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无垢热水锅炉,由锅筒、电加热管、前、后封头、螺纹换热管、前后汇水箱、出水管、回水管等组成,锅筒上部为螺纹换热管,螺纹换热管分别连接前后封头,并与前后封头外部的前后汇水箱连通。采用热管原理,锅炉实行双向水循环系统。彻底解决了电加热热水锅炉电热管表面结垢和锅炉氧腐蚀问题。(*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业热水锅炉
,尤其涉及一种电加热热水锅炉。目前,国内外现有的电加热热水锅炉普遍采用的循环原理是热网回水通过系统中的循环水泵直接送入锅炉中,这些循环水在锅炉中吸热升温达到额定温度,再送往用户。这种锅炉由于循环水量很大,又全部进入锅炉中,因此,在运行中,锅炉的电加热管结垢严重,不但影响传热,且危及锅炉电加热管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同时还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氧腐蚀,大大缩短了锅炉寿命。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无垢热水锅炉,以解决现有电热热水锅炉电热管表面结垢和锅筒氧腐蚀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热无垢热水锅炉含有锅筒、电加热管、前封头、后封头、出水管、回水管,前封头与后封头靠锅筒相联,电加热管位于锅筒下部,其特征在于锅筒上部布置有螺纹换热管,螺纹换热管的前后端分别连接前、后封头,并与前后封头外部的前、后汇水箱连通,出水管和回水管与后汇水箱连通。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是电热无垢热水锅炉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电热无垢热水锅炉由锅筒(1)、前封头(2)、后封头(3)、螺纹换热管(4)、前汇水箱(5)、后汇水箱(6)、电加热管(7)、出水管(8)、回水管(9)、水位计(10)组成,前封头(2)与后封头(3)靠锅筒(1)相联,电加热管(7)位于锅筒(1)下部,螺纹换热管(4)布置在锅筒(1)上部的蒸气空间,螺纹换热管(4)的前后端分别与前、后封头(2)、(3)相连, 并与前、后汇水箱(5)、(6)连通。出水管(8)和回水管(9)与后汇水箱(6)相通。水位计(10)与锅筒(1)相通。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电热无垢热水锅炉依据的是热管原理,我们将整个电热锅炉视为一根热管,锅炉的电加热管(7)视为热管的加热段,锅筒(1)上部蒸气空间布置的螺纹换热管(4)视为热管的冷却段,锅炉中的炉水视为热管的工质。炉水在加热段中吸热升温,达到汽化,蒸气汇集到锅筒(1)上部的蒸气空间, 通过凝结放热将热量传递给螺纹换热管(4)中循环水,凝结水由于重力作用而汇到加热段中继续加热汽化,热网回水通过回水管(9)进入后汇水箱(6),再进入螺纹换热管(4)中吸热,达到额定温度通过出水管(8)送往热网用户。改变锅炉的运行压力即可改变热水的输出温度。锅炉中的炉水属一次性加入,锅炉在运行中炉水由于与外界隔离而基本不损失,因此,锅炉中始终只有这些水在工作,由于这些水数量有限,那么水中的结垢物质的总量也是有限的,只要锅炉在运行初期做适量排污,即可认为锅炉中的炉水已是纯水,因此,锅炉在运行中电热管表面将不会结垢。众所周知,水中的含氧量与水中的温度有很大关系,水温越高,水中的氧含量越低。由于锅炉中炉水工作温度在105℃以上,且在饱和状态,水中的含氧量极低,因此,不会对锅炉锅筒表面形成腐蚀。这种锅炉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电热热水锅炉电热管表面结垢和锅筒氧腐蚀的同题。权利要求1.电热无垢热水锅炉,含有锅筒、电加热管、前封头、后封头、出水管、回水管,前封头与后封头靠锅筒相联,电加热管位于锅筒下部,其特征在于锅筒上部有换热管,换热管的前后端分别连接前后封头,并与前后封头外部的前后汇水箱连通,出水管和回水管与后汇水箱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无垢热水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为螺纹换热管。专利摘要电热无垢热水锅炉,由锅筒、电加热管、前、后封头、螺纹换热管、前后汇水箱、出水管、回水管等组成,锅筒上部为螺纹换热管,螺纹换热管分别连接前后封头,并与前后封头外部的前后汇水箱连通。采用热管原理,锅炉实行双向水循环系统。彻底解决了电加热热水锅炉电热管表面结垢和锅炉氧腐蚀问题。文档编号F24H1/22GK2383001SQ9923481公开日2000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16日专利技术者李百忍 申请人:李百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热无垢热水锅炉,含有锅筒、电加热管、前封头、后封头、出水管、回水管,前封头与后封头靠锅筒相联,电加热管位于锅筒下部,其特征在于锅筒上部有换热管,换热管的前后端分别连接前后封头,并与前后封头外部的前后汇水箱连通,出水管和回水管与后汇水箱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百忍,
申请(专利权)人:李百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