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用配电箱体支架
本技术涉及配电箱体安装
,特别是一种通用配电箱体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工程砌体墙基体上安装室内配电箱箱体普遍为:根据箱体具体尺寸,制作相适配的简易支架,并先将简易支架安装在基体上,再将箱体安装在简易支架上。而同一施工现场的不同规格的配电箱体往往与支架四点连接,该四点围成长方形。使用此方法对安装精度要求高,而且,由于施工现场会存在多种规格的配电箱箱体,以用于不同的位置,则需要不同规格的简易支架,往往造成管理困难,而且重复利用率低,材料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在建筑工程砌体墙基体上安装室内配电箱箱体时,其安装精度要求高,简易支架管理困难,而且重复利用率低,材料浪费严重的问题,提供一种通用配电箱体支架,能够适配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安装尺寸的配电箱箱体,以减少施工现场配电箱箱体所用支架的种类,使得管理方便,而且重复利用率增高,材料浪费减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通用配电箱体支架,包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用配电箱体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根立柱组件(1),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立柱组件(1)用于与基体(7)相连接;/n第一横梁组件(2),分别与两根所述立柱组件(1)相连接;/n第二横梁组件(3),分别与两根所述立柱组件(1)相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组件(2)和所述第二横梁组件(3)能够沿所述立柱组件(1)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n两个第一连接组件(4),均用于与箱体(6)上端相连接,且均与所述第一横梁组件(2)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能够沿所述第一横梁组件(2)长度方向相对移动;/n两个第二连接组件(5),均用于与所述箱体(6)下端相连接,且均与所述第二横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配电箱体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根立柱组件(1),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立柱组件(1)用于与基体(7)相连接;
第一横梁组件(2),分别与两根所述立柱组件(1)相连接;
第二横梁组件(3),分别与两根所述立柱组件(1)相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组件(2)和所述第二横梁组件(3)能够沿所述立柱组件(1)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
两个第一连接组件(4),均用于与箱体(6)上端相连接,且均与所述第一横梁组件(2)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组件(4)能够沿所述第一横梁组件(2)长度方向相对移动;
两个第二连接组件(5),均用于与所述箱体(6)下端相连接,且均与所述第二横梁组件(3)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组件(5)能够沿所述第二横梁组件(3)长度方向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配电箱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组件(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螺栓组件(17)与对应的所述立柱组件(1)相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组件(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螺栓组件(17)贯穿的第一连接孔(21),每根所述立柱组件(1)上均对应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一螺栓组件(17)贯穿的第一通孔(11),每个所述第一通孔(11)和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21)中至少一个为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条形孔沿所述第一横梁组件(2)相对所述第二横梁组件(3)移动的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配电箱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组件(2)包括第一横梁(22)和第二横梁(23),所述第一横梁(22)与一个所述立柱组件(1)相连接,所述第二横梁(23)与另一个所述立柱组件(1)相连接,所述第一横梁(22)能够沿所述第一横梁组件(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横梁(23)相对移动,至少一个所述立柱组件(1)能够沿所述第二横梁组件(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横梁组件(3)相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用配电箱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22)通过第二螺栓组件(24)与所述第二横梁(23)相连接,所述第一横梁(2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所述第二螺栓组件(24)贯穿的第二连接孔(221),所有所述第二连接孔(221)沿所述第一横梁(2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横梁(23)上对应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螺栓组件(24)贯穿的第二通孔(231),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孔(221)和对应的第二通孔(231)中至少一个为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条形孔沿所述第一横梁组件(2)长度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用配电箱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组件(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螺栓组件(31)与对应的所述立柱组件(1)相连接,每个所述立柱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熊飞,李崇青,胡松林,赖思海,沈定洪,彭高峰,陈新,罗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