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田田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携带道路清雪除冰机器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772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携带道路清雪除冰机器的驱动装置,包括车体部分和液压系统,车体部分包括T型车架、分别设于T型车架前端两侧的主动轮和设于T型车架后端的万向轮;T型车架下表面设置有载具板,T型车架上表面设置有驾驶室;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箱、装设有发动机的液压泵、液压分配器、液压马达、第一升降油缸及第二升降油缸,第一升降油缸靠近万向轮设置;第二升降油缸靠近主动轮设置,液压马达装设于主动轮的驱动轴上,液压泵从液压油箱内提取液体通过液压分配器传输给液压马达、第一升降油缸及第二升降油缸,上述方案提供驱动装置,可降低能耗,节约能源。

A driving device for carrying road snow and ice clear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携带道路清雪除冰机器的驱动装置
本技术属于装载机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携带道路清雪除冰机器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扫雪机或除冰机都需悬挂在机动车前,靠机动车推动实现清雪或除冰。现有技术中扫雪机或除冰机分为中小型机器和大型机器,中小型机器挂在几吨或十吨左右的机动车上,大型的挂在自重十几吨的汽车上或大型的铲车上,载体自重是扫雪机或除冰机自重的几倍乃至十几倍,而扫雪机或除冰机运转只需载体功率的几分之一或十几分之一,存在大马拉小车,有用功率利用率低的问题,绝大部分功率消耗在载体运转上,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携带道路清雪除冰机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以降低能耗,节约能源。一种用于携带道路清雪除冰机器的驱动装置,包括车体部分和液压系统,所述车体部分包括T型车架、分别设于所述T型车架前端两侧的主动轮和设于所述T型车架后端的万向轮;所述T型车架前端两侧的下方分别固设有旋转轴套,两个所述旋转轴套共同套设一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向下延伸的主动轮外支承板,所述旋转轴靠近所述旋转轴套的外壁设置有主动轮内支承板,所述主动轮装设子所述主动轮内支承板和所述主动轮外支承板之间;所述T型车架上表面后端的中部固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后侧壁固设有万向轮支承板,所述万向轮支承板向下延伸并使其前侧壁与所述T型车架后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轮装设有具有平整上盖的万向轮叉,所述平整上盖的上表面设置有立轴转向机构,所述立轴转向机构与所述万向轮支承板通过连杆升降机构活动连接;所述T型车架下表面设置有用于连接道路清雪除冰机器的载具板,所述T型车架上表面设置有驾驶室;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箱、装设有发动机的液压泵、液压分配器、液压马达、第一升降油缸及第二升降油缸,所述第一升降油缸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立柱的上端和所述连杆升降机构上;所述旋转轴的中部向下设置有升降臂,所述第二升降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升降臂的下端、所述T型车架下表面铰接,所述液压马达为两个且分别装设于所述主动轮的驱动轴上,所述液压泵从所述液压油箱内提取液体通过液压分配器传输给所述液压马达、所述第一升降油缸及所述第二升降油缸。上述方案提供驱动装置,通过优化车体的结构和液压系统的结构而降低车体的自重,进而降低能耗,通过设置第一升降油缸和第二升降油缸实现T型车架上下升降调节,以安装不同高度的清雪除冰机器。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升降机构包括四根销轴套、两块连接板、四根销轴、八个销轴限位螺帽及四个连接杆,两块所述连接板平行设置且其中一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万向轮支承板固定连接,另一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立轴转向机构固定连接,四个所述销轴套成平行四边形布设且每个所述销轴套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端部,四根所述销轴对应穿设于一所述销轴套且其端部分别设置有一所述销轴限位螺帽,每个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外套于所述销轴且位于所述销轴套与所述销轴限位螺帽之间。采用上述结构的连杆升降机构,无论如何调节T型车架的高度,立轴转向机构始终垂直于地面。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所述立轴转向机构包括立轴套、立轴轴承、立轴及调节螺母,所述立轴套的侧壁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立轴套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万向轮叉的平整上盖上,所述立轴轴承内套于所述立轴套内,所述立轴内套于所述立轴轴承且其下端与所述万向轮叉的平整上盖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螺母设于所述立轴的上端。通过设置立轴转向机构可使万向轮快速旋转角度前进,保证了车体部分转向的灵活性。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油缸的缸体铰接于所述立柱的上端,所述第一升降油缸的伸缩杆铰接于与所述立轴套连接的所述连接板下端的中部。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所述T型车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纵梁,设置在所述纵梁前端的前横梁和设置在所述纵梁后端的后横梁,所述前横梁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纵梁外侧壁之间的长度,所述后横梁的长度与两个纵梁外侧壁之间的长度等长。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后横梁及纵梁为相互连通的中空立方柱,利用中空结构的T型车架可以装设液压油,充当液压油箱。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外支承板和所述主动轮内支承板上均设置有加强筋。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油缸与第二升降油缸由同一液压油路控制,所述液压分配器为双向三联液压分配器。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油缸的分支油路上设置有控制阀。设置控制阀可使T型车架前后端分别上升或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携带道路清雪除冰机器的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携带道路清雪除冰机器的驱动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携带道路清雪除冰机器的驱动装置的前视图(局部);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携带道路清雪除冰机器的驱动装置中液压系统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10、T型车架;111、纵梁;112、前横梁;113、后横梁;120、主动轮;121、旋转轴套,122、旋转轴;123、主动轮外支承板;124、主动轮内支承板;125、升降臂;126、三角加强筋;130、万向轮;131、立柱;132、万向轮支承板,133、万向轮叉;134、平整上盖;135a、销轴套;135b、连接板;135c、销轴;135d、销轴限位螺帽;135e、连接杆;135f、转动套;136a、立轴套;136b、立轴轴承;136c、立轴;136d、调节螺母;140、载具板;150、驾驶室;201、液压油箱;202、液压泵;203、液压分配器;204、液压马达;205、第一升降油缸;206、第二升降油缸;207、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携带道路清雪除冰机器的驱动装置,包括车体部分和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装设于车体部分,其用于驱动车体部分前进/后退、上升/或下降。车体部分包括T型车架110、分别设于T型车架110前端两侧的主动轮120和设于T型车架110后端的万向轮130;具体来说,T型车架110前端两侧的下方分别固设有旋转轴套121,两个旋转轴套121共同套设一旋转轴122,旋转轴12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向下延伸的主动轮外支承板123,旋转轴122靠近旋转轴套121的外壁设置有主动轮内支承板124,主动轮120装设于主动轮内支承板124和主动轮外支承板12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轮内支承板124和主动轮外支承板123的下端均配装有轴承座,每个轴承座内均套设有轴承,主动轮120轮轴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主动轮内支承板124和主动轮外支承板123的轴承内。T型车架110上表面后端的中部固设有立柱131,立柱131的后侧壁固设有万向轮支承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携带道路清雪除冰机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部分和液压系统,所述车体部分包括T型车架(110)、分别设于所述T型车架(110)前端两侧的主动轮(120)和设于所述T型车架(110)后端的万向轮(130);/n所述T型车架(110)前端两侧的下方分别固设有旋转轴套(121),两个所述旋转轴套(121)共同套设一旋转轴(122),所述旋转轴(12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向下延伸的主动轮外支承板(123),所述旋转轴(122)靠近所述旋转轴套(121)的外壁设置有主动轮内支承板(124),所述主动轮(120)装设于所述主动轮内支承板(124)和所述主动轮外支承板(123)之间;/n所述T型车架(110)上表面后端的中部固设有立柱(131),所述立柱(131)的后侧壁固设有万向轮支承板(132),所述万向轮支承板(132)向下延伸并使其前侧壁与所述T型车架(110)后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轮(130)装设有具有平整上盖(134)的万向轮叉(133),所述平整上盖(134)的上表面设置有立轴转向机构,所述立轴转向机构与所述万向轮支承板(132)通过连杆升降机构活动连接;/n所述T型车架(110)下表面设置有用于连接道路清雪除冰机器的载具板(140),所述T型车架(110)上表面设置有驾驶室(150);/n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箱(201)、装设有发动机的液压泵(202)、液压分配器(203)、液压马达(204)、第一升降油缸(205)及第二升降油缸(206),所述第一升降油缸(205)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立柱(131)的上端和所述连杆升降机构上;所述旋转轴(122)的中部向下设置有升降臂(125),所述第二升降油缸(20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升降臂(125)的下端、所述T型车架(110)下表面铰接,所述液压马达(204)为两个且分别装设于所述主动轮(120)的驱动轴上,所述液压泵(202)从所述液压油箱(201)内提取液体通过液压分配器(203)传输给所述液压马达(204)、所述第一升降油缸(205)及所述第二升降油缸(20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携带道路清雪除冰机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部分和液压系统,所述车体部分包括T型车架(110)、分别设于所述T型车架(110)前端两侧的主动轮(120)和设于所述T型车架(110)后端的万向轮(130);
所述T型车架(110)前端两侧的下方分别固设有旋转轴套(121),两个所述旋转轴套(121)共同套设一旋转轴(122),所述旋转轴(12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向下延伸的主动轮外支承板(123),所述旋转轴(122)靠近所述旋转轴套(121)的外壁设置有主动轮内支承板(124),所述主动轮(120)装设于所述主动轮内支承板(124)和所述主动轮外支承板(123)之间;
所述T型车架(110)上表面后端的中部固设有立柱(131),所述立柱(131)的后侧壁固设有万向轮支承板(132),所述万向轮支承板(132)向下延伸并使其前侧壁与所述T型车架(110)后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轮(130)装设有具有平整上盖(134)的万向轮叉(133),所述平整上盖(134)的上表面设置有立轴转向机构,所述立轴转向机构与所述万向轮支承板(132)通过连杆升降机构活动连接;
所述T型车架(110)下表面设置有用于连接道路清雪除冰机器的载具板(140),所述T型车架(110)上表面设置有驾驶室(150);
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箱(201)、装设有发动机的液压泵(202)、液压分配器(203)、液压马达(204)、第一升降油缸(205)及第二升降油缸(206),所述第一升降油缸(205)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立柱(131)的上端和所述连杆升降机构上;所述旋转轴(122)的中部向下设置有升降臂(125),所述第二升降油缸(20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升降臂(125)的下端、所述T型车架(110)下表面铰接,所述液压马达(204)为两个且分别装设于所述主动轮(120)的驱动轴上,所述液压泵(202)从所述液压油箱(201)内提取液体通过液压分配器(203)传输给所述液压马达(204)、所述第一升降油缸(205)及所述第二升降油缸(2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携带道路清雪除冰机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升降机构包括四根销轴套(135a)、两块连接板(135b)、四根销轴(135c)、八个销轴限位螺帽(135d)及四个连接杆(135e),两块所述连接板(135b)平行设置且其中一所述连接板(135b)与所述万向轮支承板(132)固定连接,另一所述连接板(135b)与所述立轴转向机构固定连接,四个所述销轴套(135a)成平行四边形布设且每个所述销轴套(135a)固定在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田田
申请(专利权)人:彭田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