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712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0:47
一种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涉及一种桥梁边部施工吊篮,方框(15)的两侧上端分别连接两根水平杆(16)内端,在方框的两短立杆外侧中部和两水平杆的下部分别设有轮子(14),两水平杆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两长立杆(6)的上端,在两长立杆的上部内侧面上分别设有橡胶止滑块(3),两长立杆的靠近下端分别铰接连接在两升降杆(10)的前端,在两升降杆之间设有作业台板(8);两根拉绳(5)的上、下端分别与两直杆后部和两升降杆的外端连接,两直杆的前端分别铰接连接在两水平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U形抬升杆控制作业台板和本申请的起吊,获取了高架桥两边边墙的安全施工。

A movable hanging basket for side construction of via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
本技术涉及一种桥梁边部施工吊篮,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
技术介绍
已知的,在城市中的道路是保证车辆通行的主要载体,然而随着车辆的日益增多,很多修建较早的道路已经无法满足通行需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地下隧道、高架桥是有效增加道路通行量和通行速度的较佳选择;高架桥的特点是桥梁高度较高,一般用钢筋混凝土排架或单柱、双柱式钢筋混凝土桥墩作为支撑体,并由设置在桥墩上端的支座来支撑高架桥桥体,施工中的高架桥桥体上部可利用原有架体或桥面进行后期的沥青铺设作业,而高架桥桥体两边边墙外侧面的基础处理、美化和安装各种设施却非常不便,目前使用的方法有使用绳子捆绑腰部,利用两根钢管担在边墙上,然后利用两根钢管分别捆绑绳子进行作业,这些方法极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利用U形抬升杆控制作业台板和本申请的起吊,获取了高架桥两边边墙的安全施工。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包括方框、水平杆、轮子、长立杆、橡胶止滑块、U形抬升杆、拉绳、升降杆和作业台板,方框的两侧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水平杆的内端,在方框的两短立杆外侧中部分别设有轮子,两水平杆的下部分别设有轮子,两水平杆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两长立杆的上端,在两长立杆的上部内侧面上分别设有橡胶止滑块,两长立杆的靠近下端分别铰接连接在两升降杆的前端,在两升降杆之间设有作业台板;两根拉绳下端分别连接在两升降杆的外端,两根拉绳的上端分别与U形抬升杆的两直杆后部连接,两直杆的前端分别铰接连接在两水平杆的靠近外端上部。所述的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两水平杆的下部面中部分别连接U形杆的两端上部,U形杆的下部两侧分别与两短连接杆的内端连接,在两短连接杆的外端分别连接在两长立杆的中下部前部面上,在两短连接杆之间设有工具放置板,在U形杆的中部内侧面上设有橡胶止滑块。所述的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两水平杆的中部之间设有加固杆。所述的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两长立杆的靠近下端分别连接两合页B的一个活动合页板,两升降杆的前端分别连接两合页B的另一个活动合页板形成两长立杆与两升降杆的铰接连接。所述的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U形抬升杆的两直杆前端分别连接两合页A的一个活动合页板,两合页A的另一个活动合页板分别固定连接两水平杆的靠近外端上部形成铰接连接。所述的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在两拉绳之间设有绳网。所述的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所述绳网的上部两根连接绳头与U形抬升杆的两直杆后端连接,绳网下部的两根连接绳头与两升降杆的外端连接,所述绳网两侧的连接绳头与分别连接两拉绳中部。所述的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在两长立杆的下端之间设有底部杆。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适用于新建高架桥边墙外侧的基础处理、美化和安装各种设施时使用;使用时利用吊机将U形抬升杆中部吊起来,当水平杆下部的长立杆与方框之间对应高架桥桥体的边墙;或水平杆下部的U形杆与方框之间对应高架桥桥体的边墙后,放下U形抬升杆,此时水平杆下部的轮子处于边墙上部面上,方框的轮子顶在边墙的内侧面上,而U形杆或长立杆下部的橡胶止滑块顶在边墙的外侧面上,工人便可翻阅边墙进入作业台板上便可对边墙的外侧面进行作业;本技术具有安放方便,强度高,承重量大和方便作业等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高架桥桥体边墙的应用示意图;在图中:1、合页A;2、U形抬升杆;3、橡胶止滑块;4、绳网;5、拉绳;6、长立杆;7、短连接杆;8、作业台板;9、合页B;10、升降杆;11、底部杆;12、工具放置板;13、U形杆;14、轮子;15、方框;16、水平杆;17、加固杆;18、高架桥桥体;19、边墙;20、护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实施例并不是对于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为支持实现本技术的方式,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框架内的任意等同结构替换,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结合附图1所述的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包括方框15、水平杆16、轮子14、长立杆6、橡胶止滑块3、U形抬升杆2、拉绳5、升降杆10和作业台板8,方框15的两侧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水平杆16的内端,在方框15的两短立杆外侧中部分别设有轮子14,两水平杆16的下部分别设有轮子14,两水平杆16的中部之间设有加固杆17,两水平杆16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两长立杆6的上端,在两长立杆6的上部内侧面上分别设有橡胶止滑块3,在两长立杆6的下端之间设有底部杆11,两长立杆6的靠近下端分别连接两合页B9的一个活动合页板,两升降杆10的前端分别连接两合页B9的另一个活动合页板形成两长立杆6与两升降杆10的铰接连接,在两升降杆10之间设有作业台板8;两根拉绳5下端分别连接在两升降杆10的外端,两根拉绳5的上端分别与U形抬升杆2的两直杆后部连接,在两拉绳5之间设有绳网4,所述绳网4的上部两根连接绳头与U形抬升杆2的两直杆后端连接,绳网4下部的两根连接绳头与两升降杆10的外端连接,所述绳网4两侧的连接绳头与分别连接两拉绳5中部;U形抬升杆2的两直杆前端分别连接两合页A1的一个活动合页板,两合页A1的另一个活动合页板分别固定连接两水平杆16的靠近外端上部形成铰接连接。进一步,本申请在使用时考虑到有些工地需要放置涂料、油漆或其它安装工具,所以给出了具有工具放置板12的实施结构,在两水平杆16的下部面中部分别连接U形杆13的两端上部,U形杆13的下部两侧分别与两短连接杆7的内端连接,在两短连接杆7的外端分别连接在两长立杆6的中下部前部面上,在两短连接杆7之间设有工具放置板12;同理,在增加了工具放置板12后,安装在两长立杆6的上部内侧面上的橡胶止滑块3的安装位置替换为,在U形杆13的中部内侧面上设有橡胶止滑块3。实施所述的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结合附图1或2,制作过程,两根水平杆16和方框15的两立杆做好使用方管钢折弯,然后在折弯方管钢内侧形成的两立杆上下之间分别设置方管钢并焊接形成方框15和两根水平杆16,将四个轮子14分别固定在方框15外侧中部和两根水平杆16的靠近内侧下部;在两根水平杆16的中部相对面与加固杆17的两端焊接连接,U形杆13的上部两端头与两根水平杆16的中部下部面焊接连接,两长立杆6的上端与两根水平杆16的外端焊接连接,底部杆11两端与两长立杆6的下端焊接连接,使用两根短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与U形杆13的下端两角部和两长立杆6的下部焊接连接,然后在两根短连接杆7之间固定工具放置板12获取基本架体结构;使用三根方管钢焊接成图1的U形抬升杆2结构“也可使用一整根方管钢通过折弯获取U形抬升杆2”,将U形抬升杆2的两端头通过合页A1分别与两水平杆16的靠近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包括方框(15)、水平杆(16)、轮子(14)、长立杆(6)、橡胶止滑块(3)、U形抬升杆(2)、拉绳(5)、升降杆(10)和作业台板(8),其特征是:方框(15)的两侧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水平杆(16)的内端,在方框(15)的两短立杆外侧中部分别设有轮子(14),两水平杆(16)的下部分别设有轮子(14),两水平杆(16)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两长立杆(6)的上端,在两长立杆(6)的上部内侧面上分别设有橡胶止滑块(3),两长立杆(6)的靠近下端分别铰接连接在两升降杆(10)的前端,在两升降杆(10)之间设有作业台板(8);两根拉绳(5)下端分别连接在两升降杆(10)的外端,两根拉绳(5)的上端分别与U形抬升杆(2)的两直杆后部连接,两直杆的前端分别铰接连接在两水平杆(16)的靠近外端上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包括方框(15)、水平杆(16)、轮子(14)、长立杆(6)、橡胶止滑块(3)、U形抬升杆(2)、拉绳(5)、升降杆(10)和作业台板(8),其特征是:方框(15)的两侧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根水平杆(16)的内端,在方框(15)的两短立杆外侧中部分别设有轮子(14),两水平杆(16)的下部分别设有轮子(14),两水平杆(16)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两长立杆(6)的上端,在两长立杆(6)的上部内侧面上分别设有橡胶止滑块(3),两长立杆(6)的靠近下端分别铰接连接在两升降杆(10)的前端,在两升降杆(10)之间设有作业台板(8);两根拉绳(5)下端分别连接在两升降杆(10)的外端,两根拉绳(5)的上端分别与U形抬升杆(2)的两直杆后部连接,两直杆的前端分别铰接连接在两水平杆(16)的靠近外端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桥边部施工可移动吊篮,其特征是:两水平杆(16)的下部面中部分别连接U形杆(13)的两端上部,U形杆(13)的下部两侧分别与两短连接杆(7)的内端连接,在两短连接杆(7)的外端分别连接在两长立杆(6)的中下部前部面上,在两短连接杆(7)之间设有工具放置板(12),在U形杆(13)的中部内侧面上设有橡胶止滑块(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可于拓何峰高书强王丹郑新安白晔博袁向飞张国会段杏红卢佳楠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