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飞专利>正文

一种L型下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7636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型下水管,属于下水管技术领域,包括L型连接器、设置在连接器内的半球内芯、与连接器贯通连接的弯头以及与弯头贯通连接的软管,连接器包括竖直管、鼓形管以及与横直管,横直管弯头贯通连接,半球内芯包括固定在鼓形管内的圆形板、在圆形板下方的环形板、在环形板下方的半球槽、在环形板一侧的挡板以及位于半球槽出水口的半圆盖,圆形板上设有与半球槽进水口相适应的半圆孔,半球槽的出水口与半圆盖相适应,半圆盖靠自重自然下垂完全挡住半圆盖的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形状为L型,体积较小,在鼓形管内设置靠自身重量堵住出水口的内芯,从而达到不使用水堵就能实现挡住臭味且节省空间的目的。

A L-type down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型下水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下水管,特别是涉及一种L型下水管,属于下水管

技术介绍
生活中需要用水的地方都需要排布管道,管道连接的地方会设置下水管连接两节水管,比如在厨房中、洗浴室和卫生间内,但是这些地方排放的一般都是污水,水流出去后,臭味会随着管道,因此需要一种排水器,能够方便下水,还能阻挡臭味,通常都是采用U型管水堵的方法,但是水堵的时候,本身水会存在弯道中,时间长久,依旧会产生查臭味,U型管体积较大,空间狭小的地方不方便布设,因此需要一种不用水堵亦能阻挡臭味的简易型下水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L型下水管,整体形状为L型,体积较小,在鼓形管内设置靠自身重量堵住出水口的内芯,从而达到不使用水堵就能实现挡住臭味且节省空间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L型下水管,包括L型连接器、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内的半球内芯、与所述连接器贯通连接的弯头以及与所述弯头贯通连接的软管,所述连接器包括通过上螺母与出水管道贯通连接的竖直管、通过中螺母与所述竖直管贯通连接的鼓形管以及与所述鼓形管垂直贯通连接的横直管,所述横直管通过下螺母与所述弯头贯通连接,所述半球内芯包括固定在所述鼓形管内的进水口部位的圆形板、固定在所述圆形板下方的环形板、固定在所述环形板下方的半球槽、固定在所述环形板一侧的挡板以及与所述环形板相连接且位于所述半球槽出水口的半圆盖,所述圆形板上设有与所述半球槽进水口相适应的半圆孔,所述半球槽的出水口与所述半圆盖相适应,所述半圆盖靠自重自然下垂完全挡住所述半圆盖的出水口。优选的方案是,所述上螺母、所述中螺母和所述下螺母均为内设内螺纹的螺母。优选的方案是,所述鼓形管的中部鼓起且与所述半球内芯的外形相适应,所述半球槽位于所述鼓形管内的鼓起部位。优选的方案是,所述鼓形管的下部通过螺纹连接设有底盖。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横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半球槽出水口相连通。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半圆盖的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贯穿所述环形板的支点,所述半圆盖通过所述支点围绕所述环形板旋转。优选的方案是,所述软管的一端通过螺纹或者螺母与所述弯头连接,另一端外围套设有外罩和底塞,所述底塞上设有若干软凸条,若干所述软凸条的外径从下向上依次增大。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L型下水管,比传统的U型管,体积较小,便于安装,而且L型下水管不会存水,不会出现U型管长时间不弯管内水自臭以及腐蚀水管的情况,同时利用内芯上设置半圆盖靠自身重量堵住出水孔,水流靠冲力可以冲开半圆盖,实现用水与防臭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L型下水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L型下水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L型下水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正视图;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L型下水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为按照本技术的L型下水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仰视图;图6为按照本技术的L型下水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左视图;图7为按照本技术的L型下水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右视图;图8为按照本技术的L型下水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为按照本技术的L型下水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半球内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按照本技术的L型下水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半球内芯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按照本技术的L型下水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半球内芯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按照本技术的L型下水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半球内芯的侧视图;图13为按照本技术的L型下水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半球内芯的正视图;图14为按照本技术的L型下水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半圆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按照本技术的L型下水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底塞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器,2-弯头,3-软管,4-外罩,5-底塞,6-半球内芯,11-上螺母,12-中螺母,13-下螺母,14-竖直管,15-鼓形管,16-横直管,17-底盖,51-软凸条,61-圆形板,62-环形板,63-半球槽,64-半圆盖,65-挡板,66-半圆孔,67-支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L型下水管,包括L型连接器1、设置在连接器1内的半球内芯6、与连接器1贯通连接的弯头2以及与弯头2贯通连接的软管3,软管3的一端通过螺纹或者螺母与弯头2连接,另一端外围套设有外罩4和底塞5,传统下水器一般设计成U型,U型体积较大,在狭窄的地方不便于案子,本实施例采用L型,体积较小,节省空间,便于安装下水管,同时U型低端存水可以防臭,但是长时间不用,存水会产生臭味,同时时间长久亦会腐蚀水管,本实施例采用在下水器中安装半球内芯,内芯的出水口设置靠自身重量自然下垂的盖板,能够自动阻挡臭味,结构简单灵活,使用方便。如图1-图8所示,连接器1包括通过上螺母11与出水管道贯通连接的竖直管14、通过中螺母12与竖直管14贯通连接的鼓形管15以及与鼓形管15垂直贯通连接的横直管16,横直管16通过下螺母13与弯头2贯通连接,上螺母11、中螺母12和下螺母13均为内设内螺纹的螺母,螺母两端连接两节水管,连接后成L型,结构较U型管简单,也便于在狭小的空间旋转以及安装。如图8-图14所示,半球内芯6包括固定在鼓形管15内的进水口部位的圆形板61、固定在圆形板61下方的环形板62、固定在环形板62下方的半球槽63、固定在环形板62一侧的挡板65以及位于挡板65下方且位于半球槽63出水口的半圆盖64,整体形状为半个球形,鼓形管15的中部鼓起且与半球内芯6的外形相适应,半球槽63位于鼓形管15的鼓起部位,圆形板61上设有与半球槽63进水口相适应的半圆孔66,半球槽63的出水口与半圆盖64相适应,半圆盖64靠自重自然下垂完全挡住半圆盖64的出水口,实现防臭的功能,当水从竖直管14、鼓形管15流进半球槽63后,水靠自身重力和冲力冲开半圆盖64,横直管16的进水口与半球槽63出水口相连通,实现下水的功能,本实施例采用半球内芯防臭,比传统的U型水堵,结构较为灵活,防止存水腐蚀水管以及存水时间长久发臭的出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15所示,鼓形管15的下部通过螺纹连接设有底盖17,出现异物堵住的情况可以拧开底盖17进行维修。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15所示,半圆盖64的上端的两侧分别设有贯穿环形板62的支点67,半圆盖64通过支点67围绕环形板62旋转,半圆盖64能够自动旋转,可以考自身重力下垂堵住球心内芯的出水孔,也能被水的自重和冲力冲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7和图15所示,底塞5上设有若干软凸条51,若干软凸条5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型下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L型连接器(1)、设置在所述连接器(1)内的半球内芯(6)、与所述连接器(1)贯通连接的弯头(2)以及与所述弯头(2)贯通连接的软管(3),所述连接器(1)包括通过上螺母(11)与出水管道贯通连接的竖直管(14)、通过中螺母(12)与所述竖直管(14)贯通连接的鼓形管(15)以及与所述鼓形管(15)垂直贯通连接的横直管(16),所述横直管(16)通过下螺母(13)与所述弯头(2)贯通连接,所述半球内芯(6)包括固定在所述鼓形管(15)内的进水口部位的圆形板(61)、固定在所述圆形板(61)下方的环形板(62)、固定在所述环形板(62)下方的半球槽(63)、固定在所述环形板(62)一侧的挡板(65)以及与所述环形板(62)相连接且位于所述半球槽(63)出水口侧的半圆盖(64),所述圆形板(61)上设有与所述半球槽(63)进水口相适应的半圆孔(66),所述半球槽(63)的出水口与所述半圆盖(64)相适应,所述半圆盖(64)靠自重自然下垂完全挡住所述半圆盖(64)的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型下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L型连接器(1)、设置在所述连接器(1)内的半球内芯(6)、与所述连接器(1)贯通连接的弯头(2)以及与所述弯头(2)贯通连接的软管(3),所述连接器(1)包括通过上螺母(11)与出水管道贯通连接的竖直管(14)、通过中螺母(12)与所述竖直管(14)贯通连接的鼓形管(15)以及与所述鼓形管(15)垂直贯通连接的横直管(16),所述横直管(16)通过下螺母(13)与所述弯头(2)贯通连接,所述半球内芯(6)包括固定在所述鼓形管(15)内的进水口部位的圆形板(61)、固定在所述圆形板(61)下方的环形板(62)、固定在所述环形板(62)下方的半球槽(63)、固定在所述环形板(62)一侧的挡板(65)以及与所述环形板(62)相连接且位于所述半球槽(63)出水口侧的半圆盖(64),所述圆形板(61)上设有与所述半球槽(63)进水口相适应的半圆孔(66),所述半球槽(63)的出水口与所述半圆盖(64)相适应,所述半圆盖(64)靠自重自然下垂完全挡住所述半圆盖(64)的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型下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飞
申请(专利权)人:杨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