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浮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54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浮床,生态修复浮床,包括呈圆形的中心浮板,环绕所述中心浮板的四周向远离所述中心浮板的一侧依次套设有至少两个用于种植植物的环形浮板;所述中心浮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水孔,所述种植槽内种植有植物。通过将生态浮床设计成圆形的中心浮板及环形浮板,方便工作人员更好的将种植物呈圆环状排布,及呈圆形排布的能开花的植物,以达到生态浮床的美观效果。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loating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修复浮床
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浮床的
,尤其是涉及生态修复浮床。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接踵而来,其中,水体污染在众多污染问题中尤为突出,它影响着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4200多亿m3的污水排入江河湖库,约5.5万亿m3的淡水收到了污染,造成众多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特别在一些公园的湖泊中,公园湖水污染较严重。为了解决湖水污染的问题,人们常常在公园湖水中修建生态浮床,从而改善湖水的污染情况。随着生态浮床技术的日渐成熟,设计师在设计公园生态浮床时,常常需要保证生态浮床的美观性,使公园游玩者在公园游玩时,更加舒适的观览湖水。因此,生态浮床的常见设计方式是,生态浮床设计成圆形浮床,浮床的中心处种植能开花的植物,且该植物呈圆形排布。同时,该植物的植物四周依次重叠种植各种类型的植物,且每层种植的植物相同,以达到生态浮床的多样性、美观性及协调性。现有的用于种植植物的生态床,由若干个正方形或长方向的浮板依次拼接而成。因此,人们需要种植的植物呈圆形排布及圆环形排布,较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生态修复浮床,其优势在于,方便植物的种植。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生态修复浮床,包括呈圆形的中心浮板,环绕所述中心浮板的四周向远离所述中心浮板的一侧依次套设有至少两个用于种植植物的环形浮板;所述中心浮板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将生态浮床设计成中心浮板及套设于中心浮板四周的环形浮板,方便工作人员更好的将种植物呈圆环状排布,及位于呈环形排布的植物的中心部,且中心浮板可种植开花的植物,以达到生态浮床的美观效果。通过种植槽的设置,方便在中心浮板上种植植物;同时,同通水孔主要用于通水。作为优选,每个所述环形浮板由若干个连接浮板依次连接而成,相邻所述连接浮板端部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两连接槽,两所述连接槽分别开设于相邻所述连接浮板的端部,所述连接件分别插接于连接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环形浮板由多连接浮板连接而成,未使用环形浮板之前,方便连接浮板的运输。同时,相邻连接浮板通过连接件与连接槽的连接方式,相邻连接浮板连接或拆卸方便。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槽的侧壁凹陷有卡槽,所述连接件的竖直侧壁设置有嵌设于所述卡槽内的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凸起、卡槽的设置,使连接件与连接槽的连接更稳定,进而提高相邻连接浮板连接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浮板的顶部竖直开设与所述连接浮板底部相通有种植腔,所述种植腔内活动放置有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工作人员可先将植物种植于种植篮以后,然后将种植篮活动放置于种植腔内,从而方便植物的种植。作为优选,所述种植腔呈圆台状,所述种植腔的顶部开口尺寸至所述种植腔的底部开口逐渐减小,所述种植篮的侧壁呈圆台状且刚好与所述种植腔相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种植腔的顶部开口尺寸至植腔的底部开口逐渐减小,种植篮的侧壁呈圆台状且刚好与种植腔相适配,且种植篮的底部面积较小,方便种植篮的放置。当种植篮完全放置于种植腔内后,种植篮的侧壁与种植腔的侧壁相贴合,且种植篮不会向下滑离种植腔。作为优选,环绕所述种植篮的侧壁向外凸起有环形凸缘,所述种植腔的侧壁凹陷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缘嵌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环形凸缘和环形凹槽的设置,使种植篮的放置更稳定。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浮板的顶部开设有对植物叶子的收集槽,所述种植腔开设于收集槽的底部,且所述种植篮的顶部低于收集槽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植物的叶子掉落至收集槽内,并被雨水冲刷至种植篮内,从而达到对植物施肥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环形浮板上固定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连接有活动放置于湖底的石头。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石头通过连接绳对环形浮板位置的限位,从而使环形浮板稳固在某一位置。作为优选,相邻所述连接浮板端部之间设有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一体化设置于连接浮板端部的固定块和开设于相邻所述连接浮板端部的固定槽,所述固定块嵌设于所述固定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拼接环形浮板时,工作人员通过固定块插接于固定槽内,从而将连接浮板拼接成环形浮板,且相邻连接浮板具有良好的稳固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将生态浮床设计成中心浮板及套设于中心浮板四周的环形浮板,方便工作人员更好的将种植物呈圆环状排布,及位于呈环形排布的植物的中心部,且中心浮板可种植开花的植物,以达到生态浮床的美观效果。2.通过种植槽的设置,方便在中心浮板上种植植物;同时,同通水孔主要用于通水。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中心浮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相邻连接浮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及种植篮与连接浮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二中卡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心浮板;11、种植槽;12、通水孔;2、环形浮板;21、连接浮板;211、收集槽;212、种植腔;2121、环形凹槽;22、种植篮;221、环形凸缘;3、连接组件;31、连接件;311、凸起;32连接槽;321、卡槽;41、连接圈;42、连接绳;43、石头;5、卡接组件;51、固定块;52、固定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生态修复浮床,包括水平放置于水面且呈圆形的的中心浮板1,中心浮板1由塑胶材料制成,中心浮板1的顶部竖直向下开设有若干个圆形的种植槽11,种植槽11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水孔12,工作人员能开花的植物种植于种植槽11内。还包括圆环形四个由塑胶材料制成环形浮板2,三个环形浮板2的直径不同,且三个环形浮板2自靠近中心浮板1的侧壁向远离中心浮板1板的一侧依次套设,每个环形浮板2上及中心浮板1上种植不同的植物,从而展示出具有一定美观性的生态浮床。参照图1和图3,每个环形浮板2由若干个呈弧形段的连接浮板21一侧连接而成,相邻连接浮板21端部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连接浮板21的连接组件3。连接组件3包括连接件31和分别开设于相邻连接浮板21端部的连接槽32,连接槽32水平形状类似T形且竖直开设于连接浮板21的端部,连接槽32与连接浮板21的端部及其上下两侧相通。连接件31的水平形状类似“工”字型,相邻连接浮板21的端部相抵接且连接件31的两端分别嵌设于连接槽32内,因此连接件31将相邻连接浮板21的端部连接。为了进一步稳固连接件31与连接槽32的连接,连接件31的竖直端面凸起311有呈半球状的凸起311,且连接槽32的竖直侧壁凹陷有呈半球状的卡槽321。因此,当连接件31的一端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形的中心浮板(1),环绕所述中心浮板(1)的四周向远离所述中心浮板(1)的一侧依次套设有至少两个用于种植植物的环形浮板(2);所述中心浮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槽(11),所述种植槽(11)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水孔(12)。/n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形的中心浮板(1),环绕所述中心浮板(1)的四周向远离所述中心浮板(1)的一侧依次套设有至少两个用于种植植物的环形浮板(2);所述中心浮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槽(11),所述种植槽(11)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水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环形浮板(2)由若干个连接浮板(21)依次连接而成,相邻所述连接浮板(21)端部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连接件(31)和两连接槽(32),两所述连接槽(32)分别开设于相邻所述连接浮板(21)的端部,所述连接件(31)同时嵌设于连接槽(3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32)的侧壁凹陷有卡槽(321),所述连接件(31)的竖直侧壁设置有嵌设于所述卡槽(321)内的凸起(3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浮板(21)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浮板(21)底部相通有种植腔(212),所述种植腔(212)内活动放置有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篮(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腔(2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李燕玲余湛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易立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