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甲醇合成驰放气膜分离非渗透气制甲醇装置,包括以下单元:变压吸附脱碳单元、甲醇合成单元及压缩单元,所述的变压吸附脱碳单元由多个吸附器组成,所述的甲醇合成单元包括甲醇分离器、冷却器、气气换热器、甲醇合成塔和汽液分离器,所述压缩单元包括压缩机及相关辅机,所述变压吸附脱碳单元与甲醇合成单元相连通,且甲醇合成单元与压缩单元相连通,该甲醇合成驰放气膜分离非渗透气制甲醇装置采用非渗透气进一步合成甲醇,可以降低非渗透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减少非渗透气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采用非渗透气进一步合成甲醇,可以增加甲醇产量,增加原甲醇装置的经济效益。
A device for methanol production from methanol synthesis by membrane s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甲醇合成驰放气膜分离非渗透气制甲醇装置
本技术涉及甲醇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甲醇合成驰放气膜分离非渗透气制甲醇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煤制甲醇装置的甲醇合成弛放气经过膜分离回收氢气返回甲醇合成系统,而膜分离非渗透气则减压送去做燃料使用。非渗透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还含有氢气,同时非渗透气干净、压力高,没有对其中的有效组分进行充分利用,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醇合成驰放气膜分离非渗透气制甲醇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甲醇合成驰放气膜分离非渗透气制甲醇装置,包括以下单元:变压吸附脱碳单元、甲醇合成单元及压缩单元,所述的变压吸附脱碳单元由多个吸附器组成,所述的甲醇合成单元包括甲醇分离器、冷却器、气气换热器、甲醇合成塔和汽液分离器,所述压缩单元包括压缩机及相关辅机,所述变压吸附脱碳单元与甲醇合成单元相连通,且甲醇合成单元与压缩单元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甲醇分离器通过管线与压缩机相连接,且甲醇分离器与冷却器相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管线与变压吸附脱碳单元和气气换热器的管线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变压吸附脱碳单元通过管线与气气换热器相连接,且气气换热器通过管线与甲醇合成塔相连接,所述甲醇合成塔通过管线与汽液分离器相连接。优选的,所述膜分离非渗透气氢碳比(氢碳比=(氢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一氧化碳含量))大于1.5,可不设置变压吸附脱碳单元1,膜分离非渗透气直接与甲醇合成单元相连通连通。本技术中,与非渗透气作为燃料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采用非渗透气进一步合成甲醇,可以降低非渗透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减少非渗透气燃烧产生的碳排放;(二)、采用非渗透气进一步合成甲醇,可以增加甲醇产量,增加原甲醇装置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方法中的利用甲醇驰放气膜分离非渗透气生产甲醇流程示意图,并作为实施例1的利用非渗透气生产甲醇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方法中的利甲醇驰放气膜分离非渗透气生产甲醇流程示意图,并作为实施例2的利用非渗透气生产甲醇示意图。附图标记:1、变压吸附脱碳单元;2、压缩机;3、甲醇分离器;4、冷却器;5、气气换热器;6、甲醇合成塔;7、汽液分离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2所示,一种甲醇合成驰放气膜分离非渗透气制甲醇装置,包括以下单元:变压吸附脱碳单元1、甲醇合成单元及压缩单元,变压吸附脱碳单元1由多个吸附器组成,的甲醇合成单元包括甲醇分离器3、冷却器4、气气换热器5、甲醇合成塔6和汽液分离器7,压缩单元包括压缩机2及相关辅机,变压吸附脱碳单元1与甲醇合成单元相连通,且甲醇合成单元与压缩单元相连通。甲醇分离器3通过管线与压缩机2相连接,且甲醇分离器3与冷却器4相连接,压缩机2通过管线与变压吸附脱碳单元1和气气换热器5的管线相连通;变压吸附脱碳单元1通过管线与气气换热器5相连接,且气气换热器5通过管线与甲醇合成塔6相连接,甲醇合成塔6通过管线与汽液分离器7相连接;膜分离非渗透气氢碳比(氢碳比=(氢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一氧化碳含量))大于1.5,可不设置变压吸附脱碳单元1,膜分离非渗透气直接与甲醇合成单元相连通连通。本技术甲醇合成驰放气膜分离非渗透气制甲醇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已有的甲醇合成驰放气经过膜分离提取氢气后的非渗透气进入变压吸附脱碳单元1,变压吸附脱碳单元1将非渗透气中部分二氧化碳脱出,脱出部分二氧化碳的非渗透气与循环气混合后变成入塔气,进入气气换热器5与从甲醇合成出塔气换热,然后进入甲醇合成塔6合成甲醇,从甲醇合成塔6出来的出塔气进入气气换热器5与入塔气换热,最后经冷却器4降温至40℃后进入甲醇分离器3,分离出的气体一部分作为循环气,经压缩机2增压后返回甲醇合成单元,其余部分气体作为燃料气经压力控制后送去燃料管网,分离出的含粗甲醇液体去原甲醇装置闪蒸槽。下面结合具体示例对本技术甲醇合成驰放气膜分离非渗透气制甲醇装置进行解释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甲醇合成驰放气膜分离非渗透气制甲醇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以80万吨/年煤制甲醇为例,膜分离后非渗透气压力6.5Mpa(G),常温,非渗透气流量20000Nm3/h,非渗透气组成为:H2:48%、N2:11.9%、CH4:4%、CO:22%、CO2:14%、CH3OH:0.1%,氢碳比约为0.84。膜分离出来的非渗透气进入变压吸附脱碳单元1,变压吸附脱碳单元1由多个吸附塔组成,吸附塔中装有吸附剂,在吸附塔中部分二氧化碳被吸附,降压后从塔底解析出来,解析气主要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约80%,流量约为2100Nm3/h,其余组分不被吸附剂吸附,从吸附塔顶出来,氢碳比约为1.57,气量约为17900Nm3/h,压力约6.45Mpa(G),从变压吸附脱碳单元1出来的非渗透气与压缩机2出来的60000Nm3/h循环气混合变成入塔气,入塔气进入气气换热器5与从甲醇合成塔6出塔气换热,换热后温度为195~225℃,然后进入甲醇合成塔6,甲醇合成塔6出口气体温度为215~255℃,进入气气换热器5换热,换热后合成气温度为70~100℃,再经冷却器4冷却到温度至40℃,然后进入甲醇分离器3,分离出的粗甲醇液体流量~5350kg/h,去原甲醇装置闪蒸槽。尾气压力约6.25Mpa(G),流量~66500Nm3/h,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循环气,流量60000Nm3/h,经过压缩机2压缩返回甲醇系统循环;一部分作为燃料气,流量6500Nm3/h,经压力控制后送燃料管网。甲醇合成塔6副产饱和蒸汽从汽液分离器7出来,流量~900kg/h,并入到原甲醇装置副产蒸汽管网。该实施例中采用非渗透气生产甲醇,与非渗透气作为燃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甲醇合成驰放气膜分离非渗透气制甲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单元:变压吸附脱碳单元(1)、甲醇合成单元及压缩单元,所述的变压吸附脱碳单元(1)由多个吸附器组成,所述的甲醇合成单元包括甲醇分离器(3)、冷却器(4)、气气换热器(5)、甲醇合成塔(6)和汽液分离器(7),所述压缩单元包括压缩机(2)及相关辅机,所述变压吸附脱碳单元(1)与甲醇合成单元相连通,且甲醇合成单元与压缩单元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醇合成驰放气膜分离非渗透气制甲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单元:变压吸附脱碳单元(1)、甲醇合成单元及压缩单元,所述的变压吸附脱碳单元(1)由多个吸附器组成,所述的甲醇合成单元包括甲醇分离器(3)、冷却器(4)、气气换热器(5)、甲醇合成塔(6)和汽液分离器(7),所述压缩单元包括压缩机(2)及相关辅机,所述变压吸附脱碳单元(1)与甲醇合成单元相连通,且甲醇合成单元与压缩单元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甲醇合成驰放气膜分离非渗透气制甲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醇分离器(3)通过管线与压缩机(2)相连接,且甲醇分离器(3)与冷却器(4)相连接,所述压缩机(2)通过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治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泽嘉华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