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卡片翻面装置,涉及制卡技术领域,其包括翻转机构以及分别设置在翻转机构两侧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均包括支架、转动连接在支架上的转辊以及沿转辊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输送带;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机架、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主轴、绕主轴侧表面周向均布的多个翻转架以及与主轴相连的伺服电机,所述主轴平行于转辊;所述翻转架包括横杆和连接在横杆上的多组翻转单元,多组所述翻转单元沿横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翻转单元可分别从相邻输送带的间隙中穿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制作后的卡片自动翻转为背面朝上的状态,方便检验卡片背面的涂墨层,提高了工作效率。
A card tur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片翻面装置
本技术涉及制卡
,特别涉及一种卡片翻面装置。
技术介绍
充值卡、刮刮卡等卡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卡片的背面印制图案或号码后通常需在图案或号码的表面涂覆油墨,涂墨完成并烘干硬化后,墨层即可将图案或号码遮盖,卡片使用时手动将墨层进行刮除即可。卡片在生产制作过程中,一个个卡片通常是粘接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大纸板,正常状态下生产线输送出的大纸板是正面朝上的状态,但是油墨层位于卡片的背面,卡片涂墨完成后还需要对墨层进行检验,查看油墨是否已将图案或号码完全覆盖,输送出的大纸板一层层叠在一起,若要检查卡片背面的油墨层涂覆状况,还需要将大纸板一张张翻过来进行检验,十分不便,且增加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卡片翻面装置,能够将制作后的卡片自动翻转为背面朝上的状态,方便检验卡片背面的涂墨层。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卡片翻面装置,包括翻转机构以及分别设置在翻转机构两侧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均包括支架、转动连接在支架上的转辊以及沿转辊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输送带;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机架、转动连接在机架上的主轴、绕主轴侧表面周向均布的多个翻转架以及与主轴相连的伺服电机,所述主轴平行于转辊;所述翻转架包括横杆和连接在横杆上的多组翻转单元,多组所述翻转单元沿横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翻转单元可分别从相邻输送带的间隙中穿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输送机构对称设置在翻转机构的两侧,其中一个输送机构用以将卡片送进翻转架上,另一个输送机构用以将卡片从翻转架上送出,翻转架上各组翻转单元穿叉在输送带之间,翻转单元的转动与输送带的转动互不影响;在进料侧,卡片进入输送带上后翻转架转动将卡片从输送带上取走,然后下一个卡片继续送入输送带上,紧接着下一个翻转架再次将输送带上的卡片取走,如此实现卡片向翻转架上的连续输送,当卡片翻转至出料一侧的输送机构上时,卡片的背面朝向,输送机构将卡片送出至收料一侧即可。通过翻转机构和输送机构的配合能够将生产制作完成后正面朝上的卡片自动翻转为背面朝上的状态,无需后期再次进行人工翻转,直接对卡片背面的涂墨层进行检查即可,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转轮,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转轮的外缘上,所述横杆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橡胶带,所述橡胶带包绕在各个横杆的外侧,每个所述橡胶带分别位于相邻的两组翻转单元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片在随翻转机构转动的过程中,每个卡片均位于相邻的两个翻转架之间,卡片靠近主轴的一侧边抵靠在橡胶带上,橡胶带起到承接卡片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机构进料一侧的支架上设置有控制伺服电机开启的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位于转辊其中一端的上方;所述主轴的其中一端设置有控制伺服电机关闭的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与主轴轴心的连线和第二光电传感器与主轴轴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相邻两组翻转架之间夹角的整数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翻转机构整体为匀速转动状态,首先要求卡片向翻转机构输送的速率保持恒定,即与翻转机构的转动同步,这种情况下对卡片输送速率的精度要求比较高,卡片的输送过程中稍有偏差将会导致卡片无法正常输送至翻转机构上;采用两个光电传感器进行配合,当卡片移动至输送带上时,卡片经过第一光电传感器的前方,第一光电传感器接受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将信号反馈给PLC,PLC控制伺服电机开启,翻转架转动,翻转单元将卡片从输送带上取走,当翻转单元转动至第二光电传感器处时,第二光电传感器4接受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将信号反馈给PLC,PLC控制伺服电机关闭,翻转架停止转动,然后下一个卡片再次输送至输送带上,如此往复运转,翻转机构间歇运转,无论卡片以怎样的运动形式向翻转机构上输送,翻转机构都能够对卡片进行接收,大大降低了出错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组所述翻转单元均包括两根垂直连接在横杆上的连杆以及连接在两根连杆之间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沿连杆的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每根所述支撑杆均垂直于连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转单元采用两根连杆的形式,使得整个翻转架较为轻盈,在连杆之间连接支撑杆,将两根连杆连接在一起,避免了连杆的晃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单元之间连接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连接在各个连杆之间,所述加固杆平行于横杆且位于靠近横杆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杆设置在连杆的根部,不会与输送带的端部干涉,且能够将各组翻转单元连接为一体,防止翻转架在转动过程中,连杆的自由端绕其根部转动,保证各个连杆始终处在同一平面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轮的外周面上固定设置有一圈限位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翻转机构为间歇运动,因此在转动过程中翻转机构会出现急停,整个翻转机构会出现振动现象,设置限位环可有效避免卡片沿主轴的轴向窜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翻转机构和输送机构的配合能够将生产制作完成后正面朝上的卡片自动翻转为背面朝上的状态,无需后期再次进行人工翻转,直接对卡片背面的涂墨层进行检查即可,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2.通过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的配合,保证了卡片能够顺利输送至翻转机构上,降低了输送过程中的出错率;3.每个翻转单元均为两根连杆和多根支撑杆的组合,增强了翻转机构整体的轻盈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给出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翻转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翻转机构;11、机架;12、主轴;13、伺服电机;14、横杆;15、翻转单元;151、连杆;152、支撑杆;153、加固杆;16、转轮;161、限位环;17、橡胶带;2、输送机构;21、支架;22、转辊;23、输送带;3、第一光电传感器;4、第二光电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卡片翻面装置,包括对卡片进行翻转的翻转机构1和对称设置在翻转机构1两侧的输送机构2,两组输送机构2中的其中一组用于将卡片的送入翻转机构1,另一组用于将翻转后的卡片从翻转机构1上送出。输送机构2均包括支架21、转辊22和输送带23,转辊22转动设置在支架21上,输送带23为条形且沿转辊22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条,支架2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输送带23的传送架,输送带23盘绕在传送架和转辊22上,转辊22的一端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参照图1和图2,翻转机构1包括机架11、主轴12、伺服电机13和翻转架等,主轴12转动连接在机架11上,主轴12平行于两个转辊22,伺服电机13安装在机架11上,伺服电机13的输出轴通过链条与主轴12相连,主轴1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轮16,翻转架以主轴12的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片翻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机构(1)以及分别设置在翻转机构(1)两侧的输送机构(2);/n所述输送机构(2)均包括支架(21)、转动连接在支架(21)上的转辊(22)以及沿转辊(2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输送带(23);/n所述翻转机构(1)包括机架(11)、转动连接在机架(11)上的主轴(12)、绕主轴(12)侧表面周向均布的多个翻转架以及与主轴(12)相连的伺服电机(13),所述主轴(12)平行于转辊(22);/n所述翻转架包括横杆(14)和连接在横杆(14)上的多组翻转单元(15),多组所述翻转单元(15)沿横杆(1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翻转单元(15)可分别从相邻输送带(23)的间隙中穿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片翻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机构(1)以及分别设置在翻转机构(1)两侧的输送机构(2);
所述输送机构(2)均包括支架(21)、转动连接在支架(21)上的转辊(22)以及沿转辊(2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输送带(23);
所述翻转机构(1)包括机架(11)、转动连接在机架(11)上的主轴(12)、绕主轴(12)侧表面周向均布的多个翻转架以及与主轴(12)相连的伺服电机(13),所述主轴(12)平行于转辊(22);
所述翻转架包括横杆(14)和连接在横杆(14)上的多组翻转单元(15),多组所述翻转单元(15)沿横杆(1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翻转单元(15)可分别从相邻输送带(23)的间隙中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片翻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转轮(16),所述横杆(1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转轮(16)的外缘上,所述横杆(14)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橡胶带(17),所述橡胶带(17)包绕在各个横杆(14)的外侧,每个所述橡胶带(17)分别位于相邻的两组翻转单元(1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片翻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岩,杨书环,石书新,王建设,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鹏越制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