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均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982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均压电路,包括串连在总线Bus与地之间的电解电容C1和电解电容C2;还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均压电阻R1、均压电阻R6、分压电阻R10、分压电阻R11;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Q2为PNP三极管;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基极分别通过均压电阻R1和分压电阻R10接总线Bus,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基极分别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均压电阻R6接地,分压电阻R11设置在三极管Q2的基极与地之间,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的公共端接均压输出V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具有均压电阻控制电路,可以将功耗降低到很小,满足用户的需要。

A capacitor voltage equalizing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均压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均压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低碳节能概念的普及,我们对电源效率越来越高,使我们电源自身功耗就要少。目前业界,高压电容串联,如图1所示,两个电解电容C1和C2串连在总线Bus与地之间,因每个铝电解电容漏电流值是不一样的,即两极间等效直流电阻是不同的,所以在串联的电容中分别并一个小电阻作为均压电阻,因为电容的等效直流电阻很大,如果并联一个小电阻的话,那么并联后的总阻值就会接近这个并联的小阻值,即均压电阻的阻值,由于均压电阻是相同的型号,所以这样就能保证电容的分压是接近的,但是这样就增加了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目前公知的电容均压电路,由于使用了均压电阻,使功耗增加,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容均压电路,在电容均压电路中具有均压电阻控制电路,可以将功耗降低到很小,满足用户的需要。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容均压电路,包括串连在总线Bus与地之间的电解电容C1和电解电容C2,电解电容C1的阴极与电解电容C2的阳极相连形成均压输出V2,电解电容C1的阳极接总线Bus,电解电容C2的阴极接地;还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均压电阻R1、均压电阻R6、分压电阻R10、分压电阻R11;所述的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Q2为PNP三极管;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基极分别通过均压电阻R1和分压电阻R10接总线Bus,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基极分别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均压电阻R6接地,分压电阻R11设置在三极管Q2的基极与地之间,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的公共端接均压输出V2。本技术由于具有均压电阻控制电路,可以将功耗降低到很小,满足用户的需要。进一步的,上述的电容均压电路中:所述的分压电阻R10由分压电阻R2和分压电阻R3串连组成,分压电阻R11由分压电阻R4和分压电阻R5串连组成。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电容串连连接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均压电阻控制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电容均压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一种目前分别在电解电容两端并联均压电阻的基础上,采用了均压控制电路的电容均压电路,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电容均压电路,包括串连在总线Bus与地之间的电解电容C1和电解电容C2,电解电容C1的阴极与电解电容C2的阳极相连形成均压输出V2,电解电容C1的阳极接总线Bus,电解电容C2的阴极接地;在电解电容C1的两端并联均压电阻R1、在电解电容C2的两端并联均压电阻R6,本实施例中,在均压电阻R1和均压电阻R6的基础上,还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分压电阻R10、分压电阻R11;利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组成图腾柱来控制两个均压电阻。其中,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Q2为PNP三极管;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基极分别通过均压电阻R1和分压电阻R10接总线Bus,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基极分别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均压电阻R6接地,分压电阻R11设置在三极管Q2的基极与地之间,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的公共端接均压输出V2。在实践过程中,分压电阻R10由分压电阻R2和分压电阻R3串连组成,分压电阻R11由分压电阻R4和分压电阻R5串连组成。如图3所示。如图3所示,图腾上下三极管分别是NPN三极管Q1、PNP三极管Q2,分压电阻由电阻R2、R3、R4、R5,均压电阻R1、R6,串联的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2。V1点成为BUS总线中点电压,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2串联中点V2,当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2漏电流引起分压不一致时,当V2点电压高于中点电压V1,三极管Q2导通来均压,当V2低于V1电压时三极管Q1导通来均压。只有不均压时才接入电阻,从而达到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均压电路,包括串连在总线Bus与地之间的电解电容C1和电解电容C2,电解电容C1的阴极与电解电容C2的阳极相连形成均压输出V2,电解电容C1的阳极接总线Bus,电解电容C2的阴极接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均压电阻R1、均压电阻R6、分压电阻R10、分压电阻R11;所述的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Q2为PNP三极管;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基极分别通过均压电阻R1和分压电阻R10接总线Bus,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基极分别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均压电阻R6接地,分压电阻R11设置在三极管Q2的基极与地之间,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的公共端接均压输出V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均压电路,包括串连在总线Bus与地之间的电解电容C1和电解电容C2,电解电容C1的阴极与电解电容C2的阳极相连形成均压输出V2,电解电容C1的阳极接总线Bus,电解电容C2的阴极接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均压电阻R1、均压电阻R6、分压电阻R10、分压电阻R11;所述的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Q2为PNP三极管;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基极分别通过均压电阻R1和分压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蒋中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