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62964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9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吊篮,包括底部作业面格栅、多根用于吊装底部作业面格栅的拦片立杆,连接两拦片立杆的拦片横杆以及用于支撑拦片立杆的承重杆,其中,拦片立杆的底端为圆环结构以使其相对于底部作业面格栅可转动,拦片立杆的顶端为圆环结构以供承重杆穿过,拦片横杆设置有多根以供作业人员攀爬使用。通过使用本可折叠吊篮,作业人员可以在开口狭小和作业面小的工况下进行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吊篮
本技术涉及吊篮
,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吊篮。
技术介绍
传统意义的吊篮是具有悬吊平台、提升机、安全锁、电气控制箱等结构的电动或手动吊篮。结构较复杂、体型较大。针对桥梁工程在施工横隔梁连接工序,包括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及拆除、砼浇筑等以及负弯矩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工序中,需要作业人员进入桥面下、两片T梁之间进行施工,因此形成开口狭小,作业面小的状况。理论上T梁架设完成后,中间形成的缝隙非常狭小,一般在40cm~50cm之间,而且该区域布满预留的T梁钢筋,作业人员须先将预留钢筋弯曲,作业人员才能进入作业,但如果吊篮不能折叠或体积过大,仍不能保证将吊篮放入桥面下,因此急需一种能适应该种工况下的吊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吊篮,旨在适用于开口狭小和作业面小的工况,使作业人员可进行施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吊篮,包括底部作业面格栅、多根用于吊装所述底部作业面格栅的拦片立杆,连接两所述拦片立杆的拦片横杆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拦片立杆的承重杆,其中,所述拦片立杆的底端为圆环结构以使其相对于底部作业面格栅可转动,所述拦片立杆的顶端为圆环结构以供承重杆穿过,所述拦片横杆设置有多根以供作业人员攀爬使用。优选地,所述拦片立杆包括两根位于底部作业面格栅前端的前端立杆以及两根位于底部作业面格栅后端的后端立杆,其中,两根所述前端立杆之间和两根所述后端立杆之间均连接有多根所述拦片横杆。优选地,所述可折叠吊篮还包括用于作业人员后部防护的安全索,所述安全索的两端与所述前端立杆和后端立杆连接,所述安全索通过锁扣固定。优选地,所述底部作业面格栅通过多根螺纹钢筋制成。优选地,所述拦片立杆、拦片横杆和承重杆均由螺纹钢筋制成。本技术提出的可折叠吊篮,其结构轻巧,设计合理、针对性强,利用其可进行小开口以及作业面小等特点环境下的工序作业,可容纳多人同时施工,轻松便捷,安全可靠,节约大量人力及财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折叠吊篮在展开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折叠吊篮在展开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可折叠吊篮在折叠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可折叠吊篮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拦片立杆、2-拦片横杆、3-安全索、4-拦片立杆底端的圆环、5-拦片立杆的顶端圆环、6-底部作业面格栅、7-钢筋砼T型梁、8-T型梁预留钢筋、9-T梁横隔板、10-T梁横隔板预留钢筋、11-承重杆。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照图1至图4,本优选实施例中,一种可折叠吊篮,包括底部作业面格栅6、多根用于吊装底部作业面格栅6的拦片立杆1,连接两拦片立杆1的拦片横杆2以及用于支撑拦片立杆1的承重杆11,其中,拦片立杆1的底端为圆环结构以使其相对于底部作业面格栅6可转动,拦片立杆1的顶端为圆环结构以供承重杆11穿过,拦片横杆2设置有多根以供作业人员攀爬使用。底部作业面格栅6用于供作业人员站位。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拦片立杆1包括两根位于底部作业面格栅6前端的前端立杆以及两根位于底部作业面格栅6后端的后端立杆,其中,两根前端立杆之间和两根后端立杆之间均连接有多根拦片横杆2。底部作业面格栅6通过多根螺纹钢筋(φ20的螺纹钢筋)制成,拦片立杆1、拦片横杆2和承重杆11均由螺纹钢筋(φ20的螺纹钢筋)制成。本可折叠吊篮共约21Kg,总体可分为三部分。底部作业面格栅6的长×宽分别为60cm×40cm,用螺纹钢筋焊接形成格栅,间距4cm。第二部分为前后两侧的拦片立杆1,同时供作业人员上下攀爬使用。每侧的拦片立杆1共两根,拦片横杆2共五根且间距40cm。拦片立杆1的端部弯曲成环形并与自身搭接焊接,底端需将底部作业面格栅6的纵杆固定在环内,顶端环形与承重杆11配合作为吊篮的承重结构。第三部分为作业人员后部的防护索,采用上、下两道安全索3扣接在左右两侧拦片上,安全索3选用φ4mm直径的铁链即可,下道安全索3距底部作业面板40cm,上道安全索3距底部作业面板120cm。吊篮展开后长×宽×高分别为60cm×40cm×2.5m的长方体。进一步地,本可折叠吊篮还包括用于作业人员后部防护的安全索3,安全索3的两端与前端立杆和后端立杆连接,安全索3通过锁扣固定。打开锁扣即可解除安全索3。本可折叠吊篮的使用过程如下:采用预制钢筋砼T型梁7的桥梁工程,在墩台及盖梁施工完成后,开始架设T型梁,桥面由多片T型梁排列而成,在两片梁接合边缘(桥面及横隔梁部位)均预埋有钢筋便于后序进行连接施工,使其连成整体。受预埋钢筋影响,施工桥面下横隔梁及其他工序,必须将预埋钢筋弯曲并采用可折叠吊篮才能完成作业。吊篮工作之前为折叠状态,作业人员将吊篮从开口部位下放到作业点后将吊篮展开,同时用承重杆11分别穿过左右两侧拦片顶端的圆环,并放置在桥面上。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并扣接在T梁预埋钢筋上,通过前后两侧的拦片横杆2进入吊篮内,将后部的安全索3扣接在拦片立杆1上,然后开始作业。本实施例提出的可折叠吊篮,其结构轻巧,设计合理、针对性强,利用其可进行小开口以及作业面小等特点环境下的工序作业,可容纳多人同时施工,轻松便捷,安全可靠,节约大量人力及财力。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折叠吊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折叠吊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作业面格栅、多根用于吊装所述底部作业面格栅的拦片立杆,连接两所述拦片立杆的拦片横杆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拦片立杆的承重杆,其中,所述拦片立杆的底端为圆环结构以使其相对于底部作业面格栅可转动,所述拦片立杆的顶端为圆环结构以供承重杆穿过,所述拦片横杆设置有多根以供作业人员攀爬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吊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作业面格栅、多根用于吊装所述底部作业面格栅的拦片立杆,连接两所述拦片立杆的拦片横杆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拦片立杆的承重杆,其中,所述拦片立杆的底端为圆环结构以使其相对于底部作业面格栅可转动,所述拦片立杆的顶端为圆环结构以供承重杆穿过,所述拦片横杆设置有多根以供作业人员攀爬使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片立杆包括两根位于底部作业面格栅前端的前端立杆以及两根位于底部作业面格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东张永辉谢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