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相母线用防止局部放电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89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相母线用防止局部放电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绝缘子、安装在支撑绝缘子上的减震器和设置在支撑绝缘子内的等电位装置,其中,等电位装置穿过减震器上的孔与导体接触。等电位装置包括螺纹主体、推杆、头部,在螺纹主体的体内后端安装弹簧,螺纹主体的尾部固定丝堵。通过设置弹簧,使推杆始终保持向前的推力,当导体与推杆有缝隙时,推杆在弹簧的作用力下会伸展至导体与其保持接触,当导体与推杆无缝隙时,推杆在导体的压力下会回缩至螺纹主体内部,因此能始终保持接触状态,从而实现接触杜绝局部放电现象的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替代了传统离相母线用人工硅胶板衬垫的操作方式,杜绝了产品局部放电的发生,使工作变得方便、省时省力。

A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isolated phase bus to prevent partial dischar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相母线用防止局部放电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机械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离相母线用防止局部放电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离相母线用防止局部放电支撑结构是用于防止离相母线导体局部放电的一种结构。由于离相母线的外壳与导体为同心圆形结构,为了支撑强度和稳固性每个截面的支撑点至少要有3处,导体在外壳内部由于自身的重量下沉,使得下方2个支撑受力并由支撑传导至外壳上,使得外壳由圆形变为椭圆形,基于这个原因会造成上方与下方支撑距离不等同,使部分支撑点与导体之间产生缝隙,离相母线运行时由于上述原因导体与支撑部分发生放电现象,所以需要专用的支撑结构来解决。在现阶段还没有满足以上要求的专用结构。传统方法采用硅胶板对缝隙部分的进行衬垫,此法有诸多弊端:首先是现场整体装配完成后从外部根本看不到哪些内部支撑有缝隙,需要对所有内部支撑结构进行逐个排查,工作量极大,且不能完全杜绝运行后发生放电现象的可能,费时费力和被动,后期运行一旦发生放电现象将会对母线内部结构造成破坏,由此会造成运行不畅和产生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离相母线用防止局部放电支撑结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离相母线用防止局部放电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绝缘子、安装在支撑绝缘子上的减震器和设置在支撑绝缘子内的等电位装置,所述等电位装置穿过减震器上的孔与导体接触;所述电位装置包括螺纹主体,所述螺纹主体的前端内部安装推杆,推杆穿过螺纹主体前端的一侧安装头部,推杆的尾端套装在螺纹主体内,所述螺纹主体的体内后端安装弹簧,弹簧的前端连接推杆的尾端,所螺纹主体的尾部固定丝堵。优选的,所述减震器通过减震器上的凹槽卡装在支撑绝缘子的前部凸台上。优选的,所述减震器上的孔的直径大于等电位装置的直径。优选的,所述螺纹主体设置前端凸台。优选的,所述推杆的尾端设置后部凸台。优选的,所述推杆的后部凸台的直径大于螺纹主体的前端凸台的直径。优选的,所述等电位装置的头部穿过减震器上的孔与导体接触。优选的,所述支撑绝缘子内设置绝缘子内螺纹,绝缘子内螺纹与螺纹主体的螺纹相啮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为:通过设置弹簧,使推杆始终保持向前的推力,当导体与推杆有缝隙时,推杆在弹簧的作用力下会伸展至导体与其保持接触,当导体与推杆无缝隙时,推杆在导体的压力下会回缩至螺纹主体内部并与减震器接触,因此能始终保持接触状态,从而实现接触杜绝局部放电现象的发生;本技术替代了传统离相母线用人工硅胶板衬垫的操作方式,杜绝了产品局部放电的发生,使工作变得简单方便、省时省力;本技术结构合理、机械强度高、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等电位装置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等电位装置的局部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等电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减震器的截面图;图6为本技术支撑绝缘子内螺纹的剖面图。图中,1、螺纹主体,2、推杆,3、头部,4、弹簧,5、丝堵,6、导体,7、前端凸台,8、后部凸台,9、减震器,10、支撑绝缘子,11、等电位装置,12、孔,13、凹槽,14、前部凸台,15、绝缘子内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离相母线用防止局部放电支撑结构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6所示,一种离相母线用防止局部放电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绝缘子10、安装在支撑绝缘子10上的减震器9和设置在支撑绝缘子10内的等电位装置11,所述等电位装置11穿过减震器9上的孔12与导体6接触;等电位装置11包括螺纹主体1,所述螺纹主体1的前端内部安装推杆2,推杆2穿过螺纹主体1前端的一侧安装头部3,本实施案例中,推杆2的前端头部3的内侧分别带有螺纹,头部3的顶部为光滑的凸面。所述推杆2的尾端套装在螺纹主体1内,所述螺纹主体1设置前端凸台7,推杆2的尾端设置后部凸台8,且推杆2的后部凸台8的直径大于螺纹主体1的前端凸台7的直径。本实施案例中将推杆2照螺纹主体1的螺纹方向朝前,由螺纹主体1的后部穿入螺纹主体1的体内,直至推杆2伸出螺纹主体1的前端,止于螺纹主体1内前端凸台7,由于推杆2的后部凸台8的直径大于螺纹主体1的前端凸台7的直径,所以推杆2不会完全穿出螺纹主体1。所述螺纹主体1的体内后端安装弹簧4,弹簧4的前端连接推杆2的尾端,所螺纹主体1的尾部固定丝堵5,本实施案例中,将弹簧4穿入螺纹主体1的体内后用丝堵5丝连于螺纹主体1尾部并紧固,将头部3与推杆2的螺纹进行丝连至紧固。所述导体6固定在推杆2的头部3的外部。如图1、图5、图6所示,支撑绝缘子10内设置绝缘子内螺纹15,绝缘子内螺纹15与螺纹主体1的螺纹相啮合;所述减震器9通过减震器9上的凹槽13卡装在支撑绝缘子10的前部凸台14上,由于减震器9上的孔12的直径大于等电位装置11的外径,所以等电位装置11的头部3可顺利穿过减震器9与导体6接触。本实施案例中减震器9包括头部的无磁不锈钢部分,起到防止摩擦损坏的作用,其余材质为橡胶,起到减震的作用,由于减震器9上的凹槽13为橡胶材质,所以稍用力就能安到支撑绝缘子10上,支撑绝缘子10为离相绝缘子。使用过程:将离相母线用防止局部放电支撑结构置于导体6的外部,等电位装置11的螺纹主体1在支撑绝缘子10的内部,推杆2上的头部3穿过减震器9与导体6相邻。在弹簧4推动力的作用下,推杆2始终保持向前的推力,当导体6与推杆2的头部3有缝隙时,推杆2在4弹簧的作用力下会伸展至导体6与推杆2的头部3保持接触的状态,当6导体与推杆2的头部3无缝隙时,2推杆在6导体的压力下会回缩至螺纹主体1内部,导体6与减震器9接触,因此能始终保持接触状态。使用过程中减震器9起到减震的作用,支撑绝缘子10不仅能够支撑等电位装置11,还能防止导体放电,从而实现接触杜绝局部放电现象的发生。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的“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部件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以上所述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仅用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思想。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照本技术原理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或者同等替换,这些改进或同等替换也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相母线用防止局部放电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绝缘子(10)、安装在支撑绝缘子(10)上的减震器(9)和设置在支撑绝缘子(10)内的等电位装置(11),所述等电位装置(11)穿过减震器(9)上的孔(12)与导体(6)接触;所述电位装置(11)包括螺纹主体(1),所述螺纹主体(1)的前端内部安装推杆(2),推杆(2)穿过螺纹主体(1)前端的一侧安装头部(3),推杆(2)的尾端套装在螺纹主体(1)内,所述螺纹主体(1)的体内后端安装弹簧(4),弹簧(4)的前端连接推杆(2)的尾端,所螺纹主体(1)的尾部固定丝堵(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相母线用防止局部放电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绝缘子(10)、安装在支撑绝缘子(10)上的减震器(9)和设置在支撑绝缘子(10)内的等电位装置(11),所述等电位装置(11)穿过减震器(9)上的孔(12)与导体(6)接触;所述电位装置(11)包括螺纹主体(1),所述螺纹主体(1)的前端内部安装推杆(2),推杆(2)穿过螺纹主体(1)前端的一侧安装头部(3),推杆(2)的尾端套装在螺纹主体(1)内,所述螺纹主体(1)的体内后端安装弹簧(4),弹簧(4)的前端连接推杆(2)的尾端,所螺纹主体(1)的尾部固定丝堵(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相母线用防止局部放电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9)通过减震器(9)上的凹槽(13)卡装在支撑绝缘子(10)的前部凸台(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相母线用防止局部放电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9)上的孔(12)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丽冯胜华张恒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达驰阿尔发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