是工程要用到的模件或板块。因为是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所以叫预制板。制作预制板时,先用木板钉制空心模型,在模型的空心部分布上钢筋后,用水泥灌满空心部分,等干后敲去木板,剩下的就是预制板了。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预制板由于制造快捷、结构强度好得到大范围的应用,如公路旁边的水沟上盖住的水泥板;房顶上做隔热层的水泥板都是预制板。现有混凝土预制板大都采用普通混凝土浇注而成,浇注成型后不能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装配建筑预制墙板,以解决现有墙板使用不灵活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建筑预制墙板,其包括:多块预制板,所述预制板包括内层预制板、外层预制板和保温层,内层预制板和所述外层预制板为平板状,所述外层预制板和所述内层预制板平行设置,所述内层预制板和所述外层预制板之间通过多个间隔分布的预制管连接,所述预制管呈长条状,多个所述预制管相互平行地设置,所述保温层夹在所述内层预制板和所述外层预制板之间,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预制管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梁架,通过所述梁架连接多块所述预制板,所述梁架设置于相邻的两块预制板之间,所述梁架的厚度与所述预制板的厚度相同;连接部,所述预制板和所述梁架连接于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将所述预制板连接于梁架,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预制板的厚度方向的两侧。优选地,所述梁架为工字钢梁,所述工字钢梁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平行,所述第三板连接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平板状,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预制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梁架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优选地,所述预制板还包括边框,所述边框环绕形成闭合形状,所述边框包围所述预制板的边缘。优选地,所述预制板还包括隔音层,所述隔音层设置于所述保温层之间,所述隔音层填充在所述预制管周围。优选地,所述保温层形成蜂巢状的网格,所述蜂巢状的网格在厚度方向上设置有多层,多层网格是错开的。优选地,所述保温层使用岩棉制成。优选地,所述预制管为空心圆管,所述预制管内浇筑混凝土。优选地,所述保温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内层预制板的厚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建筑预制墙板,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组成更大尺寸的墙板,并且结构牢固。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装配建筑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装配建筑预制墙板的局部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装配建筑预制墙板的预制板的截面图。图4为图3中沿A-A的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预制板11-边框12-内层预制板13-外层预制板14-保温层15-预制管16-隔音层2-梁架21-第一板22-第二板23-第三板3-连接部31-螺钉。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建筑预制墙板,其包括多块预制板1、梁架2和连接部3,多块预制板1通过连接部3连接于梁架2。通过所述梁架2连接多块所述预制板1,所述梁架2设置于相邻的两块预制板1之间,所述梁架2的厚度与所述预制板1的厚度相同。具体地,所述梁架2为工字钢梁,所述工字钢梁包括第一板21、第二板22和第三板23,所述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平行,所述第三板连接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第一板21和第二板22与预制板1平行设置。通过所述连接部3将所述预制板1连接于梁架2,所述连接部3位于所述预制板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具体地,通过螺钉31穿过连接部3并旋入梁架2和预制板1,使预制板1连接于梁架2。所述预制板1包括内层预制板12、外层预制板13和保温层14,内层预制板12和所述外层预制板13为平板状,所述外层预制板13和所述内层预制板12平行设置,所述内层预制板12和所述外层预制板13之间通过多个间隔分布的预制管15连接,所述预制管15呈长条状,多个所述预制管15相互平行地设置,所述保温层14夹在所述内层预制板12和所述外层预制板13之间,所述保温层14设置于所述预制管15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预制管15为空心圆管,所述预制管15内浇筑混凝土,可以增强预制管15的强度。优选地,所述连接部3为平板状,所述连接部3和所述预制板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连接部3和所述梁架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这样可以防止例如水的异物进入梁架2和预制板1之间的缝隙。所述保温层14形成蜂巢状的网格,所述蜂巢状的网格在厚度方向上设置有多层,多层网格是错开的,所述保温层14使用岩棉制成。所述预制板1还包括边框11,所述边框11环绕形成闭合形状,所述边框11包围所述预制板1的边缘,边框11可以使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预制板1还包括隔音层16,所述隔音层16设置于两层所述保温层15之间,所述隔音层16填充在所述预制管15周围,提供良好的隔音效果。所述保温层14的厚度大于内层预制板12或外层预制板13的厚度,可以使保温效果较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建筑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多块预制板,所述预制板包括内层预制板、外层预制板和保温层,内层预制板和所述外层预制板为平板状,所述外层预制板和所述内层预制板平行设置,所述内层预制板和所述外层预制板之间通过多个间隔分布的预制管连接,所述预制管呈长条状,多个所述预制管相互平行地设置,所述保温层夹在所述内层预制板和所述外层预制板之间,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预制管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n梁架,通过所述梁架连接多块所述预制板,所述梁架设置于相邻的两块预制板之间,所述梁架的厚度与所述预制板的厚度相同;/n连接部,所述预制板和所述梁架连接于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将所述预制板连接于梁架,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预制板的厚度方向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建筑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多块预制板,所述预制板包括内层预制板、外层预制板和保温层,内层预制板和所述外层预制板为平板状,所述外层预制板和所述内层预制板平行设置,所述内层预制板和所述外层预制板之间通过多个间隔分布的预制管连接,所述预制管呈长条状,多个所述预制管相互平行地设置,所述保温层夹在所述内层预制板和所述外层预制板之间,所述保温层设置于所述预制管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
梁架,通过所述梁架连接多块所述预制板,所述梁架设置于相邻的两块预制板之间,所述梁架的厚度与所述预制板的厚度相同;
连接部,所述预制板和所述梁架连接于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将所述预制板连接于梁架,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预制板的厚度方向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建筑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架为工字钢梁,所述工字钢梁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平行,所述第三板连接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建筑预制墙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毅,武彩虹,陈立达,李缘,蔡浩良,谷欣欣,李锦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天华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