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性电连接组件、3D打印机喷头结构及3D打印机。3D打印机喷头结构包括打印喷头和并联臂,打印喷头和并联臂通过磁性电连接组件连接固定,磁性电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S磁体、另一个上设置有N磁体,第一模块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导线电连接的第一导电触点,第二模块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导线电连接的第二导电触点,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在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吸合固定时导电接触。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3D打印机喷头结构,既方便了打印喷头和并联臂的安装和拆解,也避免了需要拆解供电线路的问题,简化了拆解过程,提高了清洗效率。
Magnetic electric connection component, 3D printer nozzle structure and 3D prin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性电连接组件、3D打印机喷头结构及3D打印机
本技术涉及3D打印
,尤其涉及一种磁性电连接组件、3D打印机喷头结构及3D打印机。
技术介绍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3D打印主要以数学模型为基础,以金属、陶瓷、塑料、砂等可粘合的物质为打印耗材,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3D打印技术的应用依赖于3D打印机,3D打印机主要由料盘、打印喷头等组成。实际打印过程中,由于耗材线折损、喷头温度不达标、耗材品质差等原因,打印喷头很容易出现堵塞的现象。此时,往往需要操作人更换打印喷头,但是现有的打印喷头大都通过螺丝等固定在机架上,打印喷头的固定方式比较复杂,这使得打印喷头的拆卸非常不便,增强了操作人员的劳动负荷,此外,当拆卸不当时,还很容易出现损坏打印喷头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磁性电连接组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3D打印机的打印喷头存在拆卸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磁性电连接组件的3D打印机喷头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3D打印机喷头结构的3D打印机。本技术的磁性电连接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磁性电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S磁体、另一个上设置有N磁体,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通过S磁体和N磁体的吸引作用吸合固定,第一模块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导线电连接的第一导电触点,第二模块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导线电连接的第二导电触点,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在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吸合固定时导电接触。有益效果:通过采用本技术的磁性电连接组件,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可以在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吸合固定时导电接通,当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分离时,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也自行切断,从而方便了两个导线间的串接和拆分,使得导线的接通更加方便快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触点设置在第一模块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导电触点设置在第二模块的中间位置。其有益效果是:能够防范操作人员接触导电触点(第一导电触点或第二导电触点),避免了导电触点设置在边沿位置容易被接触的情况,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块具有用于朝向第二模块的第一接触面,第一接触面上设置有多个S磁体,各个S磁体沿着第一接触面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模块具有用于朝向第一模块的第二接触面,第二接触面上设置有多个N磁体,各个N磁体沿着第二接触面的周向间隔分布。其有益效果是:多个S磁体和N磁体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避免单个磁体磁性失效、而导致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无法吸合的问题,另一方面周向间隔分布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吸合力的均匀性分布,避免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之间受力不均衡的问题,保证了吸合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块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电触点,所述第二模块上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导电触点。其有益效果是:一方面能够避免单个导电触点失效、而容易造成电连接断路的问题;另一方面不同的导电触点可以对接不同用途的供电线路,实现了磁性电连接组件电路连接和信号连接等电性连接的多样化。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均为矩形模块。其有益效果是:由于矩形模块外部棱角清晰,当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各棱边对接上后,即可断定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的良好对接,方便了操作人员对导电连接情况进行直观判断。本技术的3D打印机喷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3D打印机喷头结构包括打印喷头和并联臂,所述打印喷头和并联臂通过磁性电连接组件连接固定,磁性电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S磁体、另一个上设置有N磁体,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通过S磁体和N磁体的吸引作用吸合固定,第一模块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导线电连接的第一导电触点,第二模块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导线电连接的第二导电触点,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在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吸合固定时导电接触。有益效果:通过采用本技术的3D打印机喷头结构,打印喷头和并联臂通过磁性电连接组件连接固定,这样既方便了打印喷头和并联臂的安装和拆解,从而方便了对打印喷头的检修和清洗;也简化了打印喷头线路的接通和拆解,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拆解打印喷头时需要拆解供电线路的问题,简化了拆解过程,提高了检修和清洗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触点设置在第一模块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导电触点设置在第二模块的中间位置。其有益效果是:能够防范操作人员接触导电触点(第一导电触点或第二导电触点),避免了导电触点设置在边沿位置容易被接触的情况,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块具有用于朝向第二模块的第一接触面,第一接触面上设置有多个S磁体,各个S磁体沿着第一接触面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模块具有用于朝向第一模块的第二接触面,第二接触面上设置有多个N磁体,各个N磁体沿着第二接触面的周向间隔分布。其有益效果是:多个S磁体和N磁体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避免单个磁体磁性失效、而导致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无法吸合的问题,另一方面周向间隔分布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吸合力的均匀性分布,避免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之间受力不均衡的问题,保证了吸合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块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电触点,所述第二模块上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导电触点。其有益效果是:一方面能够避免单个导电触点失效、而容易造成电连接断路的问题;另一方面不同的导电触点可以对接不同用途的供电线路,实现了磁性电连接组件电路连接和信号连接等电性连接的多样化。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均为矩形模块。其有益效果是:由于矩形模块外部棱角清晰,当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各棱边对接上后,即可断定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的良好对接,方便了操作人员对导电连接情况进行直观判断。进一步地,所述并联臂设为沿着打印喷头的周向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各并联臂与打印喷头之间均通过磁性电连接组件连接固定。其有益效果是:提高了对打印喷头的固定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块固定在打印喷头上,所述第二模块固定在并联臂的一端,并联臂的另一端与打印机的滑块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穿过并联臂的内部。其有益效果是:一方面简化了第二导线的布置方式,使得第二导线的布置整洁、合理、美观;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第二导线裸露在外的情况,起到了保护第二导线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线包括加热棒电线、散热风扇电线和热敏电阻电线。本技术的3D打印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3D打印机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3D打印机喷头结构,3D打印机喷头结构包括打印喷头和并联臂,所述打印喷头和并联臂通过磁性电连接组件连接固定,磁性电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S磁体、另一个上设置有N磁体,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通过S磁体和N磁体的吸引作用吸合固定,第一模块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导线电连接的第一导电触点,第二模块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导线电连接的第二导电触点,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在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吸合固定时导电接触。有益效果:通过采用本技术的3D打印机,打印喷头和并联臂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性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块(701)和第二模块(702),第一模块(701)和第二模块(702)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S磁体(703)、另一个上设置有N磁体(705),所述第一模块(701)和第二模块(702)通过S磁体(703)和N磁体(705)的吸引作用吸合固定,第一模块(701)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导线电连接的第一导电触点,第二模块(702)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导线(8)电连接的第二导电触点(704),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704)在第一模块(701)和第二模块(702)吸合固定时导电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性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块(701)和第二模块(702),第一模块(701)和第二模块(702)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S磁体(703)、另一个上设置有N磁体(705),所述第一模块(701)和第二模块(702)通过S磁体(703)和N磁体(705)的吸引作用吸合固定,第一模块(701)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导线电连接的第一导电触点,第二模块(702)上还设置有与第二导线(8)电连接的第二导电触点(704),第一导电触点和第二导电触点(704)在第一模块(701)和第二模块(702)吸合固定时导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触点设置在第一模块(701)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导电触点(704)设置在第二模块(702)的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701)具有用于朝向第二模块的第一接触面,第一接触面上设置有多个S磁体(703),各个S磁体(703)沿着第一接触面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模块(702)具有用于朝向第一模块的第二接触面,第二接触面上设置有多个N磁体(705),各个N磁体(705)沿着第二接触面的周向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70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导电触点,所述第二模块(702)上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娜,沈赐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