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透水砖铺设结构,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透水砖本体,透水砖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水耐磨面层、透水层、不透水的基层,透水砖本体周侧设置有竖置的凸起、竖置的凹槽,一透水砖本体侧面相应的凹槽和凸起与其相邻的透水砖本体侧面的凸起和凹槽互相拼接,凹槽凸起尺寸大于凸起尺寸,拼接后,凹槽与凸起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基层四周设置有空缺部,基层横截面的宽度、长度小于透水层横截面的宽度、长度,拼接后,相邻的透水砖本体之间的空缺部分形成排水通道,间隙与排水通道相连通,间隙及排水通道内填充有夯实的沙子,本透水砖铺设铺设后透水砖在荷载作用下其底部不易出现裂缝或折断破坏,砖承载能力高,排水效果好。
Permeable brick lay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水砖铺设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透水砖铺设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内地面硬化程度巨大,降水无法及时渗入地下,只能通过城市排水管网排水,降水强度大时既会导致严重的城市内涝;除此之外,其还会严重影响土壤的透气和透水,破坏土壤的活性,直接影响到土壤中的微生物。高温下土壤中的水分无法补充到大气中,热岛效应严重。不透水的硬化地面实际上隔绝了土壤与大气之间的热量、水分、空气等的交换,严重破坏生态平衡。针对这些问题,目前会在人行道、停车场、室外广场等地方铺设透水砖由于直接采用了高孔隙率的透水混凝土,导致其在荷载作用下极易折断破坏,需要频繁维修,限制其仅能应用在低荷载下的场地。此外,普通透水砖在铺设后整体性差,极易在外界各种作用下透水砖脱离。传统的透水砖不仅力学性能较差,适用范围小,不存在自排水功能,而且极易损害,需要大量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透水砖铺设结构。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透水砖铺设结构,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透水砖本体,所述透水砖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水耐磨面层、透水层、不透水的基层,所述透水砖本体周侧各个相对的侧面中的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置的凸起,另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置的凹槽,一透水砖本体侧面相应的凹槽和凸起与其相邻的透水砖本体侧面的凸起和凹槽互相拼接,凹槽凸起尺寸大于凸起尺寸,拼接后,凹槽与凸起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基层四周设置有空缺部,基层横截面的宽度、长度小于透水层横截面的宽度、长度,拼接后,相邻的透水砖本体之间的空缺部分形成排水通道,间隙与排水通道相连通,间隙及排水通道内填充有夯实的沙子。进一步的,所述透水层包括强透水砖体、弱透水砖体,所述强透水砖体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嵌槽,弱透水砖体设置在嵌槽内,强透水砖体、弱透水砖体上表面齐平并与透水耐磨面层相连接。进一步的,透水耐磨面层、透水层、基层经粘合剂粘合为一体。进一步的,基层上侧面中部设向上凸起形成圆锥体,或基层上侧面均布有若干圆锥体,透水层下侧面设置有与圆锥体进行拼接的圆锥槽。进一步的,所述透水砖本体的各个棱角处均设有倒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铺设后透水砖在荷载作用下其底部不易出现裂缝或折断破坏,砖承载能力高,排水效果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进一步说明。图1为透水砖本体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透水砖本体的结构仰视图;图3为透水砖本体的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图4为透水砖本体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图5为基层上的圆锥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相邻透水砖本体的拼接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相邻透水砖本体的拼接结构示意图二。图中:1-透水砖本体;2-凸起;3-凹槽;4-透水耐磨面层;5-透水层;501-强透水砖体;502-弱透水砖体;6-基层;7-圆锥体;8-间隙;9-排水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7所示,一种透水砖铺设结构,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透水砖本体1,所述透水砖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水耐磨面层4、透水层5、不透水的基层6,所述透水砖本体周侧各个相对的侧面中的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置的凸起2,另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置的凹槽3,一透水砖本体侧面相应的凹槽和凸起与其相邻的透水砖本体侧面的凸起和凹槽互相拼接,提高透水砖本体在铺设后的整体稳定性,防止透水砖脱离,提高透水砖本体在铺设后的整体稳定性,防止透水砖脱离,凹槽凸起尺寸大于凸起尺寸,拼接后,凹槽与凸起之间形成间隙8,使得雨伞可由间隙内流动,所述基层四周设置有空缺部,基层横截面的宽度、长度小于透水层横截面的宽度、长度,拼接后,相邻的透水砖本体之间的空缺部分形成排水通道9,间隙与排水通道相连通,间隙及排水通道内填充有夯实的沙子。在本实施例中,透水耐磨面层、透水层均采用多孔透水材料,透水耐磨面层厚度根据实际应用场地情况进行调整,透水层尺寸根据透水要求以及荷载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基层为密实非透水材料,基层的厚度根据透水砖应用的场地荷载情况进行调整,基层自身无透水功能,基层在透水砖本体的整体结构中起到“拉结筋”的作用,避免透水砖受上部荷载作用而折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水层包括强透水砖体501、弱透水砖体502,所述强透水砖体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嵌槽,弱透水砖体设置在嵌槽内,强透水砖体、弱透水砖体上表面齐平并与透水耐磨面层相连接。透水层采用不同渗透系数的砖体组合,透水砖的渗透系数不同使得透水砖的堵塞在时间以及空间上不一致,整体延长了透水砖的透水时效,有效保持了透水砖的透水效率。在使用过程中,当雨洪径流进入透水砖铺装路面时,由于透水砖体不同部位的渗透性有差,透水砖的渗透系数在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上有明显差异,雨水首先容易从透水砖高渗透区域入渗,其次才从相对低渗透区入渗,入渗水量以及不同入渗阶段雨洪水所携带的悬浮物数量和大小不同,从而使得透水砖的堵塞发生时间、堵塞发生位置以及堵塞发展程度均有差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强透水砖体的渗透系数为0.25~0.55cm/s,所述弱透水砖体的渗透系数为0.08~0.20cm/s。在本实施例中,透水耐磨面层、透水层、基层经粘合剂粘合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基层上侧面中部设向上凸起形成圆锥体7,或基层上侧面均布有若干圆锥体,透水层下侧面设置有与圆锥体进行拼接的圆锥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水砖本体的各个棱角处均设有倒角,减少透水砖本体在制造、运输及使用时的局部破损。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水砖铺设结构,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透水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水耐磨面层、透水层、不透水的基层,所述透水砖本体周侧各个相对的侧面中的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置的凸起,另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置的凹槽,一透水砖本体侧面相应的凹槽和凸起与其相邻的透水砖本体侧面的凸起和凹槽互相拼接,凹槽凸起尺寸大于凸起尺寸,拼接后,凹槽与凸起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基层四周设置有空缺部,基层横截面的宽度、长度小于透水层横截面的宽度、长度,拼接后,相邻的透水砖本体之间的空缺部分形成排水通道,间隙与排水通道相连通,间隙及排水通道内填充有夯实的沙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砖铺设结构,包括若干相互拼接的透水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透水耐磨面层、透水层、不透水的基层,所述透水砖本体周侧各个相对的侧面中的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置的凸起,另一个侧面设置有竖置的凹槽,一透水砖本体侧面相应的凹槽和凸起与其相邻的透水砖本体侧面的凸起和凹槽互相拼接,凹槽凸起尺寸大于凸起尺寸,拼接后,凹槽与凸起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基层四周设置有空缺部,基层横截面的宽度、长度小于透水层横截面的宽度、长度,拼接后,相邻的透水砖本体之间的空缺部分形成排水通道,间隙与排水通道相连通,间隙及排水通道内填充有夯实的沙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若辉,张青,张良,郑晨迪,潘相如,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海环海滨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