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体自卸车后铰链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1363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体自卸车后铰链的安装结构,其特点是,它由车厢、铰链座连接梁、油缸座安装支架、车架、后尾梁轴座、铰链座、铰链轴、油缸、油缸上支架、油缸下支架、油缸支座横梁、油缸支座安装板、铰链座调整垫板组成;铰链座通过螺栓安装在车厢底板上,不需焊接,提高了装配效率,且拆装方便;采用调整垫板消除货箱焊接变形引起的铰链座与货箱底部的间隙,避免铰链座的浪费;铰链座连接梁、油缸支座安装板设置多组孔,实现车厢可前后调整的功能。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rear hinge of wide body dump tru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体自卸车后铰链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非公路自卸车
,具体地讲是一种宽体自卸车后铰链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宽体自卸车的后铰链系统普遍采用将铰链座焊接到车厢底板上的结构。这种结构焊接时需要仰焊,焊接效率低,焊缝质量差;铰链座出现故障时,更换困难;对车厢的制造精度要求高,一旦出现车厢焊接变形尾部上翘,铰链座与车厢底部的间隙难以消除,铰链座就无法使用,增加了制造成本;当车辆装载介质变化引起整车重心变化时,有时会导致轴荷分布变化很大,这种结构不能根据轴荷变化调整车厢的前后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宽体自卸车后铰链的安装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宽体自卸车后铰链的安装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车厢、铰链座连接梁、油缸座安装支架、车架、后尾梁轴座、铰链座、铰链轴、油缸、油缸上支架、油缸下支架、油缸支座横梁、油缸支座安装板、铰链座调整垫板组成;所述的铰链座连接梁与车厢底板固定在一起,左右两侧各一件,对称放置;所述的铰链座上端与铰链座连接梁连接,铰链座下端通过铰链轴与后尾梁轴座连接,铰链轴与铰链座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后尾梁轴座与车架尾部横梁固定在一起;所述的铰链座与铰链座连接梁之间设铰链座调整垫板;所述的油缸座安装支架与车厢前板固定在一起;所述的油缸上支架与油缸座安装支架连接,油缸上支架左右两侧各一件,油缸上支点固定在油缸上支架中间;所述的油缸下支架与油缸支座横梁连接,油缸下支架左右两侧各一件,油缸下支点固定在油缸下支架中间;所述的车架左右两侧分别设油缸支座安装板,二者固定在一起;所述的油缸支座横梁压在车架上,与油缸支座安装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铰链座连接梁、油缸支座安装板上分别设置多组孔。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1、铰链座通过螺栓安装在车厢底板上,不需焊接,提高了装配效率,且拆装方便;2、采用调整垫板消除货箱焊接变形引起的铰链座与货箱底部的间隙,避免铰链座的浪费;3、铰链座连接梁、油缸支座安装板设置多组孔,实现车厢可前后调整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车厢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并将后铰链进行局部剖视;图4是图2剖视图的放大图;图5是图1的左视图;图6是图1的仰视图。图中:1车厢,2铰链座连接梁,3油缸座安装支架,4车架,5后尾梁轴座,6铰链座,7铰链轴,8油缸,9油缸上支架,10油缸下支架,11油缸支座横梁,12油缸支座安装板,13铰链座调整垫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所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2、3、4、5、6,一种宽体自卸车后铰链的安装结构,由车厢1、铰链座连接梁2、油缸座安装支架3、车架4、后尾梁轴座5、铰链座6、铰链轴7、油缸8、油缸上支架9、油缸下支架10、油缸支座横梁11、油缸支座安装板12、铰链座调整垫板13组成;将铰链座连接梁2与车厢1底板焊接在一起,左右两侧各一件,对称放置;将铰链座6上端通过螺栓与铰链座连接梁2连接,不需焊接,提高了装配效率,且拆装方便,铰链座6下端通过铰链轴7与后尾梁轴座5连接,铰链轴7通过螺栓与铰链座6固定;将后尾梁轴座5与车架4尾部横梁焊接在一起;在铰链座6与铰链座连接梁2之间安装铰链座调整垫板13,用于消除货箱焊接变形引起的铰链座与货箱底部的间隙,避免铰链座的浪费;将油缸座安装支架3与车厢1前板焊接在一起;将油缸上支架9通过螺栓与油缸座安装支架3连接,油缸上支架9左右两侧各一件,将油缸8上支点固定在油缸上支架9中间;再将油缸下支架10通过螺栓与油缸支座横梁11连接,油缸下支架10左右两侧各一件,将油缸8下支点固定在油缸下支架10中间;将油缸支座安装板12放置在车架4左右两侧,与车架4焊接在一起;油缸支座横梁11压在车架4上,并通过螺栓与油缸支座安装板12连接;如图2、6,在铰链座连接梁2、油缸支座安装板12上各有六组孔,铰链座连接梁2、油缸支座安装板12的六组孔是一一对应的,每相邻四组孔为一组,六组孔共有3种组合情况,所以车厢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前、中、后三个位置的选择;安装时,分别取中间四组孔进行安装,前、后各预留了一组孔这个位置是根据载重介质对整车的轴荷分布计算出来的;由于车辆的载重介质会发生改变,轴荷分布也会随之改变,从而影响车辆的使用性能;为了降低介质改变对车辆的影响,提高车辆的通用性,在铰链座连接梁2、油缸支座横梁安装板12上设置了多组孔,用于调整车厢的前后位置;比如当介质改变,经计算,车厢需要向前移动,这时可以选择铰链座连接梁2、油缸支座安装板12的前四组孔进行安装;反之可选择后四组孔进行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宽体自卸车后铰链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它由车厢(1)、铰链座连接梁(2)、油缸座安装支架(3)、车架(4)、后尾梁轴座(5)、铰链座(6)、铰链轴(7)、油缸(8)、油缸上支架(9)、油缸下支架(10)、油缸支座横梁(11)、油缸支座安装板(12)、铰链座调整垫板(13)组成;/n所述的铰链座连接梁(2)与车厢(1)底板固定在一起,左右两侧各一件,对称放置;所述的铰链座(6)上端与铰链座连接梁(2)连接,铰链座(6)下端通过铰链轴(7)与后尾梁轴座(5)连接,铰链轴(7)与铰链座(6)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后尾梁轴座(5)与车架(4)尾部横梁固定在一起;所述的铰链座(6)与铰链座连接梁(2)之间设铰链座调整垫板(13);所述的油缸座安装支架(3)与车厢(1)前板固定在一起;所述的油缸上支架(9)与油缸座安装支架(3)连接,油缸上支架(9)左右两侧各一件,油缸(8)上支点固定在油缸上支架(9)中间;所述的油缸下支架(10)与油缸支座横梁(11)连接,油缸下支架(10)左右两侧各一件,油缸(8)下支点固定在油缸下支架(10)中间;所述的车架(4)左右两侧分别设油缸支座安装板(12),二者固定在一起;所述的油缸支座横梁(11)压在车架(4)上,与油缸支座安装板(1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体自卸车后铰链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它由车厢(1)、铰链座连接梁(2)、油缸座安装支架(3)、车架(4)、后尾梁轴座(5)、铰链座(6)、铰链轴(7)、油缸(8)、油缸上支架(9)、油缸下支架(10)、油缸支座横梁(11)、油缸支座安装板(12)、铰链座调整垫板(13)组成;
所述的铰链座连接梁(2)与车厢(1)底板固定在一起,左右两侧各一件,对称放置;所述的铰链座(6)上端与铰链座连接梁(2)连接,铰链座(6)下端通过铰链轴(7)与后尾梁轴座(5)连接,铰链轴(7)与铰链座(6)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后尾梁轴座(5)与车架(4)尾部横梁固定在一起;所述的铰链座(6)与铰链座连接梁(2)之间设铰链座调整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蓬霞刘斌李辉王同龙张军海曲悦锋隋欣涛刘海波狄超群苏云霄崔贺美杨立晨秦维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