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卷膜机的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462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卷膜机的支架,至少包括复卷机,复卷机的下方设置有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四个支撑柱,支撑柱的一侧向外延伸出支撑板,支撑板的悬臂端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轮,支撑柱的下方固定有弹簧柱,弹簧柱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杆上,第一支撑轮的对侧设置有第二支撑轮,第二支撑轮上固定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杆的中心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新性的采用了双轮结构进行支撑,即在支架本体的下方设置了位置对应的第一支撑轮以及第二支撑轮,从而有效的提升了稳定性,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弹簧柱与减震杆的综合作用,有效的提升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减震能力,从而降低外部振动对复卷机的影响。

A kind of support for film roll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卷膜机的支架
本技术涉及膜复卷的
,具体是一种用于卷膜机的支架。
技术介绍
复卷机一般用于:云母带、纸张、薄膜的复卷分切,起到一切为二的作用,常用于将宽幅的卷材分切,更为后续的再次分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膜复卷的专用设备。然而现有的自动复卷机大都体积大,不方便移动。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06615826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动复卷机,通过滚轮装置方便的完成自动复卷机的移动,上述操作方法虽然可以完成自动复卷机的移动,但是仍存有以下缺陷:由于支撑柱与滚轮之间未设置减震结构,使得自动复卷机在移动过程很容易受到外部影响,如地面的凸起或石块等都会使自动复卷机振动,严重的,甚至导致自动复卷机上零件发生偏移,进而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卷膜机的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卷膜机的支架,至少包括复卷机、支架本体、支撑柱、第一支撑轮以及第二支撑轮,所述复卷机的下方设置有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四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向外延伸出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悬臂端铰接有呈倾斜状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背离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轮,所述支撑柱的下方固定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一支撑轮的对侧设置有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上固定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背离第二支撑轮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杆的中心处且第二连杆的朝向第一支撑轮的一侧设置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杆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轮与第二支撑轮位于同一水平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呈钝角夹角结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杆朝向支撑板的一侧向上延伸出呈竖直状的减震杆,所述减震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杆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杆的内腔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杆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杆的两侧内壁上皆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杆的外侧设置有可沿滑槽进行直线运动的滑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创新性的采用了双轮结构进行支撑,即在支架本体的下方设置了位置对应的第一支撑轮以及第二支撑轮,从而有效的提升了稳定性,并且本技术在第一支撑轮与支撑柱之间设置了弹簧柱,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设置了减震杆,从而通过弹簧柱与减震杆的综合作用,有效的提升了本技术的减震能力,从而降低外部振动对复卷机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膜复卷的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支撑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减震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卷膜机的支架,至少包括复卷机10、支架本体20、支撑柱30、第一支撑轮40以及第二支撑轮50,所述复卷机10的下方设置有支架本体20,所述支架本体20的底面设置有四个支撑柱30,所述支撑柱30的一侧向外延伸出支撑板31,所述支撑板31的悬臂端铰接有呈倾斜状的第一连杆32,所述第一连杆32背离支撑板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轮40,所述支撑柱30的下方固定有弹簧柱33,所述弹簧柱3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杆32上,所述第一支撑轮40的对侧设置有第二支撑轮50且所述第一支撑轮40与第二支撑轮50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支撑轮50上固定有第二连杆51,所述第二连杆51背离第二支撑轮50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杆32的中心处且所述第一连杆32与第二连杆51呈钝角夹角结构,所述第二连杆51的朝向第一支撑轮40的一侧设置有拉簧34,所述拉簧3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杆32上。为了更进一步提升本技术的减震能力,请参考图3,所述第二连杆51朝向支撑板31的一侧向上延伸出呈竖直状的减震杆60,所述减震杆6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杆32上,所述减震杆60的内腔设置有减震弹簧61,所述减震弹簧61的一端固定有支撑杆62,所述支撑杆62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连杆51上,所述减震杆60的两侧内壁上皆开设有用于限位的滑槽63,所述支撑杆62的外侧设置有可沿滑槽63进行直线运动的滑杆64。综上所述,本技术创新性的采用了双轮结构进行支撑,即在支架本体20的下方设置了位置对应的第一支撑轮40以及第二支撑轮50,从而有效的提升了稳定性,并且本技术在第一支撑轮40与支撑柱30之间设置了弹簧柱33,第一连杆32与第二连杆51之间设置了减震杆60,从而通过弹簧柱33与减震杆60的综合作用,有效的提升了本技术的减震能力,从而降低外部振动对复卷机10的影响。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卷膜机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复卷机(10)、支架本体(20)、支撑柱(30)、第一支撑轮(40)以及第二支撑轮(50),所述复卷机(10)的下方设置有支架本体(20),所述支架本体(20)的底面设置有四个支撑柱(30),所述支撑柱(30)的一侧向外延伸出支撑板(31),所述支撑板(31)的悬臂端铰接有呈倾斜状的第一连杆(32),所述第一连杆(32)背离支撑板(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轮(40),所述支撑柱(30)的下方固定有弹簧柱(33),所述弹簧柱(3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杆(32)上,所述第一支撑轮(40)的对侧设置有第二支撑轮(50),所述第二支撑轮(50)上固定有第二连杆(51),所述第二连杆(51)背离第二支撑轮(50)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杆(32)的中心处且第二连杆(51)的朝向第一支撑轮(40)的一侧设置有拉簧(34),所述拉簧(3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杆(3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卷膜机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复卷机(10)、支架本体(20)、支撑柱(30)、第一支撑轮(40)以及第二支撑轮(50),所述复卷机(10)的下方设置有支架本体(20),所述支架本体(20)的底面设置有四个支撑柱(30),所述支撑柱(30)的一侧向外延伸出支撑板(31),所述支撑板(31)的悬臂端铰接有呈倾斜状的第一连杆(32),所述第一连杆(32)背离支撑板(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轮(40),所述支撑柱(30)的下方固定有弹簧柱(33),所述弹簧柱(3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杆(32)上,所述第一支撑轮(40)的对侧设置有第二支撑轮(50),所述第二支撑轮(50)上固定有第二连杆(51),所述第二连杆(51)背离第二支撑轮(50)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杆(32)的中心处且第二连杆(51)的朝向第一支撑轮(40)的一侧设置有拉簧(34),所述拉簧(3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杆(3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义豪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区瑞联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