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楼板钻眼设备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楼板钻眼设备。
技术介绍
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于楼板顶部位置,进行多个预留孔、安装孔等的钻眼作业。现有技术没有专用的设备用于楼板的钻眼作业,主要靠人工拿着气锤进行钻眼。需要站在梯子上,仰着头,操作非常不方便,钻眼的过程中尘土飞扬,会散落的到处都是不方便打扫,还会掉落到操作工人的身上,吸入呼吸系统中,影响身体健康。公开号为CN109434162A,名称为“一种天花板钻孔装置”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以在天花板上钻眼的装置,但其一次只能对一个孔进行作业,效率较低。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技术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对设定距离的两个孔同时进行钻眼作业、运行平稳可靠、预钻眼定位准确、使用范围广、操作方便效率高、能耗低、钻眼精度高的全自动楼板钻眼设备。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楼板钻眼设备,其中,包括定位单元,相对应设置在所述定位单元顶部的两个钻眼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单元底部的行走单元;将所述定位单元和所述钻眼单元结合,可以对设定距离的两个孔同时进行钻眼作业,设置所述行走单元,方便将设备运行至作业处;所述定位单元包括中间箱,相对应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箱两端的两个伸缩箱,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箱和两个所述伸缩箱之间的伸缩结构;每一个所述伸缩箱上各设置一个所述钻眼单元;所述中间箱的宽度小于施工现场预留门的宽度,所述钻眼单元可随相对应的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楼板钻眼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单元,相对应设置在所述定位单元顶部的两个钻眼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单元底部的行走单元(4);/n所述定位单元包括中间箱(1),相对应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箱(1)两端的两个伸缩箱(2),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箱(1)和两个所述伸缩箱(2)之间的伸缩结构;每一个所述伸缩箱(2)上各设置一个所述钻眼单元;/n所述伸缩结构包括控制两个所述伸缩箱(2)平移的平移机构(14),以及在平移过程中对两个所述伸缩箱(2)起稳固作用的稳定支撑机构(13);/n所述平移机构(14)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中间箱(1)两个侧面底部中心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中间箱(1)上,且同轴的两个齿轮(1401),相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伸缩箱(2)两侧底部内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齿轮(1401)相互啮合的两个第一齿条(1402),相对应设置在另一个所述伸缩箱(2)两侧底部内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齿轮(1401)相互啮合的两个第二齿条(1403),以及输出轴与两个所述齿轮(1401)的转动轴同轴的定位驱动电机;/n所述稳定支撑机构(13)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中间箱(1)的底壁和顶壁之间,相互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楼板钻眼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单元,相对应设置在所述定位单元顶部的两个钻眼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定位单元底部的行走单元(4);
所述定位单元包括中间箱(1),相对应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箱(1)两端的两个伸缩箱(2),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箱(1)和两个所述伸缩箱(2)之间的伸缩结构;每一个所述伸缩箱(2)上各设置一个所述钻眼单元;
所述伸缩结构包括控制两个所述伸缩箱(2)平移的平移机构(14),以及在平移过程中对两个所述伸缩箱(2)起稳固作用的稳定支撑机构(13);
所述平移机构(14)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中间箱(1)两个侧面底部中心处,转动轴设置在所述中间箱(1)上,且同轴的两个齿轮(1401),相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伸缩箱(2)两侧底部内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齿轮(1401)相互啮合的两个第一齿条(1402),相对应设置在另一个所述伸缩箱(2)两侧底部内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齿轮(1401)相互啮合的两个第二齿条(1403),以及输出轴与两个所述齿轮(1401)的转动轴同轴的定位驱动电机;
所述稳定支撑机构(13)包括相对应设置在所述中间箱(1)的底壁和顶壁之间,相互平行,且分别靠近所述中间箱(1)的两个侧面的两个滑杆(1301),竖直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杆(1301)相互滑动配合的两个T型架(1302),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T型架(1302)水平部端部与相对应的所述伸缩箱(2)侧面底部外端上的四个第一连杆(1303),以及两端部分别铰接在所述T型架(1302)水平部中部与相对应的所述伸缩箱(2)侧面底部内端上的四个第二连杆(13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楼板钻眼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间箱(1)、两个所述伸缩箱(2)与两个所述钻眼单元之间的滑动驱动机构(15);
所述滑动驱动机构(15)包括轴线与所述伸缩箱(2)的伸缩方向相互平行,中部与所述中间箱(1)相互转动配合的驱动杆(1501),与相对应的所述伸缩箱(2)相互转动配合,分别套接在所述驱动杆(1501)的两个端部,且分别与所述驱动杆(1501)沿所述驱动杆(1501)的轴线方向相互滑动配合的两个丝杠(1502),两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修涛,季华卫,滕兴,王克阳,路玉金,张鸿儒,马文超,逯广林,李磊磊,赵天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