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鲜伟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使用的隧洞衬砌混凝土养护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7579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隧洞衬砌混凝土养护辅助装置,属于隧洞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卡接在挡板的上表面。该便于使用的隧洞衬砌混凝土养护辅助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电机、第一转轴、螺纹杆、滑块、第一滑槽和载板,当隧道出现损坏时,工作人员控制第一电机工作,使得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转轴带动螺纹杆转动,使得螺纹杆带动载板运动,使得载板上的工作人员可以快速的对损坏处进行修补,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A convenient auxiliary device for curing tunnel lining concre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使用的隧洞衬砌混凝土养护辅助装置
本技术属于隧洞辅助装置
,具体为一种便于使用的隧洞衬砌混凝土养护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衬砌简单说来就是内衬,常见的就是用砌块衬砌,可以是预应力高压灌浆素混凝土衬砌,二次衬砌和初期支护相对而言,指在隧道已经进行初期支护的条件下,用混凝土等材料修建的内层衬砌,以达到加固支护、优化路线防排水系统、美化外观、方便设置通讯、照明、监测等设施的作用,以适应现代化高速道路隧道建设的要求,现有的隧道施工都是人工手举水管对衬砌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喷洒不均匀,效率低下,现有的隧道出现缺陷时一般采用人工配合脚手架平台对缺陷进行处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安全风险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隧洞衬砌混凝土养护辅助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隧道施工都是人工手举水管对衬砌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喷洒不均匀,效率低下,现有的隧道出现缺陷时一般采用人工配合脚手架平台对缺陷进行处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隧洞衬砌混凝土养护辅助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卡接在挡板的上表面,所述挡板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下表面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通过转动机构与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与侧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载板,所述载板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槽开设在侧板的左侧面,所述载板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下表面与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内卡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卡接在载板内壁的正面。所述第三转轴正面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机身的正面与载板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箱和弯管,所述水箱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右端通过出水管与弯管内壁的右侧面相连通,所述出水管卡接在水箱内,所述弯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喷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板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滚轮,所述喷头的数量设置为若干个。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载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栏,所述载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滑槽和滑块的形状均设置为T形,所述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齿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底端与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顶板的下表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水箱的上表面设置有进水口,所述齿轮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便于使用的隧洞衬砌混凝土养护辅助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电机、第一转轴、螺纹杆、滑块、第一滑槽、侧板和载板,当隧道出现损坏时,工作人员控制第一电机工作,使得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转轴带动螺纹杆转动,使得螺纹杆带动载板运动,使得载板上的工作人员可以快速的对损坏处进行修补,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2、该便于使用的隧洞衬砌混凝土养护辅助装置,通过设置水箱、水泵、出水管、弯管和喷头,使得工作人员控制水泵工作,使得水箱内的水通过水泵和出水管进入弯管,使得弯管内的水通过喷头喷射到隧洞衬砌混凝土上,因设置有若干个喷头,使得水可以均与的喷射到隧洞衬砌混凝土上,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3、该便于使用的隧洞衬砌混凝土养护辅助装置,通过设置第二电机、齿轮和滑板,使得工作人员控制第二电机工作,使得第三转轴通过齿轮带动滑板在第二滑槽内滑动,使得工作人员根据隧道的宽度来调节载板的宽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板左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凹槽、3第一电机、4第一转轴、5第一轴承、6挡板、7侧板、8螺纹杆、9载板、10转动机构、101第二转轴、102第二轴承、11顶板、12防护栏、13水箱、14水泵、15出水管、16弯管、17喷头、18第一滑槽、19滑块、20滚轮、21第二滑槽、22滑板、23齿轮、24第三转轴、25第三轴承、26第二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使用的隧洞衬砌混凝土养护辅助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下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滚轮20,喷头17的数量设置为若干个,通过设置滚轮20,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较为轻松的对底板1进行移动,通过设置喷头17,因设置有若干个喷头17,使得水可以均与的喷射到隧洞衬砌混凝土上,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2,凹槽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5,第一轴承5卡接在挡板6的上表面,挡板6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侧板7,侧板7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转轴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8,螺纹杆8的顶端通过转动机构10与顶板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转动机构10包括第二转轴101,第二转轴101的底端与螺纹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01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102,第二轴承102卡接在顶板11的下表面,通过设置螺纹杆8,使得螺纹杆8可以带动载板9上下运动。顶板11的下表面与侧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螺纹杆8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载板9,载板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栏12,载板9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防护栏12,使得防护栏12可对在载板9上的工作人员进行防护,防止工作人员从载板9上掉落而受到伤害,通过设置载板9,因载板9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使得防滑纹可以增大工作人员可载板9之间的摩擦,避免工作人员因摔倒而受到伤害,载板9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9,滑块19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18内,第一滑槽18和滑块19的形状均设置为T形,滑板22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齿槽,通过设置滑块19,使得滑块19可对载板9进行限位,避免载板9在运动时发生晃动,使得载板9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滑块19和第一滑槽18的形状均设置为T形,使得滑块19不会从第一滑槽18内脱落,使得滑块19可以平稳的在第一滑槽18内滑动,第一滑槽18开设在侧板7的左侧面,载板9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滑槽21,第二滑槽21内滑动连接有滑板22,滑板22的下表面与齿轮23相啮合,齿轮23内卡接有第三转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使用的隧洞衬砌混凝土养护辅助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5),所述第一轴承(5)卡接在挡板(6)的上表面,所述挡板(6)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侧板(7),所述侧板(7)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的顶端通过转动机构(10)与顶板(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n所述顶板(11)的下表面与侧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8)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载板(9),所述载板(9)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9),所述滑块(19)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18)内,所述第一滑槽(18)开设在侧板(7)的左侧面,所述载板(9)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滑槽(21),所述第二滑槽(21)内滑动连接有滑板(22),所述滑板(22)的下表面与齿轮(23)相啮合,所述齿轮(23)内卡接有第三转轴(24),所述第三转轴(24)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25),所述第三轴承(25)卡接在载板(9)内壁的正面;/n所述第三转轴(24)正面的一端与第二电机(2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6)机身的正面与载板(9)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箱(13)和弯管(16),所述水箱(13)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水泵(14),所述水泵(14)的右端通过出水管(15)与弯管(16)内壁的右侧面相连通,所述出水管(15)卡接在水箱(13)内,所述弯管(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喷头(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使用的隧洞衬砌混凝土养护辅助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轴承(5),所述第一轴承(5)卡接在挡板(6)的上表面,所述挡板(6)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侧板(7),所述侧板(7)的下表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的顶端通过转动机构(10)与顶板(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顶板(11)的下表面与侧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8)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载板(9),所述载板(9)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9),所述滑块(19)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18)内,所述第一滑槽(18)开设在侧板(7)的左侧面,所述载板(9)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滑槽(21),所述第二滑槽(21)内滑动连接有滑板(22),所述滑板(22)的下表面与齿轮(23)相啮合,所述齿轮(23)内卡接有第三转轴(24),所述第三转轴(24)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25),所述第三轴承(25)卡接在载板(9)内壁的正面;
所述第三转轴(24)正面的一端与第二电机(2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6)机身的正面与载板(9)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水箱(13)和弯管(1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鲜伟宋亚洲杨亚龙
申请(专利权)人:鲜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