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景惠专利>正文

可调整座垫与背靠角度的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83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整座垫与背靠角度的椅具,该椅具主要由落地脚架、座垫骨架与背靠骨架等所构成,通过在落地脚架与座垫骨架间设置调整机构,并于落地脚架与背靠骨架间设置枢固机构,使座垫骨架与背靠骨架可利用调整机构与枢固机构,达成相对应于落地脚架的角度变化,使椅具可提供多种变化的角度,增进舒适性。(*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整座垫与背靠角度的椅具,特别是指一种座垫与背靠的角度具有调整与变化功能的椅具创新结构。
技术介绍
市场上现有的椅具,例如餐椅,多为固定式结构,其无法调整座垫或背靠的角度,舒适性差。另如凉椅、躺椅或按摩椅,其直立的背靠具有向前或向后的角度调整作用,但平面的座垫仍然无法任意调整角度。显然,现有椅具的结构,在角度调整的结构上,仍有再进步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整座垫与背靠角度的椅具,其座垫与背靠皆具有角度调整的变化功能,使用者可依所需任意调整椅具的角度,以符合人体的直立坐姿或倾斜坐姿,获得最舒适最符合人体工学的乘坐状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可调整座垫与背靠角度的椅具,其主要包括落地脚架、座垫骨架与背靠骨架等,其中,落地脚架呈落地状态,其上叠置有平面状的座垫骨架,所述座垫骨架的一后侧缘上方枢设有一直立状的背靠骨架,在所述落地脚架与所述背靠骨架间设置有枢固机构,并于所述落地脚架与所述座垫骨架间设置有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固机构,由一后连结杆与两支杆所组成,所述后连结杆为一平置的横杆体,跨设固接于所述落地脚架上方,所述两支杆直立固设于所述后连结杆的两侧端缘处,各所述支杆的顶部设有枢轴,所述两枢轴与所述背靠骨架形成枢接关系;所述调整机构,由前连结杆、环体、连结块、滑动板等组成,所述前连结杆为一平置的横杆体,跨设固接于所述落地脚架上方,所述前连结杆的两侧分别设有环体,所述环体顶部连设有连结块,所述连结块内部设有贯通的滑槽,所述滑动板可在所述滑槽内进行滑移。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本技术的座垫骨架与背靠骨架均具有角度调整的功能,且能同时达成连动的调整,可调整出理想的乘坐角度,例如直立坐姿或倾斜坐姿,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舒适的坐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外观图; 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侧视动作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立体实施结构图;图6是图5的结构应用于沙发椅的立体外观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本技术的结构组成,及所产生的功效,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椅具主要包括有落地脚架1、座垫骨架2与背靠骨架3等,其中,落地脚架1呈落地状态,其上叠置有平面状的座垫骨架2,座垫骨架2的一后侧缘上方枢组连设有一直立状的背靠骨架3。在落地脚架1与背靠骨架3之间设置有枢固机构4,并于落地脚架1与座垫骨架2间设置有调整机构5,其中枢固机构4,由一后连结杆41与两支杆42所组成,后连结杆41为一平置的横杆体,跨设固接于落地脚架1上方,两支杆42为直立固设于后连结杆41的两侧端缘处,各支杆42的顶部设有枢轴43,两枢轴43与背靠骨架3可形成枢接关系。调整机构5,由前连结杆51、环体52、连结块53、滑动板54与锁固组件55等组成,前连结杆51为一平置的横杆体,跨设固接于落地脚架1上方,其与后连结杆41呈平行关系。前连结杆51的两侧分别设有环体52,环体52顶部连设有连结块53,连结块53内部设有贯通的滑槽531,滑槽531可提供滑动板54进行滑移的作用。至于滑动板54,其侧面呈三角形结构,滑动板54的两端缘利用固定组件541固定于座垫骨架2底端两侧,滑动板54底面可设有锁固凹槽542。另在任意一环体52处,设置锁固组件55,锁固组件55具有内外移动的功能,可穿经前连结杆51、环体52与连结块53,卡抵接触至锁固凹槽542。通过上述的结构组成,由于座垫骨架2与背靠骨架3的交接处形成连结,且座垫骨架2的前端与落地脚架1间设置有调整机构5,又在背靠骨架3与落地脚架1间设置有枢固机构4,形成了座垫骨架2可利用调整机构5中滑动板54与连结块53的滑动作用,提供座垫骨架2的前后高低位移状态,也因座垫骨架2的位移,连带使得背靠骨架3通过枢轴43形成位移(如图4所示)。显然,本技术的座垫骨架2与背靠骨架3皆具有角度调整的功能,且能同时达成连动的调整,可调整出理想的乘坐角度,例如直立坐姿或倾斜坐姿,以提供良好的舒适性。本技术的座垫骨架2与背靠骨架3经完成角度的调整后,可利用锁固组件55卡制滑动板54的锁固凹槽542,以获得锁定角度的作用。本技术可另在座垫骨架2的两侧分别增设扶手骨架6,且座垫骨架2与扶手骨架6间也可设置角度调整机构61。或在背靠骨架3的顶部增设头靠骨架7,且于背靠骨架3与头靠骨架7间设置角度调整机构71,如图5所示。传统的沙发椅,均为固定式结构,不具备角度调整功能,本技术的结构也可应用在沙发椅中,如图6所示。当然也可应用于任何具有座垫与背靠结构的椅具中。综上所述,本技术首创了在沙发椅中具有座垫与背靠角度调整的功能,已突破超越现有椅具的功能限制,使本技术具有突破性的优点,且极为实用,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整座垫与背靠角度的椅具,其主要包括落地脚架、座垫骨架与背靠骨架等,其中,所述落地脚架呈落地状态,其上叠置有平面状的座垫骨架,所述座垫骨架的一后侧缘上方枢设有一直立状的背靠骨架,在所述落地脚架与所述背靠骨架间设置有枢固机构,并于所述落地脚架与所述座垫骨架间设置有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固机构,由一后连结杆与两支杆所组成,所述后连结杆为一平置的横杆体,跨设固接于所述落地脚架上方,所述两支杆直立固设于所述后连结杆的两侧端缘处,各所述支杆的顶部设有枢轴,所述两枢轴与所述背靠骨架形成枢接关系;所述调整机构,由前连结杆、环体、连结块、滑动板等组成,所述前连结杆为一平置的横杆体,跨设固接于所述落地脚架上方,所述前连结杆的两侧分别设有环体,所述环体顶部连设有连结块,所述连结块内部设有贯通的滑槽,所述滑动板可在所述滑槽内进行滑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座垫与背靠角度的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的侧面形成三角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座垫与背靠角度的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的两端缘利用固定组件固定于所述座垫骨架底端两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座垫与背靠角度的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底面设有锁固凹槽,另于任意一所述环体处,设置锁固组件,所述锁固组件可内外移动,穿经所述前连结杆、所述环体与所述连结块,卡抵接触至所述锁固凹槽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座垫与背靠角度的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骨架的两侧分别增设扶手骨架,且所述座垫骨架与所述扶手骨架间设置有角度调整机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座垫与背靠角度的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骨架的顶部增设头靠骨架,且于所述背靠骨架与所述头靠骨架间设置角度调整机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整座垫与背靠角度的椅具,该椅具主要由落地脚架、座垫骨架与背靠骨架等所构成,通过在落地脚架与座垫骨架间设置调整机构,并于落地脚架与背靠骨架间设置枢固机构,使座垫骨架与背靠骨架可利用调整机构与枢固机构,达成相对应于落地脚架的角度变化,使椅具可提供多种变化的角度,增进舒适性。文档编号A47C1/031GK2705067SQ20042006440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林景惠 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整座垫与背靠角度的椅具,其主要包括落地脚架、座垫骨架与背靠骨架等,其中,所述落地脚架呈落地状态,其上叠置有平面状的座垫骨架,所述座垫骨架的一后侧缘上方枢设有一直立状的背靠骨架,在所述落地脚架与所述背靠骨架间设置有枢固机构,并于所述落地脚架与所述座垫骨架间设置有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固机构,由一后连结杆与两支杆所组成,所述后连结杆为一平置的横杆体,跨设固接于所述落地脚架上方,所述两支杆直立固设于所述后连结杆的两侧端缘处,各所述支杆的顶部设有枢轴,所述两枢轴 与所述背靠骨架形成枢接关系;所述调整机构,由前连结杆、环体、连结块、滑动板等组成,所述前连结杆为一平置的横杆体,跨设固接于所述落地脚架上方,所述前连结杆的两侧分别设有环体,所述环体顶部连设有连结块,所述连结块内部设有贯通的滑槽,所述 滑动板可在所述滑槽内进行滑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景惠
申请(专利权)人:林景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