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制不同间距双缝线的双针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647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缝制不同间距双缝线的双针缝纫机,包括机头、底板、针夹和固设于针夹上的两根机针,机头固设在底板上,针夹连接机头,底板上对应机针处可拆卸连接有针板,机头设置有压紧杆,压紧杆朝向底板的一端固设有压脚,压脚延伸至针夹下方,压脚分别开设有供机针穿插于内的针孔,压脚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连接端连接压紧杆,自由端固设有能够引导织带运动方向的引导筒,引导筒内可拆卸设置有能够限制引导筒的筒内宽度的限宽部件。在引导筒内设置限宽部件,通过选择限宽部件安装与否,能够改变引导筒的筒内宽度的大小,以引导宽度大的织带或宽度小的织带,从而能够用同一个引导筒缝制出间距不同的双缝线,降低制作成本。

A double needle sewing machine for sewing double stitches with different spac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缝制不同间距双缝线的双针缝纫机
本技术涉及缝纫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缝制不同间距双缝线的双针缝纫机。
技术介绍
现有申请公布号CN101525814申请公布日20090909的专利:一种曲折双针缝纫机,包括机头、底板、针夹和固连在针夹上的两根机针,机头固连在底板上,针夹与机头相联,且针夹与机头之间设有可拆卸机构。底板上设有针板,针板与底板可拆卸连接。机头与针板之间还设有半圆腔压脚装置。半圆腔压脚装置包括压紧杆和压脚,所述压紧杆的一端与机头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压脚固连。由于针夹与针杆之间是可拆卸的,可以根据要缝制的双缝线的间距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针夹与针杆相配合使用。双针缝纫机在织带上缝制双缝线时,往往需要采用引导机构,又由于不同宽度的织带缝制的双缝线的间距往往不同。所以在实际制作中针对不同宽度的织带缝制的双缝线时,往往需要更换不同的引导机构和针夹。但是更换的过程操作麻烦,且需要配备不同规格的引导机构和针夹,又增大了制作成本。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双针缝纫机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制不同间距双缝线的双针缝纫机,能够采用同一个引导筒缝制出间距不同的双缝线,降低制作成本。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缝制不同间距双缝线的双针缝纫机,包括机头、底板、针夹和固设于所述针夹上的两根机针,所述机头固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针夹连接所述机头,所述底板上对应所述机针处可拆卸连接有针板,所述机头设置有压紧杆,所述压紧杆朝向所述底板的一端固设有压脚,所述压脚延伸至所述针夹下方,所述压脚分别开设有供所述机针穿插于内的针孔,所述压脚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连接所述压紧杆,所述自由端固设有能够引导织带运动方向的引导筒,所述引导筒内可拆卸设置有能够限制所述引导筒的筒内宽度的限宽部件。进一步地,所述引导筒为筒内截面相同的扁状筒,所述引导筒包括进带口和出带口,所述进带口朝向所述压脚的上方,所述出带口朝向所述压脚的下方靠近所述针孔处。进一步地,所述限宽部件包括一体连接的入筒部和夹持部,所述入筒部包括入筒第一端和入筒第二端,所述夹持部包括夹持第一端和夹持第二端,所述入筒第一端伸入到所述引导筒内,所述入筒第二端与所述夹持第一端连接,所述夹持第二端夹持在所述引导筒的外侧壁上。进一步地,两根所述机针的轴线以所述针夹的轴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布置。进一步地,所述针夹上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机头与所述针夹的连接处开设有多个连接螺纹孔,各所述连接螺纹孔以所述针夹的轴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布置,所述连接通孔内设置有连接螺钉,所述连接螺钉螺接入所述连接螺纹孔内,所述针夹通过所述连接通孔、所述连接螺纹孔和所述连接螺钉与所述机头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缝制不同间距双缝线的双针缝纫机,通过引导筒能够使织带以正确、规整的状态缝制在织布上,在引导筒内设置限宽部件,通过选择限宽部件安装与否,能够改变引导筒的筒内宽度的大小,以引导宽度大的织带或宽度小的织带,从而能够用同一个引导筒缝制出间距不同的双缝线,降低制作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织布和织带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引导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限宽部件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机头1压紧杆11底板2针夹3机针31连接螺钉32针板4压脚5针孔51连接端52自由端53引导筒6进带口61出带口62限宽部件7入筒部71入筒第一端711入筒第二端712夹持部72夹持第一端721夹持第二端722织带8双缝线81织布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一种缝制不同间距双缝线的双针缝纫机,如图1至5所示,包括机头1、底板2、针夹3和固设于针夹3上的两根机针31,机头1固设在底板2上,针夹3连接机头1,底板2上对应机针31处可拆卸连接有针板4,机头1设置有压紧杆11,压紧杆11朝向底板2的一端固设有压脚5,压脚5延伸至针夹3下方,压脚5开设有两个针孔51,两个针孔51分别供两根机针31穿插于内,两个针孔51的孔径尺寸均大于机针31的径向尺寸。压脚5包括连接端52和自由端53,连接端52与压紧杆11固定连接,自由端53固设有能够引导织带8运动方向的引导筒6,该引导筒6为引导机构,在实施例中,引导筒6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自由端53上,引导筒6内可拆卸设置有能够限制引导筒6的筒内宽度(即图4所示的A方向)的限宽部件7。本技术一种缝制不同间距双缝线的双针缝纫机,在压脚5上设置引导筒6,通过引导筒6能够使织带8以正确、规整的状态缝制在织布9上;通过选择限宽部件7安装与否,能够改变引导筒6的筒内宽度的大小,以引导宽度大的织带8或宽度小的织带8,从而能够用同一个压脚5缝制出间距不同的双缝线81,降低制作成本。在引导筒6拆卸限宽部件7的状态下,引导筒6的筒内宽度大,能够引导宽度大的织带8;在引导筒6安装限宽部件7的状态下,引导筒6的筒内宽度小,引导筒6能够引导宽度小的织带8。引导筒6为筒内截面相同的扁状筒,引导筒6的筒内截面与宽度大的织带8的横截面相匹配,使得织带8在通过引导筒6时,引导筒6的筒壁能够对织带8进行整理。引导筒6包括进带口61和出带口62,进带口61朝向压脚5的上方,出带口62朝向压脚5的下方且靠近针孔51处。缝纫机工作时,织带8从进带口61进入后从出带口62出去。限宽部件7包括一体连接的入筒部71和夹持部72,入筒部71包括入筒第一端711和入筒第二端712,夹持部72包括夹持第一端721和夹持第二端722,入筒第一端711伸入到引导筒6内,入筒第二端712与夹持第一端721连接,夹持第二端722夹持在引导筒6的外侧壁上。限宽部件7由金属杆体一体弯折成型。两根机针31的轴线以针夹3的轴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布置。针夹3上开设有连接通孔,机头1与针夹3的连接处开设有多个连接螺纹孔,各连接螺纹孔以针夹3的轴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布置,连接通孔内设置有连接螺钉32,连接螺钉32螺接入连接螺纹孔内,针夹3通过连接通孔、连接螺纹孔和连接螺钉32与机头1连接。由于压脚5与机头1连接,当连接螺钉32螺接入不同的连接螺纹孔内时,相对于压脚5的位置,针夹3以自身轴线为转轴进行一定角度转动,则两根机针31的间距的连线以自身中点为中心进行一定角度转动。两个针孔51的孔径的半径尺寸均大于机针31的可调整的活动范围的尺寸。本说明书将两根机针31的间距的连线称为针连线;将缝纫机工作时,织带8相对针夹3的运动方向的连线称为带连线。当针连线与带连线呈垂直状态时,两根机针31在织带8上制成的双缝线81间距最大;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缝制不同间距双缝线的双针缝纫机,包括机头、底板、针夹和固设于所述针夹上的两根机针,所述机头固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针夹连接所述机头,所述底板上对应所述机针处可拆卸连接有针板,所述机头设置有压紧杆,所述压紧杆朝向所述底板的一端固设有压脚,所述压脚延伸至所述针夹下方,所述压脚分别开设有供所述机针穿插于内的针孔,所述压脚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连接所述压紧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固设有能够引导织带运动方向的引导筒,所述引导筒内可拆卸设置有能够限制所述引导筒的筒内宽度的限宽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制不同间距双缝线的双针缝纫机,包括机头、底板、针夹和固设于所述针夹上的两根机针,所述机头固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针夹连接所述机头,所述底板上对应所述机针处可拆卸连接有针板,所述机头设置有压紧杆,所述压紧杆朝向所述底板的一端固设有压脚,所述压脚延伸至所述针夹下方,所述压脚分别开设有供所述机针穿插于内的针孔,所述压脚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连接所述压紧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固设有能够引导织带运动方向的引导筒,所述引导筒内可拆卸设置有能够限制所述引导筒的筒内宽度的限宽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制不同间距双缝线的双针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筒为筒内截面相同的扁状筒,所述引导筒包括进带口和出带口,所述进带口朝向所述压脚的上方,所述出带口朝向所述压脚的下方并靠近所述针孔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平陈秋平
申请(专利权)人:特步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